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重症胆管炎(ACST)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重症胆管炎病理反应复杂,发展迅速,极易导致中毒性休克,病死率高达25%。多年来一直备受临床外科同仁的关注。我们1994~2003年共收治ACST病人44例,死亡1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症胆管炎 诊断 治疗 急腹症 中毒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94例,对其中35例行姑息性治疗,即肝内扩张胆管置管引流术,对另59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经随访,本组94例ICC患者生存期为3~35个月,平均为(26.1±4.6)个月;1a生存率为76.6%,2a生存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ICC肿瘤数目、直径、肿瘤分化、血清CEA、CA19-9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手术方法为影响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多发、低程度分化、血清CEA大于25μg/L、血清CA19-9大于182U/ml、手术切除组织边缘肿瘤细胞阳性、淋巴结转移和姑息性手术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患者预后差,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机会,即使获得肿瘤切除而根治的患者仍存在很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认真研究这些因素,而给予相应的处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姑息性治疗 根治性切除 预后
  • 简介:随着内镜治疗学的发展,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BD)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该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现将我科32例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诊 床边鼻胆管引流术 护理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I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并发ICC标本30例、对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30例和正常肝标本1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CD147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7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CD147mRNA、CD147、MMP-2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经qRT-PCR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mRNA水平为(3.67±1.8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2±0.57),P〈0.01】和正常肝组织【(1.05±0.32),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5cmICC组织CD147mRNA相对水平(2.73±0.97)显著高于〈5cm肿瘤组织【(1.03±0.32),P〈0.01】,有淋巴转移(2.68±0.74)组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1.07±0.44),P〈0.01】,肿瘤分化程度低组织(2.71±0.86)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织【(1.06±0.42),P〈0.01】;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ICC组织CD147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27.95±4.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4±9.59),P〈0.01】和正常肝组织【(2.18±0.66),P〈0.01】,而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CC组织MMP2表达量为(1.06±0.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0±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2),P〈0.01】,而癌旁组织MMP2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MMP9表达量为(0.93±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7±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3),P〈0.01】,而癌旁组织MMP9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在ICC组织中,CD147mRNA水平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CD147mRNA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r=0.428,P〈0.05);CD147�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的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和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和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和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来源于上皮的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内胆管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直接胰胆管造影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gphy,MRCP)是近年来开展的胆胰疾病诊断新技术.我们自1997年6月~2000年12月开展MRCP和ERCP(或PTC)对胆胰疾病诊断价值自身对比的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前瞻性研究 胆胰疾病 MRCP 胆囊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Intrahepaticbiliarypapillomatosi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国外报道目前不超过50例,国内报道不超过10例,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确定的新的疾病本病发生于肝内胆管,也可同时发生于肝外胆道系统,如胆囊、胆囊管、左右肝总管及胆总管。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间歇性或持续性黄疸和反复发作的有上腹胀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酷似胆管炎,晚期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 标签: 胆管乳头状瘤病 肝内胆管 影像学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 胆汁性肝硬化 持续性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在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芜湖弋矶山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内镜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内镜下治疗后,无一例出现消化道穿孔和死亡,术后出现3例急性胰腺炎,1例乳头切开后出血,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3.3%。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行急诊内镜下治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而且内镜治疗微创、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下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鼻胆管引流(ENB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至2011年于我院就诊的8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行48h内镜下ERCP及必要的ENBD,观察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腹痛缓解情况、体温、白细胞、肝功能、血和尿淀粉酶、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除1例患者插管失败后并发DIC死亡,所有患者ENBD均成功施行,成功率98.79%,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同时取石治疗。并发十二指肠穿孔1例(1/82,1.22%),十二指肠乳头出血7例(7/82,8.54%)。余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再次取石或二期手术治疗,但最终3例患者死亡,79例患者临床治愈,治愈率95.18%(79/83)。结论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合理地选择适应证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采用早期急诊ENB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且疗效满意。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鼻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诊
  •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胆管远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管远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减黄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支架置入成功86例,置入失败6例,支架置入成功率93.5%(86/92),减黄满意率为86%(74/86),减黄一般率为12.8%(11/86),减黄无效率为1.2%(1/86),术后胆管炎2例、胰腺炎8例、出血5例。结论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疗效好、安全有效,是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

  • 标签: 内镜 金属支架 梗阻性黄疸
  • 简介:目的比较钬激光与螺旋水刀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钬激光治疗组70例和螺旋水刀治疗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次数、碎石时间、冲洗水量、术后残石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钬激光组碎石时间为(38.5±12.6)min,显著低于螺旋水刀组的(54.4±15.7)min(P〈0.001),螺旋水刀组冲洗水量为(2300±250)ml,显著低于钬激光组【(2900±300)ml,P〈0.001】;螺旋水刀组术中出血(P=0.032)、镇痛(P=0.037)、术后出血(P=0.039)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钬激光组。结论钬激光和螺旋水刀都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办法,钬激光碎石疗效稍好,螺旋水刀碎石安全性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钬激光碎石 螺旋水刀碎石
  • 简介:目的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例,采用左肝蒂阻断行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左肝外叶切除治疗33例,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4.0±57.4)min和(216.0±33.8)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3±1.2)d和(5.2±1.5)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9±7.5)h和(47.3±11.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2)d和(16.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差(P〉O.05)。结论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常规手术治疗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治疗
  • 简介:高位胆管癌也称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辅助检查手段和外科技术及观念的改进与更新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有很大提高。文献报告已超过60%。我院自1990-10/2001-10对16例高位胆管癌均采取肝方叶切除,充分显露肝门,使肿瘤切除率大大提高。

  • 标签: 高位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方式 肝方叶切除法 肿瘤
  • 简介: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及鼻胆管灌洗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胆道感染取得了和外科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而与外科手术相比.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创伤小,而治疗效果优良的优点。我科自1995年5月~1999年1月对27例急性梗阻性胆道感染的患者经内镜放置鼻胆管灌洗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灌洗 鼻胆管 胆道感染 临床应用 引流 急性梗阻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r、A、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观察Cor、A、CRP、IL-6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肠鸣音消失时间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不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33%(P〈0.05)。治疗前1天,两组GIQL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GIQL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术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改善和机体恢复,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肝外胆管结石 胃肠功能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在指导急性胆管炎患者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科诊治的118例急性胆管炎患者均接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再被分成两组,53例观察组患者依据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决定停用抗生素,65例对照组则依据传统的经验治疗停药。常规检测血清PCT、CRP和SA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和S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治疗9d后,对照组血清上述三种感染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当血清PCT浓度低于0.25ng/ml、CRP浓度低于10mg/ml,或者SAA浓度低于10mg/ml,满足其中一项时,即停用抗生素治疗,而在对照组,则依据传统的经验,待体温和血象正常后3d停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是时间为(8.6±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7±2.0)d(P〈0.05),观察组应用抗生素药物花费为(2465.7±306.4)元,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147.2±294.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CT、CRP和SAA联合检测可有效地指导并缩短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时间,对临床控制抗生素滥用有帮助。

  • 标签: 急性胆管炎 碳青霉烯类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