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狼疮肾炎(1upusnephritis,LN)患者中医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及临床指标的研究,阐明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及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其在LN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81例经肾穿刺确诊为LN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湿组和非风湿组,分析中医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活动病变及临床指标的相关。结果风湿组Ⅳ型LN明显高于非风湿组(52.17%vs22.85%,P〈0.05),且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ctivityindex,A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积分风湿组高于非风湿组(P〈0.05);AI〉10分的病例风湿组明显多于非风湿组,尤其在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新月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活动病理表现方面风湿组更为明显,但两组在肾脏病理免疫荧光分布和慢性化指数(chronicindex,CI)方面无明显差异。风湿组患者系统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积分高于非风湿组E(15.16±5.43)vs(9.15±4.69),P〈0.05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低于非风湿组E(80.79±36.38)vs(102.66±39.89),P〈0.053;风湿组胸膜炎、低补体血症、大量蛋白尿和白细胞尿发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风湿组,在体液免疫及抗核抗体谱分布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肾脏AI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积分及SLEDAI成正相关,与eGFR成负相关,与CI无明显相关。结论LN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活动表现密切相关,此类患者也具有更高的临床活动表现,表明急性免疫炎症性病变可能是LN风湿证候“证”本质的物质基础,提示临床上应重视风湿证候的辨识并加以及时有效地进行祛风除湿治疗。

  • 标签: 狼疮肾炎 证候 风湿
  • 简介:肾上腺内皮囊肿伴钙化较少见,解放军254医院经治1例被误诊为肾上腺结核,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9岁,查体(彩超)发现右肾上腺区有1个直径约3cm的肿物,无头晕、心悸、多汗等不适,无皮肤紫纹、满月脸、水牛背等表现,无明显外伤史,无高血压等病史,于2017年2月3日来我院门诊行双肾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结核,检查双肺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肾上腺内分泌检验结果:血管紧张素Ⅱ89.31(正常值25.0~129.0)pg/mL,血皮质醇49.00(正常值30.00~110.0)μg/24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0.25(正常值7.2~63.3)ng/L,醛固酮19.1(正常值6.5~30.0)ng/mL。

  • 标签: 肾上腺 内皮性囊肿 钙化 肾上腺结核
  • 简介:目的:分析肉毒素A治疗抗胆碱能药难治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与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11例患者。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膀胱内注射安慰剂比较,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WMD=-1.53;95%CI:-1.88~-1.18),增加最大膀胱容量(WMD=159.71;95%CI:111.47~204.95),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WMD=34.49;95%CI:-39.69~-29.29),改善生活质量(WMD=17.49;95%CI:13.99~21.00),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RR=1.34;95%CI:1.06~1.70)和尿潴留(RR=7.19;95%CI:3.66~14.12)的风险。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地改善抗胆碱药难治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顺应,减少尿失禁次数及降低最大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压,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型肉毒素 神经源性 膀胱过度活动 尿失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BTA)治疗难治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和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5.2)、CochraneLibrary(1996~2015.2)、Embase(1974~2015.2)、CNKI(1994~2015.2)、万方数据库(1989~2015.2)、CBM(1978~2015.2)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48例患者,注射部位有三种: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膀胱三角。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三角+膀胱体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1.57,95%CI(0.79,3.12),P=0.20]、尿失禁减少次数[WMD=-6.47,95%CI(-14.21,1.27),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尿动力学参数中第一排尿感时膀胱容量(VFDV)变化前者效果优于后者[WMD=33.80,95%CI(3.27,64.340),P=0.03],但其余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三角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0.52,95%CI(0.07,3.75),P=0.52]、尿失禁减少次数[WMD=1.03,95%CI(-0.35,5.11),P=0.62]、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5篇文献中均未报道膀胱三角区注射导致新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例。结论肉毒素A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和膀胱三角三种注射方式治疗难治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肉毒素A META分析 荟萃分析 膀胱三角区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选择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年龄≥75岁、确诊为OAB的BPH患者30例,给予索利那新治疗,每日1次,每次5mg,治疗周期3个月。治疗前后以排尿日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患者感知膀胱症状情况分级量表(PPBC)、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对疗效及服药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的24h平均尿急次数、24h平均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每周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好转;IPSS、OABSS、PPB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患者出现轻度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均能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情况,停药1周并加用α受体阻滞剂后缓解。结论高选择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 标签: 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 膀胱过度活动症 高龄BPH 索利那新
  • 简介:患者,男,66岁,查体时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28年前曾有肺结核接触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及异常包块,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侧睾丸及附睾未扪及结节,前列腺Ⅱ°增生,质地中,表面光滑。胸部正位X光片可见双肺斑片状钙化影。B超:左肾大小,结构无异常,右肾上半部显示不清,仅见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后伴声影,下半

  • 标签: 肾细胞癌 肾结核 肾占位性病变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解放军总医院 肺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U)诊断早期肾结核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5例早期肾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IVU诊断的65例早期肾结核的影像特点是:①肾实质钙化斑;②肾盏杯口虫蛀样改变或消失;③肾乳头破坏肾盏消失,造影剂渗入肾实质;④肾盏颈狭窄,局限性肾盏积水;⑤输尿管壁虫蚀样改变,管腔狭窄。结论IVU是诊断早期肾结核最敏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肾结核 诊断
  • 简介:我们对2例泌尿系结核患者使用链霉素膀胱内灌注配合短程化疗,膀胱炎症状短期内得到纠正。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女,39岁。1989年9月出现双侧腰痛、发热、血尿、尿频、尿痛等症状,排尿10~20次/d。按肾盂肾炎治疗无效。1990年10月行IVP、CT提示双肾结核,膀胱挛缩。抗痨治疗二月无明显改善。月经停止,膀胱刺激症状加重,约4min排尿一次,同年底收住院治疗。检查:极度消瘦。贫血貌,直立困难。双

  • 标签: 泌尿系结核 灌注治疗 膀胱内灌注 膀胱炎 泌尿外科 抗痨治疗
  • 简介:过敏紫癜(Henoch—SchoenleinPurpura,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主要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紫癜、关节炎、腹痛和肾脏病变。1801年,由Heberden首先报道,Schonlein和Henoch随后也陆续报道。目前对于过敏紫瘢的定义为:以IgA沉积为主的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肾脏和关节。过敏紫癜累及肾脏导致的肾脏病变称为紫癜肾炎(HSPN)。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肾脏病变 治疗 小血管炎 IGA沉积
  • 简介:患者,男,57岁。因“维持血液透析4年,面部皮疹6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发现高血压,未予重视和治疗;6年前因夜尿增多、乏力在外院检查发现蛋白尿、血肌酐增高,拟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4期;4年前因乏力加重、恶心、纳差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6个月前面部渐出现皮疹并增多,伴瘙痒。10年前有“脑卒中”史,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史。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获得性穿透性皮肤病 皮疹
  • 简介:众所周知,神经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神经膀胱病因有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损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以及手术引起的神经损伤等。

  • 标签: 神经性膀胱 非神经性神经性膀胱 尿道狭窄 诊断 治疗
  • 简介:肾病综合征并发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三者在发病机制、病情发展上错综复杂,可相互影响致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生命。但在治疗上有矛盾之处,处理棘手,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现报告我院收治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观察其疗效和安全,为临床治疗此类复杂病例提供更多的论据。病例患者,55岁,女性,因"双下肢水6月,伴多汗、咳嗽、乏力2周"入院。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 粟粒型肺结核 复杂病例 结核中毒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孤立纤维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临床发现的输尿管SF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SFT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不易与输尿管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bcl-2为主要阳性标志物,S-100、CK、NSE、Actin阴性有助于与神经纤维、平滑肌及间皮源肿瘤相鉴别。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SF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较独特的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物学行为不肯定,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与肾骨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结论MHD患者肾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可以作为肾骨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患者,男,23岁。发现中下腹、盆腔肿物1年,伴腰痛、尿频、双下肢水肿3月入院。体格检查:T36.5℃,P86次/min,R20次/min,BP128/87mmHg(1mmHg=0.133k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软,中下腹膨隆,可扪及一类圆形肿物,约20cm×18cm大小,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

  • 标签: 盆腔腹膜后 肿瘤诊治 纤维性 孤立 双下肢水肿 浅表淋巴结
  • 简介: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它以尿急为核心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OAB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尚缺乏能够客观、准确、无创地反映OAB症状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生长因子 诊断 尿液 排尿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
  • 简介:多房肾瘤(multilocularcystic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肾脏原发良性肿瘤,因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常常无法明确诊断,与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如多囊肾、多发性肾囊肿、囊肾癌等。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MCN,现报告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瘤 文献复习 肾脏囊性病变 多发性肾囊肿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