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油外涂预防放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3).照射前,试验组用自制中药油外涂于照射野皮肤上,照射后继续用药3d,每天3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方法同试验组.结果两组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油的效果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但价格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辐射防护剂 放射性皮炎 中药外敷
  • 简介:目的了解新时期护士执业压力情况,针对压力源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选用国内护士执业压力源量表,对本院执业满1年以上251名护士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本院近3年护士离职数据.结果护士执业压力源测评总分为(133.89±1.29)分,执业环境及资源是首位压力因素;2011年至2013年本院离职护士53人,执业压力大、执业环境差是离职的主要原因.结论新时期护士执业压力处于中上水平,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士执业压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护士对执业压力的应对能力.

  • 标签: 护士 执业压力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方法]骨科术后100例病人使用空气压力循环仪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结果]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安全.

  • 标签: 骨伤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安全性能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精神科护士对工作压力的体验,了解其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及工作状况,为护士职业防护及缓解工作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了解12名孕期精神科护士对工作压力的体验。采用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5个步骤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孕期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包括5个主题:工作负荷、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安全及职业发展。结论:孕期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压力,护理管理者应探索积极有效的方式,指导其缓解压力

  • 标签: 孕期护士 精神科 工作压力 定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发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发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7.10%和对照组65.52%,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淤胆型肝炎患者的皮肤瘙痒、失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发汗法配合精心的护理是淤胆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临床改善的保障。

  • 标签: 中药 淤胆型肝炎 皮肤 瘙痒 护理
  • 简介: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肌肉、韧带、筋膜、关节软骨、关节囊、滑膜囊等部位的损伤,是高校校医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急性软组织损伤病情较轻,不会影响病人生命,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但是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症状是造成高校学生缺课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9年以来采用了冷敷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 冷敷 中药外敷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HBO)治疗后的D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给予积极高压氧治疗和有效护理,疗效确切,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治疗 护理
  • 简介:重症创伤颅脑损伤(severtraumaticbraininjury,STBI)患者如果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低致残率[1]。因此,救治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力求最佳预后,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功能恢复。STBI患者常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导致骨骼肌萎缩、内脏和循环中蛋白质减少,引起分解代谢的全身效应[2],很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以及系统的心肺、肠道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增加了STBI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nutrition,EN)在降低STBI的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STBI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分析28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直接拔除气管套管后再次置管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再次置管的原因为拔管评估不准确、拔管时机选择不当、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环状软骨塌陷、颈部短粗、套管留置时间过长.严格掌握直接拔管指征并权衡拔管风险,考虑置管并发症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选择适宜的拔管时机,用小号套管过渡拔管,以防止直接拔管后再次置管.

  • 标签: 昏迷 气管套管 拔管 置管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士进行动机会谈技术短程培训策略,寻求让护士掌握动机会谈技能的培训途径。方法自行设计动机会谈技术短程培训方案,对24名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护士进行为期5次的培训。采用情景测验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前后动机会谈技能掌握情况测评,根据动机会谈理念中建议、肯定、开放式提问、激励和建构行为表现作为培训效果评价指标。采用自编的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对受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受训护士在培训后回应出现建议、肯定、开放式提问、激励和建构的行为次数均高于培训前,经比较,P〈0.001;培训前后护士整体动机会谈行为计数比较,r=91.746,P=0.000。受训护士对培训满意度的综合评价95.8%。结论短程培训能让护士掌握动机会谈技能,培训方案为护士所接受和欢迎。

  • 标签: 护士 动机性会谈 培训
  • 简介:总结了27例难治颞叶癫痫的手术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等措施,认为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护理准备,熟悉手术医生习惯,正确配合显微器械和汽钻使用,术中根据动态脑电图波形准确标记癫痫病灶位置,严格遵循术中无菌原则等可使难治颞叶癫痫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癫痫 颞叶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无痛内镜治疗手术中的效果。方法520例无痛内镜治疗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与无痛治疗相结合,对照组按常规操作。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术中生理参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术中生理参数变化稳定,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无痛内镜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无痛技术 内镜治疗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思维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评判思维倾向问卷对1066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思维总分为(278.54±25.98)分,在寻求真相和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得分偏低,48.97%的学生具有正评判思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喜欢护理专业、有阅读和写作习惯、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评判思维得分较高。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思维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可通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增加社会实践经历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评判思维的培养。

  • 标签: 学生 护理 评判性思维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姑息护理方案在癌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癌伤口病人采用姑息护理方案,连续观察4周,比较护理前后渗液量、伤口气味及疼痛评分。[结果]癌伤口经过姑息护理后,渗液量和气味得到有效控制,疼痛明显缓解,护理后21d、28d疼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护理方案能有效减轻癌伤口的疼痛、控制气味和渗液量,有助于改善癌症病人的舒适度。

  • 标签: 姑息护理 癌性伤口 疼痛护理 伤口护理
  • 简介:总结了国外文献中评判思维的含义,分析了评判思维在国外护理教育中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与评判思维相关的课程设置、评判思维教学过程中的困境与障碍及评判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我国护理教育中评判思维的培养提供启示和依据。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护理教育 课程设置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低温药液治疗中枢高热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将30例中枢高热患者按病种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物理降温+低温药液滴注)和对照组(物理降温+常温药液滴注)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降温治疗后2、6、10、14、18h耳温变化及72h后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降温治疗前后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在各时间点体温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降温治疗前后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组间差异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降温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低温药液治疗中枢高热疗效确切,且未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枢性高热 静脉滴注 低温药液 疗效 耳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