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门诊测血压对高血压人群的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门诊随机测血压560人,进行门诊回防干预服务,对其个体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管理。结果通过干预血压控制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增高。结论实施回访干预服务有利于改善高血压高危个体生活方式,对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其高危干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高危人群 干预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用延伸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本城市社区中择取糖尿病高危人员3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糖尿病专科医师、社区营养师,以及社区医生共同针对研究对象实施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药物干预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临床干预手段,观察比较全部研究对象在接受干预前后的认知水平、自我行为管理水平,以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全部研究对象在接受干预前后,其自我认知水平、自我行为管理水平,以及临床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行延续护理能够有效促使糖尿病高危人员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改善糖脂代谢异常症状和强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延伸护理 社区 糖尿病高危人群 应用 临床效果
  • 简介:高危人群最好能够做鼻咽癌预测如何知道自己患鼻咽癌的风险有多大?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科研团队基于鼻咽癌遗传学及流行病学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了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只需采集新鲜唾液2毫升和外周血1.5毫升进行检测,即可综合分析出疾病风险。

  • 标签: 高危人群 鼻咽癌 预测 院士 肿瘤防治中心 风险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放射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间放疗患者226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放疗前、后于放射部位涂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未作特殊处理,如发生皮肤损伤外敷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皮损发生率、发生和修复时间分别为16.81%、17±1.64d、23±3.51d,对照组为30.97%、11±1.35d、34±2.95d。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够改善皮肤的微循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生物学活性,提高皮肤的耐受和修复能力,应作为放疗常规应用药物之一。

  • 标签: 三乙醇胺乳膏 放射性皮肤损伤 药理与疗效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对患者乃至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病情控制,但是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故而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而积极合理的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开展将会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良好的基石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病毒治疗和接种乙肝疫苗对阻断高危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和做好医学防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经医学干预(接种乙肝疫苗和抗病毒治疗)和未经医学干预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子女共363人和366人,均做了乙肝五项指标定性检测。结果经医学干预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子女HBV感染率明显低于未经医学干预的,过半数经过医学干预的产生了保护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检测呈阳性。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经半年左右抗病毒治疗后,其体内血液中的HBV-DNA含量显著降低,并且绝大多数能转阴(即HBV-DNA<1.0×102);其子女出生后12小时内尽快接种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止母婴间的垂直传播,致使正常人群中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有越来越低的趋势。

  • 标签: 乙肝病毒 大三阳 小三阳 保护性抗体 垂直传播
  • 简介: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low-dosecomputedtomography,LDCT)和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cytologictest,TCT)对社区肺癌高危人群的联合筛查效果。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社区招募符合本研究高危人群定义的3708名东莞本地居民进行肺癌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符合下列任何一项的40岁以上者:20包年以上的吸烟史,肺癌家族史,肺部既往病史,职业接触史或被动吸烟史。发现至少一个直径≥4mm非钙化结节为LDCT筛查的阳性结果;细胞学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镜检可见癌细胞为TCT检查的阳性结果。结果LDCT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为12.59%(467/3708)。经病理证实,LDCT筛查阳性人群中共确诊肺癌56例,检出率为1.51%(56/3708)。TCT的阳性检出率为1.91%(71/3708)。TCT阳性人群中共确诊肺癌36例,肺癌检出率为0.97%(36/3708)。本次联合筛查共确诊肺癌58例,非小细胞肺癌41例,其中0-Ⅰ期22例,早期诊断率为53.66%(22/41)。结论LDCT和TCT联合筛查肺癌高危人群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检出率,降低筛查的假阳性比例。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86例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观察组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而对照组未开展。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率与NSCS评分。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皮肤完好率为69.77%,观察组为88.3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x2=4.50,P<0.05);对照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率为30.23%,观察组为11.63%,组间差异显著(x2=4.50,P<0.05)。对照组NSCS评分(3.94±0.15)分高于观察组(3.01±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5)。结论对监护病房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使其皮肤损伤率得到有效地降低,而且还能够降低NSCS评分,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皮肤损伤 监护病房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红光照射治疗感染皮肤病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感染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外敷法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红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9%>73.8%)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2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治疗感染皮肤病疗效显著,其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红光照射治疗 感染性皮肤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瘙痒皮肤病患者治疗的疗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妊娠期瘙痒皮肤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治疗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2.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瘙痒皮肤病患者采用普鲁卡因配合维生素C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孕妇的痛苦,确保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妊娠期 瘙痒性皮肤病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湿愈合疗法应用于急性皮肤擦伤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70例急性皮肤擦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并用棉签进行拭干,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干性敷料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针对患者实施湿愈合疗法。观察两组急性皮肤擦伤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色素沉着及瘢痕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为(5.51±1.14)d,止痛时间为(5.04±0.18)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P值小于0.05;观察组患者色素沉着及瘢痕发生的概率仅为5.71%,较对照组患者(45.71%)更低,P值小于0.05。结论湿愈合疗法应用于急性皮肤护理中,效果显著,患者伤口愈合所需时间更短,能够有效的减少色素沉着和瘢痕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湿性愈合疗法 急性皮肤擦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闭合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1例闭合损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151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照组采用肾裂伤修补术治疗。两组均以2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6%(P<0.05),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肾脏修补术对于Ⅲ级肾损伤效果显著,但保守治疗的效果也是肯定的。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师的临床经验,给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把患者的损失降到最低。

  • 标签: 闭合性肾损伤 保守治疗 肾裂伤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声检查在腹部闭合损伤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2月~2014年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绥滨农场职工医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损伤136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果136例患者中,58例患者为腹部脏器损伤,其中肝破裂20例,超声正确诊断18例,诊断符合率90%,脾破裂24例,超声正确诊断22例,诊断符合率91%,肾破裂8例,超声正确诊断7例,诊断符合率87.5%,肠破裂4例,超声正确诊断3例,诊断符合率75%,膀胱破裂1例,超声正确诊断,1例,诊断符合率100%;输尿管断裂1例,超声正确诊断1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检查方法简单,诊断符合率高,为闭合脾破裂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特别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超声 腹部 闭合性损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一次压力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2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连接人工气道气囊与三通,气囊压力表与三通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接一次压力传感器,同时与心电监护仪相连接,对气囊压力予以持续监测。对不同监测方式获取的气囊压力值予以实时记录,并对比差异。同时,将压力传感器置于不同的气囊水平,即低于气囊10cm、气囊20cm、气囊50cm与高于气囊10cm,气囊20cm、气囊50cm,对气囊压力予以监测,对压力传感器位置对气囊压力产生的影响予以分析。结果气囊压力表监测的气囊压力略微高于一次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气囊内压力,一次压力传感器处于气囊上下50cm范围的时候,不会对气囊压力产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一次压力传感器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持续、准确的对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予以监测。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监测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实质脏器闭合损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检查在腹腔闭合损伤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2月~2016年2月黑龙江省绥滨农场职工医院收治的腹腔实质脏器闭合损伤147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果147例患者中,肝破裂55例,超声正确诊断48例,诊断符合率达87.3%;脾破裂75例,超声正确诊断68例,诊断符合率达90.2%;肾破裂17例,超声正确诊断15例,诊断符合率达88.2%。总诊断符合率为89.1%(131/147)。结论依据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查体及其他辅助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

  • 标签: 超声 腹腔 闭合性损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患者合并皮肤损伤口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一例车祸所致右下肢骨折外固定架固定合并皮肤损伤口的换药方法。结果通过使用新型敷料换药,患者伤口在30d后完全愈合。结论外支架固定伴皮肤缺损较大创面,利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促进肉芽生长,既节约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再次手术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骨折 皮肤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胺碘酮治疗高危快速型心率失常的有效和安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我院ICU于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高危快速型心率失常的7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时予以胺碘酮,观察治疗后的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达94.87%,不良反应率达3.85%,心率、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高危快速型心率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安全高,应用前景广。

  • 标签: 胺碘酮 高危快速型 心率失常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