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一份研究报告称,在饮食中添加维生素K剂.显著减轻老年男性胰岛素抵抗,这一研究结果是在基于历时36个月对照实验随访后得出。不过,由于没有检测添加维生素K剂对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影响等因素,该项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者认为,目前已有较充分依据证明维生素K剂对老年男性胰岛素抵抗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维生素K 老年男性 葡萄糖耐量实验 对照实验 保护作用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获得代谢应激肝病。是指代谢紊乱、运转、代谢、分布异常主要表达,正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发病率在以快速、迅猛地趋势增长,在美国,NAFLD相关疾病是做肝移植第三大原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肪酸β氧化 代谢紊乱 NAFLD 线粒体
  • 简介:脂肪萎缩(lipoatrophy)是脂代谢紊乱又一表达形成,我们熟知脂肪堆积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称为代谢综合征,显然脂肪缺乏不是临床常见表达方式,是以脂肪呈全身、部分或局限性脂肪减少或完全缺失为特征,显然只是指脂肪,又不完全等同与消瘦。

  • 标签: 脂肪萎缩 糖尿病性 识别 脂代谢紊乱 代谢综合征 脂肪堆积
  • 简介:采集糖尿病住院患者36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对照健康人员5例共41例血浆样本,按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分成A(正常对照组)B(正常白蛋白尿组)c(糖尿病肾病Ⅲ期)D(糖尿病肾病Ⅳ期)E(糖尿病肾病V期)5组,均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GFR,FKN等。同时在观察样本中选取年龄在50岁左右,病史在5年左右,HbA1C≤7糖尿病患者,分成L组与H组两组进行比较,L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5.0mmol/L,H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5.0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数据。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ANOVA方法。结果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GFR呈负相关,r=-0.646,P〈0.01;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浆FKN呈正相关,r=0.701,P〈0.01。在HbA.C≤7时(年龄50岁左右,病史5年左右),血糖波动组尿微量白蛋白(13.76±4.86),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88.66±63.25),t=2.640,P〈0.05。结论肾脏GFR与血浆FKN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30mg/d)时就已经发生改变。在年龄,病史,HbA1C,基本相同情况下,波动血糖患者组较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病情更加严重。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脏GFR 血浆FKN 波动性血糖
  • 简介:2型糖尿病病人140例,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加心理支持,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依从与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心理支持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血糖控制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心理支持 依从性 血糖
  • 简介:感染在历史阶段,曾一度是糖尿病致死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控制血糖手段、缺乏有效抗菌手段,加之糖尿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尽管今天已大大改善,但对于一个长病程糖尿病病人,依然是一个重要威胁;在皮肤病中,感染也是皮肤病变中最常见疾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大约20%为皮肤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

  • 标签: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性疾病 识别 免疫功能低下 皮肤病变 糖尿病病人
  • 简介:硬肿病(Scleredema)是由于粘蛋白沉积真皮增厚引起身体上半身弥漫、对称、非凹陷发硬性皮肤病变。早于1876年Pitford曾对其表现做过描述,但正式命名于1900年Baschke为成人硬肿病(SclerademaadultorumofBuschke)。也称Buschke硬肿病。

  • 标签: 硬肿病 糖尿病性 粘蛋白
  • 简介:2015年02月~2017年02月120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多样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采用多样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依从性 多样性护理方式
  •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和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二者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病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病脑梗塞门诊住院患者50例,非糖尿病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病例数。非糖尿病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组基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非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病脑梗塞发生,促进预后情况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症,避免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塞 非糖尿病性脑梗塞 病因及预后
  • 简介:糖尿病和癌症是目前分布广泛且患者人数快速增长疾病。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癌症学会(ACS)联合发表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该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病)罹患肿瘤风险增加,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胆囊癌等,且糖尿病患者合并肿瘤预后死亡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前列腺癌风险降低,对于其他部位癌症无相关或不确定。糖尿病患者肿瘤风险增加原因可能部分由于两者共同危险因素,如增龄、肥胖、不合理膳食、运动减少,直接相关机制可能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生长因子、高血糖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不同类型作用机制降糖药物与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也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降糖药与肿瘤发生风险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争议,关于降糖药安全也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焦点,本文将简要综述部分常用降糖药物与癌症关系。

  • 标签: 糖尿病治疗药物 美国癌症学会 相关性 美国糖尿病学会 患者人数 死亡风险
  • 简介:1肥胖高血压概念及其与糖尿病关系现状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WHO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肥胖患病率以惊人速度上升,肥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冠心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肥胖相关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 标签: 肥胖性高血压 糖尿病 临床处理 慢性代谢性疾病 识别 肥胖相关疾病
  • 简介:采用"品管圈"手法,寻找"胰岛素皮下泵泵管留置时间内意外拔管"主要原因,并行讨论分析提出行之有效措施。结果进行了"品管圈"活动后,我科"胰岛素皮下泵泵管留置时间内意外拔管率"由6.22%下降至0.33%。结论"品管圈"活动可运用于护理临床工作中,并是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皮下泵泵管 意外拔管率
  • 简介:潮红(flushing)是指皮肤一过或暂时发红,主要见于面部,还有颈部、上胸部、耳朶,故常称为"顔面潮红"。这是因为此处浅表血管容量大而成为可视容易受累区域,皮肤血流量增加伴有血管平滑肌松驰。自主神经、内源血管活性物质外源性都可导致潮红现象发生,其中包括糖尿病。

  • 标签: 皮肤潮红 糖尿病性 戒酒硫样反应 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 识别 血流量增加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对初诊妊娠糖尿病疗效安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8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安全高,效果明显,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初诊妊娠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广泛认识慢性肝脏疾病,呈世界范围分布,NAFLD影响了全球10%~39%的人口。平均患病率是20%。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通常存在轻度转氨酶升高。近年研究发现。15%患者可以从单纯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3%患者可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因而越来越受重视。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综合征 临床联系 disease 慢性肝脏疾病 liver
  • 简介: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在常规控制血糖等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持续12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DBP、SBP、FBG、UAER、β2-MG明显下降,TG、TC、S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β2-MG、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1例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可以更好降低患者尿白蛋白,血脂,保护肾功能,且临床安全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辛伐他汀 厄贝沙坦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骨密度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糖尿病患者83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就患者腰椎(L2~L4)Troch、ward三角Neck等股骨上端骨密度给与测量,并对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空腹血糖(FPG)予以检测。结果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对其在积极治疗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举措,显著提高此病所引起骨密度降低状况,还可对各种并发症予以有效防止。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血糖 骨密度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脑损伤后应激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脑损伤后出现应激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脑损伤后应激高血糖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恢复提供较稳定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高蛋白营养素 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
  • 简介: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与娠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实行二甲双胍治疗安全以及有效。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60例产妇,正常妊娠产妇作为A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B组,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妇作为C组,B组与C组患者入院后均实行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妊娠不良反应结局、治疗效果以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总有效率、血糖、胰岛素抵抗、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C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应用二甲双胍均具有一定效果,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会增加产妇发生糖尿病几率,但是二甲双胍可以提升治疗安全以及有效

  • 标签: 二甲双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糖尿病肾病IV期蛋白尿临床效果安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IV期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两组同时连续使用2个月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疗效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50)和50%(25/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蛋白尿定量: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含量分别为(3.27±0.95)g/d和(3.27±0.90)g/d;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含量依次为(2.05±0.34)g/d、(3.01±0.44)g/d;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肝功能异常患者2例,先暂停患者用药后其肝功能又逐渐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来氟米特治疗糖尿病IV期蛋白尿效果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同时联合给药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几率,患者耐受较好。

  • 标签: 来氟米特 糖尿病肾病 IV期蛋白尿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