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气性坏疽患者的紧急处理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气性坏疽患者5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迅速明确诊断;实施急诊清创探查术;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5例患者中,1例保全了肢体,4例实施了截肢术。患者均脱离了生命危险,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及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法及周密完善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气性坏疽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气性坏疽 紧急处理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在如何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将微输注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的速度输入的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与传统的肌肉注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的优点,从而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但随着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陆续有不少文献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且许多因素影响其镇痛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应用PCA的1200例患者术后情况作一分析。

  • 标签: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 镇痛效果 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
  • 简介: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90.47%。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敛生活习惯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极易发生便秘,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严重时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晕、烦躁等症状,若不及早干预,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2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下预,减少了便秘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护理干预 便秘 2009年 骨科患者 排便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期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的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且两组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期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经前路胸椎椎体置换术是治疗胸椎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对13例行此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术前做好心里护理与准备工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妥善全面的护理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 标签: 椎体置换术 经前路 常用方法 胸椎肿瘤 手术病人 心里护理
  • 简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术后护理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术前准备
  • 简介: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其发生多与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正确护理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老年(大于65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整体护理过程中的体会,认为术前心理护理、正确训练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辅助运动、减少各种潜在诱发因素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SCORE、OSTA、ORAI、OSIRIS)在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筛检效果。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比较腰椎(L1-L4)DXABMD值及上述各险评价工具危险评分,分别计算各量表的敏感度(Sens)、特异度(Spec)、准确度(Accu)。结果当T≤-2.5,SCORE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3%、65.5%、70.3%;OSTA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6%、75%、80.5%;ORAI的Sens、Spec、Accu分别为93.8%、36.8%、32.2%;OSIRIS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0.5%、71.9%、80.5%。结论这些危险评价工具均有一定的筛检效果,在成都地区OSTA及OSIRIS均具有较好的筛检效果,能够较准确的识别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病人,实际操作中,OSTA更简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 诊断性研究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多见,发病年龄提前.传统手术方法是行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椎间盘切除术.但由于这种方式切口大,病程久,疼痛时间长,使许多本应得到及早诊治的患者放弃手术,采取拖延、回避的做法,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我科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引进德国枢法摸*丹历公司生产的MEDTM椎间盘手术系统行椎间盘切除术56例,与传统手术方法的56例进行对照,发现采用该术式患者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后路手术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 手术方法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新的颈椎内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内固定器材的设计不尽相同,其共性皆在于固定邻近椎体并覆盖在植骨块前方使其不易脱出。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内固定器材 植骨融合术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的病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约22%~29%的DVT患者可能并发致命的肺栓塞[1].DVT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发病,我国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管腔 肢体肿胀
  • 简介:鉴于男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报道不多,仅有1篇针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男性和女性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研究,本文在多中心研究的基础上对照男性和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X线片表现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结果。作者收集了8个独立的脊柱外科中心相关资料,包括需要手术干预的男性和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X线片表现、围手术期以及肺功能变化,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女性手术 治疗效果 外科治疗 男性 围手术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32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中,手法复位成功8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随访30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手法复位成功石膏夹板固定8例,3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占37.5%.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后外展架固定20例中,14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占70%,6例肩关节功能只有轻度受限,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经统计学(X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若无手术禁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外展架固定,肩关节功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效果好.

  • 标签: 肩关节前脱位 合并症 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逐渐开展,并发脑脊液漏也时常出现,文献报道脊柱外科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处理不当往往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硬膜下积液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脊柱外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期刊,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创刊。2006年4月《脊柱外科杂志》正式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O)统计源期刊”。《脊柱外科杂志》2016年6月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8年5月荣获第三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标签: 脊柱外科 杂志 中国学术期刊 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 科技期刊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38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140名血糖正常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血糖、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以及骨折风险的差异,从而分析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有骨量减少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的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增加老年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会降低患者骨密度,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应采取措施积极加强预防和干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风险 老年人
  • 简介:《脊柱外科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脊柱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脊柱外科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及时反映本领域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以提高我国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 标签: 外科杂志 杂志稿约 脊柱外科
  • 简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有2种:即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以往采用上述方法2次完成,对患者身心及经济影响较大.为此,我科室内从2000年开展了"颈椎前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及后路半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一次性完成,并取得了良的的效果,作为该手术式相关重要的护理配合难度增加了,但经过护理人员的细致护理,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多阶段 一次性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后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