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国内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不仅适用于手术,还可实施术后镇痛治疗。但硬膜外腔麻醉常可遇到麻醉效果欠佳的情况,对这类病人施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其效果又会如何?尚不了解。为探索这个疑问,本文对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欠佳的病人,术后仍然予以施行术后镇痛,观察和探讨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以及其最佳镇痛方案。

  • 标签: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术后镇痛 阻滞效果 芬太尼 术后硬膜外镇痛 吗啡
  • 简介:静脉麻醉是小儿手术最常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氯胺酮是小儿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但容易引起眼压增高,由此可能促使正常眼组织移位,带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从而限制了氯胺酮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鉴于静脉麻醉药泾丁酸钠有降低眼压的作用。为此,我们试图将羟丁酸钠与氯胺酮复合施行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前和麻醉后的眼压变化,企图找出一种既能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又可使眼压保持正常范围的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今将观察结果与评价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羟丁酸钠 氯胺酮 高眼内压 静脉麻醉药 拮抗 小儿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氯普鲁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术 复合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丁丙诺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4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于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含丁丙诺啡3μg/3kg的生理盐水4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4ml。观察其镇痛效果与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完全无痛率高,持续时间长达15.23±7.64h,但副作用也明显增多。结论:丁丙诺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副作用发生率较高,需加强防治。

  • 标签: 丁丙诺啡 硬膜外腔 术后镇痛 上腹部手术 生理盐水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手术术毕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A组)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B组),各为15例。A组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和液(芬太尼15μg/ml+咪唑安定0.3mg/ml)。B组于开胸前用0.5%布比卡因阻滞切口上下5个肋间神经,并于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合液(芬太尼10μg/ml+咪唑安定0.3mg/ml)。定时点用视觉模凝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测定HR、MAP、血气PaO2及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A组病人术后3h及6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人术后3h、6h的FVC和FEV1显著高于A组(P<0.01及P<0.05)。A组病人入监护室即刻的PaO2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开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并明显发送通气功能。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手术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咪唑安定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是一种新型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苏醒快,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异氟醚具有麻醉诱导及苏醒快,致吐作用轻,循环稳定,扩张冠状动脉,肌肉松弛良好等优点。本文将瑞芬太尼辅用于异氟醚吸入全麻,观察瑞芬太尼与异氟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氟醚吸入 全麻 苏醒 效果观察 Μ受体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哌啶衍生物,属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起效迅速、在体内1min左右即达到血-脑平衡等特点。静脉输注的镇痛作用满意,停药后10min内自主呼吸可基本恢复。瑞芬太尼与各种麻醉药能产生协同作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利于麻醉浓度的调整,便于神经外科医师评估颅脑手术后的病情。

  • 标签: 瑞芬太尼复合液 颅脑手术 维持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目的:观察红细胞回收仪对细菌污染血液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15例出血量大的无菌手术病人,通过红细胞回收仪采集术野积血,经清洗处理后将大部分血液回输给病人。留取处理血液200~300ml,从中取血样5ml(血样I)造行细菌培养,在余血中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然后再进行洗涤,并按清洗液容量分成两组,I组清洗液量为1000ml(共10例);Ⅱ组清洗液量为1500ml(共5例)。采集洗涤后的红细胞悬液5ml(血样Ⅱ)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所有病人血样I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两组病人血样Ⅱ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培养均为阴性,但大肠杆菌培养全部为阳性。结论:红细胞回收仪不能将所有的微生物从被污染的血液中清洗掉,增加清洗液容量并不能改善洗涤效果

  • 标签: 红细胞回收仪 细菌培养 血液污染 自体血回输技术
  • 简介:开胸术后剧痛导致众多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康复。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是镇痛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研究对开胸术后病人利用肋间神经冷冻方法施行术后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与并发症,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术后镇痛 开胸病人 肋间神经 临床效果观察 冷冻术 开胸术后病人
  • 简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的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芬太尼 咪唑安定 术后 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单次硬膜外注射维拉帕米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术后病人80例,分南四组,每组20例。术终前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入维拉帕米5mg(V组)、维拉帕米5mg复合芬太尼75μg(VF组)、芬太尼75μg(F组)或生理盐水10ml(N组)。病人出现明显疼痛时,开始施行PCIA。结果:四组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VT组自硬膜外注药后至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为244±101min,明显持久于其它各组(P<0.01);F组的时间为185±78.5min,明显持久于V组和N组(P<0.01);V组与N组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注药4h后VF组PCIA用量显著少于其它各组(P<0.01),F组少于V组和N组,而V组与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8h、12h和24h后四组同PCIA的用药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维拉帕米,可明显减少PCIA的用药量;维拉帕米可显著延长和加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 标签: 维拉帕米 硬膜外腔注射 术后镇痛 临床观察 子宫切除术 钙通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探讨硬膜外腔穿刺前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观察其镇静和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硬膜外腔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硬膜外腔穿刺前给予芬太尼0.05mg和咪唑安定1mg静脉注射;Ⅱ组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ml。用药5min后施行硬膜外腔穿刺。观察两组用药后1min、3min和5min时的镇静程度(Ramsay分级评分),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随访测定VAS疼痛评分。结果:镇痛组VAS评分低,Ramsay氏评分高,其它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腔穿刺前,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可明显减轻穿刺疼痛,病人安静,安全可靠。

  • 标签: 芬太尼 咪唑安定 硬膜外腔穿刺 穿刺疼痛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辅用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孕妇46例,ASAⅠ-Ⅱ级。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2-0.3μg/kg,1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观察术中镇痛效果、术后30min腹痛情况及患者苏醒时间和安全离院时间。结果:术中镇痛效果以VRS疼痛4点法为标准,镇痛效果达1级者占94%;术后30min无痛者达90%;苏醒时间为6.13±0.7min;安全离院时间为10.0±3.2min。结论:人工流产术应用异丙酚辅用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以下特点:①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完善;②术后苏醒快,安全离院时间短;③对呼吸、循环系统无不良反应;④民丙本分辅以芬太尼能较好控制手术应激反应。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异丙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法 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