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20例,依据是否发生新生儿窒息进行分组,正常组患者60例,为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窒息组患者60例,均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儿,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结果:窒息组患者心肌损伤发生比例、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水平、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心肌损伤患儿均进行对应的临床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导致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对预防心肌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心肌损伤 血清心肌酶谱
  • 简介:1病例报道初产妇,22岁。因孕足月腹胀痛伴见红1d于2009年11月5日10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日,预产期2009年11月8日,早孕反应轻,整个孕期无头晕、心悸等不适,不定期孕检均未显示异常。孕足月腹痛伴见红1d,无阴道排液。既往体健,无手术及药敏史。查体:T36.7℃,P80次/min,R19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骨盆各径线测量均无异常,耻骨弓偏低,宫高32cm,腹围102cm,头先露,固定,宫口开0.5cm。化验结果: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BP8.6cm,HC31cm,FL6.9cm,AC35.2cm。入院诊断:G1P0,孕39+4周,单胎、活胎,左枕前位,先兆临产。入院后经8h试产,宫口开全1h后拨露,当胎头娩出后发生肩难产,助产者推压宫底,接产者暴力向外牵拉胎头,胎儿娩出,新生儿1min阿普加评分6分,5min评分10分,但右上肢肌张力差,未见活动,体重3600g。产后第3d产妇出院时新生儿右上肢垂臂,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出院后新生儿先后到北京、上海经2次手术才基本康复。

  • 标签: 肩难产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子痫前期与正常孕妇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代谢高危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16例单胎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组,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2配对,选择同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正常孕妇232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前BMI分别为(25.11±4.04)kg/m2和(21.28±2.42)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入组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9.29±14.02)mmHg和(100.68±11.32)mmHg,对照组分别为(109.29±10.34)mmHg和(68.81±7.06)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TG和ApoB分别为(4.40±1.93)mmol/L和(1.17±0.28)g/L,对照组分别为(3.34±0.93)mmol/L和(1.01±0.21)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FPG、HDL-C和LDL-C、ApoA1分别为(4.15±1.62)mmol/L、(1.81±0.43)mmol/L、(3.15±1.01)mmol/L和(2.39±0.50)g/L,对照组分别为(3.95±1.13)mmol/L、(1.88±0.46)mmol/L、(2.96±0.84)mmol/L和(2.45±0.47)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孕前BMI≥25kg/m2者占51.72%(60/116),高血糖占17.24%(20/116),对照组分别为6.47%(15/232)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和TG与子痫前期发生的OR值分别为2.046(95%CI:1.214~3.450,P〈0.01)和1.717(95%CI:0.795~3.706,P〉0.05)。结论孕前BMI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子痫前期患者中TG水平升高,而HDL-C浓度与正常孕妇无差异。

  • 标签: 子痫前期 代谢综合征 体质指数 甘油三酯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 简介:目的:应用负压引流术与外固定架相结合对合并患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合并患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负压引流术与外固定架相结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小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负压引流术与外固定架相结合对合并患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负压引流术 外固定架 严重软组织损伤 小腿骨折
  • 简介:张玫和刘辉是一对再婚夫妻。张玫在与刘辉结婚之前,曾经有一段幸福婚姻,后来丈夫突遇车祸身亡,一年后,从悲伤中逐渐走出的她,经人介绍与刘辉走入了婚姻。而离异几年未遇到心仪结婚对象的刘辉,见到张玫的第一眼,便被她的美丽所吸引,急吼吼地与她牵了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标签: 夫妻 婚姻 结婚
  • 简介:脊髓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1,2]的报道。活产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第二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仅次于囊性纤维化。文献显示,中国南方SMA致病基因SMN1携带者率为1/35~1/80[3],与国外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MUSCULAR 肌无力 文献显示 携带者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与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相关。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诊断为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centralprecociouspuberty,ICPP)的女童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体检且身体健康的女童5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女童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遗传多态。结果两组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uⅡ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位点多态与ICPP存在一定相关,Xx基因型最易患病,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与ICPP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特发性性早熟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FS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s)与卵巢功能衰退的相关。方法根据血清FSH水平,分为卵巢功能正常组(正常组)84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下降组)77例和卵巢功能衰竭组(衰竭组)34例。应用SNaPshot技术,进行FSHR基因Ser680Asn多态检测。结果FSHR基因Ser680Asn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48,P=0.0138)。两两分析,正常组和下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86,P=0.0109),正常组和衰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86,P=0.0156)。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45,P=0.0056)。两两分析,正常组和衰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49,P=0.039),下降组和衰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2,P=0.0497)。且卵巢功能随基因型的变化(Asn/Asn,Asn/Ser和Ser/Ser)呈现降低趋势(χ2=8.5648,P=0.0138)。结论FSHR基因Ser680Asn单核苷酸多态对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有影响,与卵巢功能的下降和衰竭相关。

  • 标签: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 SNaPshot技术 FSHR基因 多态性
  • 简介:<正>文章发表在2013年6月的《Gynecoloncol》杂志上。作者通过5个案例报道临床上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常见胎儿非整倍进行非侵入产前检查(NIPT)的次要发现。这5个案例分别为:案例1,NIPT发现染色体18p的巨大的复制,这一结果被羊水细胞CGH芯片分析结果所支持,最终核型分析证实为18p四体镶嵌;案例2,NIPT怀疑母源的18q近端缺失,被CGH芯片检测母亲白细胞DNA证实;案例3,NIPT筛查结果显示21和18三

  • 标签: 产前检查 非侵入性 基因组测序 非整倍性 胎儿 核型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3种侵人性产前诊断技术的成功率、有效、安全及其手术并发症。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门诊所进行的经腹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脐静脉穿刺手术病例,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种侵入产前诊断技术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羊水穿刺一次成功率最高,但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侵入产前诊断技术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穿刺 羊水穿刺 脐血穿刺
  • 简介: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dendriticcell-cytokine-induced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的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 标签: 冷冻外科手术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中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配偶
  • 简介: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预防应用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住院孕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青霉素联合甲硝唑组50例,中位数年龄28岁,平均年龄(26.1±10.8)岁;先锋霉素V组,50例,中位数年龄27岁,年龄(28.1±12.5)岁。两组人员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孕妇在剖腹产术后预防使用抗生素。青霉素联合甲硝唑组,每日使用480万青霉素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每日2次,甲硝唑针0.5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先锋霉素V组,每日使用2.0g先锋霉素V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每日两次。评价两组患者分娩后产褥感染率,产褥感染率=产褥感染例数/总例数×100%。评价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青霉素联合甲硝唑组和先锋霉素V组产褥感染率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3.2±1.2)天;12%、(4.5±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联合甲硝唑组和先锋霉素V预防使用不仅能降低产褥感染率。还能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腹产术后 预防性 抗生素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送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46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护理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针对护理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自发性气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外周血肉碱水平及其与新生儿脐血肉碱水平的相关,为妊娠期肉碱补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87例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妊娠12、20、32周及分娩后收集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肉碱水平,并分析孕妇肉碱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生儿脐血肉碱的相关。结果孕妇在妊娠12、20、30周和分娩时总肉碱水平分别为(20.74±1.52)μmol/L、(16.44±3.04)μmol/L、(15.81±2.65)μmol/L和(13.55±3.25)μmol/L,相应时点游离肉碱水平分别为(18.37±4.21)μmol/L、(15.18±3.94)μmol/L、(12.79±2.26)μmol/L和(10.75±4.56)μmol/L;新生儿脐血总肉碱、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分别为(18.53±3.28)μmol/L、(14.84±2.65)μmol/L和(4.38±4.39)μmol/L,其与分娩时孕妇外周血相应肉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93、0.760和0.628,P均〈0.05)。结论随孕周增加孕妇总肉碱水平持续下降直至分娩;新生儿脐血肉碱水平与孕妇呈正相关。孕妇外源性补充肉碱满足胎儿肉碱需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妊娠 孕妇 新生儿 总肉碱 游离肉碱 酰基肉碱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患者母血及新生儿脐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factor-acetylhydrolase,PAF-AH)水平,探讨其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46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子痫前期25例),30例正常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母血及脐血中PAF-AH活性,分析其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结果1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10.52±3.11)μmol·min-1·L-1]与对照组[(11.40±2.88)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8.23±1.41)μmol·min-1·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与轻度组[(12.81±2.60)μmol·min-1·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09±2.10)μmol·min-1·L-1]与对照组[(5.75±1.96)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58±2.68)μmol·min-1·L-1]与重度组[(5.69±1.50)μmol·min-1·L-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AF-AH活性与子痫前期程度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PAF-AH活性降低,其活性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能在子痫前期病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并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FVC、FEVl、FEVl/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P〈O.05)。结论:在COPD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正>文章发表在2014年3月的《Placenta》杂志上。有研究表明,提高印迹基因PHLDA2的胎盘表达可能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有潜在的调节作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研究了印迹基因PHLDA2在患有选择生长受限的MZT(monozy-gotictwins,MZT)胎盘和正常的MZT胎盘的不同表达水平。研究发现,在选择生长受限的小胎儿

  • 标签: 胎盘 印迹基因 选择性生长 胎儿宫内生长 受限 表达水平
  • 简介:目的:观察白带丸、维生素E乳配合中药洗液治疗老年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门诊收7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白带丸、维生素E乳配合中药洗剂,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白带丸口服,10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率100%,对照组治疗率76.3%。结论:白带丸、维生素E乳配合中药洗剂治疗老年阴道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洗剂 老年性阴道炎 白带丸 维生素E乳
  • 简介:目的:一次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和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一次宫腔组织吸引管,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的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一次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在缺乏麻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宫腔吸管 传统金属吸管 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