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断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分别作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种诊断结果和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针对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者而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石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P<0.05)。结论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均较高,但与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在结石较小的患者中,诊断优势更加显著。

  • 标签: 腹部CT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未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肝方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5.00%远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方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狭窄 肝方叶切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肝内胆管结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低于研究组。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首次下床和进食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肝内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简称CNP)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110例,将110例患者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随机叫号方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CNP)。结果: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4%低于A组7.28%,差异较大P<0.05。B组患者住院时长少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恢复速度,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体验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研究。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采用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治疗效果要好,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残留率实验组比对照组要低(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实验组比对照组时间要小(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效果更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石清除率更高,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缓解病人经济压力,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再手术 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肝胆胰外科疾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同时实施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73例对象均筛选自我院肝胆胰外科治疗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根据护理配合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37例(围术期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率对比,对照组分别为16.67%(6/36)、75.00%(27/36)均劣于研究组的2.70%(1/37)、91.89%(34/37),均具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肝胆胰外科疾病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护理配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择选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微创治疗的50例胆管结石患者,按照入院顺其将其分为25例参照组和25例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中度及以上疼痛率12%低于参照组44%(P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微创治疗 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3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护理效果。方法:对于3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数字单双号分组,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其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术后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腹部CT与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接受的58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CT、MRCP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差异。结果 MRCP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以MRCP进行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腹部CT,降低了疾病误诊或漏诊风险,达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腹部CT MRCP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50 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取石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当中的出血量、术后排气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身体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4.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0%),通过对比显示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意义表示 (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 缩短住院时间 , 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提升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 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取石术 肝胆管结石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3月在我院进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 7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例。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曾患有胰腺炎、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术中腹痛及全胰管造影与胰腺炎发病有关( p ),多因素分析结果为:曾患有胰腺炎、多次插管及胰管多次造影是引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出多次插管、曾患有胰腺炎及胰管多次造影是引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关注及合理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胰腺炎的发生。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联疗法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院内收治的不可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癌患者28例,均采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随访18个月,分析治疗效果、死亡、生存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8例肝内胆管癌共48个病灶,经治疗后,客观缓解率77.55%(38/49),术后1个月完全消融率89.58%(43/48);末次随访显示ALT升高(25/28)、AST升高(26/28)、腹痛(27/28)、乏力(23/28)、食欲下降(20/28)、恶心(26/28)、发热(23/28)、中性粒细胞下降(23/28),WBC下降(22/28);末次随访生存57.14%(16/28)。结论:采取四联疗法可有效治疗不可手术的肝内胆管癌,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化疗 免疫治疗 放疗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手术联合运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择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并将其用电脑分组法划分成对照组(25例,实施传统开腹术疗法)与研究组(25例,实施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手术联合疗法),比较探究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手术联合运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提高其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成功率,大大缩短其治疗与住院时间,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维护患者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 纤维胆道镜手术 传统开腹术 临床应用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