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01月--2016年05月年在我院就诊的8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肝侧叶切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实验组中,优、良、中患者共有39例,优良率为95.12%,对照组中,优、良、中患者共有25例,优良率为62.5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实验组低;同时实验组41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率、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实施肝侧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其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胆管炎是胆管系统急性细菌感染。胆管内的细菌以肠源性为主,包括需氧的革兰阳性和(或)阴性球菌或杆菌,以及厌氧菌。其中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近年有所升高,占20%~30%。胆管内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度存在个体差异,在细菌培养的同时要做药敏试验,取得胆汁后应立即涂片检验,观察大体菌种初步供选择抗生素时参考,一般先用较为广谱的在胆汁内浓度较高的头孢类第三代抗生素和甲硝唑。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治。

  • 标签: 急性胆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疾病的使用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的胆管梗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选取105例患者,使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经病理学诊断,探讨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5.2%,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病例,安全性非常高。结论胆管梗阻可以选择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临床中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符合度高,诊断的有效性高,能够减少诊断费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
  • 简介: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症胆管炎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接诊的53例重症胆管炎患者,随机将患者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27例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B组96.3%明显高于A组65.38%(P<0.05);组间死亡率比较,B组也低于A组。结论对重症胆管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干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胆管炎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抗炎治疗,对照组于抗炎后三个月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抗炎控制后一个月进行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8%,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上升水平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炎后一个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确切,且炎症反应相对较小,具推广优势。

  • 标签: 手术时机 肝内胆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胃镜下逆行胆囊造影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15例胃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估2组并发症状况、护理满意状况、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结果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并发症状况更少(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状况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更高(p﹤0.05)。结论在胃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患者的护理中,施以舒适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状况,提高护理满意状况、日常生存质量,临床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 标签: 胃镜 逆行胆管造影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肝门胆管癌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可能治愈肝门胆管癌的方法,目的是切除肿瘤,恢复胆道通畅。本研究从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及辅助措施方面进行阐述,为肝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肝门胆管癌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38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再手术患者14例,其中结石位于左肝患者3例、结石位于右肝患者4例、左右肝均有结石3例,左肝外叶萎缩1例、右肝萎缩1例、左右肝均萎缩2例。随访时间1~7年之间,平均3.6年。再手术方式为肝叶切除、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肝内狭窄矫形、修正原执行不当的胆肠吻合术;引流方式为T管引流、肝胆管空肠吻合。结论术前详尽的影像检查,术中精细的操作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再次手术机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肝胆结石 再手术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所选10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全部100例患者中,5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29例患者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治疗,16例患者无法切除。术后2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发生胆漏(4例患者为根治性,2例患者为姑息性);根治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外科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采用根治性切除则能让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肝段病变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结石残留、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5.5%,对照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8.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在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基础上,将病变肝段切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胆总管切开取石 肝段病变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运用胆道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份——2017年5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的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胆道镜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4%(34/36),较比对照组80.56%(29/36)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运用胆道镜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 再手术 胆道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肝胆管结石治疗过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5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阴道镜下肝胆管切口取石术进行治疗,同时,同样给予两组患者T管引流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6%。其中,两组数据中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口取石术治疗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频率。

  • 标签: 常规开腹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 阴道镜下肝胆管切口取石术 肝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手术选择与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10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开腹手术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
  • 简介:胆管癌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其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性评价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超声对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的检查十分敏感,可全程了解胆管扩张程度,已被公认是黄疸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方法。但常规的漏误诊数达23.3%~45.1%[2],故提高肝外胆管的显示率对减少胆道疾病漏误诊以及临床判断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和病因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胆管疾病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胆管梗阻的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CT扫描检查,观察组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胆管扩张形态、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及胆管扩张形态的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受影响因素较小,因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影像学 胆管梗阻 病因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肝硬化合并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管结石患者52例作为样本,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330.30±10.48)min、术中出血量(310.69±20.04)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0±0.09)d、住院时间(9.00±1.10)d、治疗有效率96.15%、并发症发生率3.85%,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肝硬化 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148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疼痛评分变化,客观评价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后三天,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为33.7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3.51%P<0.05);观察组术后一天、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频次,增强患者疼痛耐受性,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可作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缓解常规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内胆管结石 术后疼痛 镇痛
  • 简介:对十二指肠癌并重症胆管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3岁。因右上腹胀痛、发热,伴有纳差、乏力半个月入院,无黄疸、白陶土便。腹部CT和MRCP仅发现胆总管扩张。于外院行抗感染,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全身瘀斑、意识障碍。来我院时,查体:T37.3℃,嗜睡状态,HR148次/min。右上腹压痛(+),墨菲征(-)。实验室检查:WBC20.9×10^9/L,中幼粒0.01,晚幼0.02,杆状0.02,分叶0.57,Hb76g/L,PLT62×10^9/L。粪潜血(+)。凝血酶原时间16.5S,APTT33.5S,纤维蛋白原3.49g/L,3P试验(+)。ALT38U/L,AST58U/L,AKP144u/L,γ-GT25U/L,总胆红素28.8μmol/L,淀粉酶正常。入院后行ERCP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域3cm×5cm溃疡,病理为低分化腺癌。造影见胆总管直径11mm,下端呈锥形狭窄,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并发症 胆管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肝胆管结石大小为0.3~3.2cm,以位于肝左叶居多,占67.3%(35/52),与肝右叶分布率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率比较,结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73和39.43,P<0.05。其声像图表现为沿左右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可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分布的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近端肝内胆管扩张至0.5~2.1cm,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病灶部位血流显像中可见,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显像均清晰者46例(占88.5%)。结论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病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超声下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并利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可准确判断及鉴别。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彩超 诊断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