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天气越来越冷,妈妈们都开始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小宴宝不受严冬侵袭,可还是有些困扰人的皮肤问题接踵而来。

  • 标签: 皮肤问题 护理 婴儿 保健知识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上升,丙二醛、一氧化氨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尤以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提高疗效.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 治疗应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 简介:缺氧缺血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氧、缺血过程中被诱导表达,产生过量一氧化氮,导致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及神经元死亡,加重神经损伤。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在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应用中显示了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该文综述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相关,展望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作为缺氧缺血脑损伤治疗策略的前景。

  • 标签: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缺氧缺血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新生大鼠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不同浓度H2O2(0-60μM)诱导氧化应激细胞模型,LDH法检测各种神经细胞损伤程度,MTT法检测各种神经细胞活力;不同浓度H2O2(0~80μM)诱导氧化应激神经元细胞模型,Westernblot检测IGF-1(25ng/mL)施加前后神经元细胞内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未经H2O2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H2O2处理细胞24h后,大脑皮层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程度均有升高、细胞活力均有降低;但神经元变化更为显著,与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大脑皮层神经元5min后,相比于未经H2O2处理组,可见Akt磷酸化水平呈H2O2浓度依赖降低(均P〈0.01),而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加入25ng/mLIGF-1后,IGF-1能够逆转低浓度H2O2导致的神经元细胞Akt磷酸化,与未经H2O2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高浓度H2O2导致的Akt磷酸化作用无明显效果,其磷酸化水平均低于未经H2O2处理组(均P〈0.01);经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1h后,再加入25ng/mL的IGF-1,IGF-1处理前后Akt磷酸化水平均已恢复至未经H2O2处理时的水平(均P〉0.05)。结论大脑皮层神经元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较其他神经细胞敏感;IGF-1对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应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细胞 新生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体重正常的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体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为OSAHS患儿肥胖的早期筛查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鼾症患儿和社区招募的健康儿童且行PSG监测者中选取:体重正常、行人体成分检测、年龄3~7岁儿童。分为病例组(OSAHS轻度亚组、中重度亚组)和对照组(原发性鼾症亚组、健康儿童亚组),分析睡眠参数与人体成分的差异,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体成分与睡眠结构和觉醒参数的相关。结果病例组纳入58例,其中OSAHS中重度亚组30例,OSAHS轻度亚组28例;对照组63例,其中原发性鼾症亚组33例,健康儿童亚组30例。4个亚组间年龄、性别和BMIZ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4个亚组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阻塞呼吸暂停指数(OAI)、最低氧饱和度及呼吸相关脑电觉醒反应指数(RAI)、自发脑电觉醒反应指数(SAI)、睡眠压力指数(SPS)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间两两比较显示,AHI、OAI、最低氧饱和度、RAI和SPSOSAHS轻度、OSAHS中重度亚组高于原发性鼾症亚组和健康儿童亚组(P<0.05)。②4个亚组间去脂体重、蛋白质、骨骼肌、静息代谢率、内脏脂肪面积、上臂围和腰臀比差异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体脂肪含量和体脂肪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OSAHS中重度亚组最高。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脂肪含量与SPS呈正相关(r=0.641),与AHI、OAI、最低氧饱和度无显著相关。结论OSAHS可能与正常体重儿童的体脂肪含量增加相关,引起体脂肪含量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可能是睡眠片段化而非间歇缺氧。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体重正常 多导睡眠监测 体脂肪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胃镜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紫癜(HS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4例HSP患儿的胃镜结果。结果胃镜下典型病变检出率64.4%;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各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血疱改变,其中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球及球后部可见散在出血及糜烂12例(41.4%),十二指肠球后黏膜血疱样改变8例(27.6%);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8.2%。结论胃镜检查对于腹型HSP诊断有极大的价值,可明确HSP患儿的胃肠道黏膜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诊断 胃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 简介:肠道外营养(PN)是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肠道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是其常见合并症。该文从非PN营养成分及PN营养成分相关角度综述新生儿PNAC的危险因素。PNAC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延长的PN、疾病(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延迟喂养或低肠道内营养比例、持续PN输注,以及氨基酸、脂肪乳种类/用量、能量供给量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等。

  • 标签: 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危险因素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儿童过敏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和外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23%(2/62),对照组复发率18.52%(10/5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紫癜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 简介:患儿,女,8岁,因“腹泻18d,发热、腹痛伴呕吐8d”入院。患儿入院前18d出现腹泻,为大量稀水样便,1次/d,有恶臭,无粘液、脓血及黑便;入院前8dm现发热,4次/d,热峰40℃,无畏寒寒战,伴间断上腹隐痛,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

  • 标签: 蓝氏贾第鞭毛虫 酸臭味 胃内容物 稀水样 色样 喷射性
  • 简介:目的对GSTP1A313G位点AG、GG、A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关联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中的文献,收集GSTP1A313G多态与儿童ALL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统计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符合本文Meta分析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0篇,其中9篇文献具同质(病例组1476例,对照组19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GSTP1A313G位点AG、GG、AG+GG基因型与儿童ALL发病风险无关联(AG基因型:OR=1.07,95%CI:0.93~1.24,P=0.35;GG基因型:OR=1.12,95%CI:0.86~1.45,P=0.41;AG+GG基因型:OR=1.08,95%CI:0.94~1.24,P=0.28),G等位基因与儿童ALL发病风险亦无关联(OR=1.11,95%CI:0.96~1.28,P=0.16)。按种族、对照组来源、基因分型方法和样本量大小行分层分析,显示GSTP1A313G位点上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儿童ALL发病无关联。结论GSTP1A313G位点多态与儿童ALL发病风险无关联。

  • 标签: 谷胱甘肽转移酶P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态性 META分析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