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关节镜在膝关节单髁置换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为31例膝(33个膝1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单髁置换中的常规关节镜探查清理。对比其术前查体、影像学检查、中情况及术后结果,分析关节镜在单髁置换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镜检发现所有患者病变主要位于内侧室,内侧室关节面软骨呈现OuterbrigeⅢ~Ⅳ度退变,外侧室关节面软骨正常或退变〈OuterbrigeⅡ度(5个膝关节外侧室关节面软骨退变OuterbrigeⅠ~Ⅱ度)。24个膝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内侧半月板损伤及退变,10个膝关节合并OuterbrigeⅠ~Ⅱ度髌股软骨退变,6个膝关节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及退变,1个膝合并前交叉韧带后外束部分断裂,患者改行全膝置换。HSS评分:术前平均(67.56±2.929)分,术后平均(90.22±3.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92,P〈0.05);膝关节屈曲度:术前平均(103.16±6.802)°,术后平均(114.75±4.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6,P〈0.05);负重位膝内翻角:术前平均(12.16±2.102)°,术后平均(8.75±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46,P〈0.05);屈曲挛缩:术前平均(11.36±1.902)°,术后平均(6.7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6,P〈0.05);关节镜探查清理时间平均(9.54±2.019)min。结论(1)尽管关节镜探查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在筛选手术适应证方面具有更严谨的作用;f2)对于选择单髁置换合并其它间室病变的患者,关节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f3)对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查体提示合并其它间室病变的患者,关节镜探查清理应是单髁置换前的常规步骤。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
  • 简介:对于髋关节与膝关节非感染性的晚期病变来说,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清除病灶,缓解疼痛和保留改善关节功能的最佳选择。《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本期围绕人工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之主题刊登了数篇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目前关节外科医生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非常值得阅读和讨论。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关并发症 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 防治 晚期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PCM人工颈椎间盘(artificalcervicalporouscoatedmotiondisc)置换7年随访结果,评价中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2月开展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以来,术后超过7年的患者共23例,其中19例获得84~98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男11例,女8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5例,3节段置换2例。C3/42例、C4/56例、C5/616例、C6/75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和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中或术后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并发症。JOA评分术前为(12.3±2.2)分,末次随访时(15.9±1.2)分;平均改善率76.5%。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6±1.5)分,末次随访时(1.8±1.1)分;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6.4±2.5)分,末次随访时(1.7±1.2)分;NDI术前评分为(25.7±12.5)分,末次随访时(7.7±3.5)分。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7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5.7±2.8)°,末次随访时为(3.8±2.5)°。末次随访时,28个手术节段中7个(25%)出现异位骨化,其中1个(7%)节段丧失活动度。19例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5例,轻度退变12例,重度退变2例。无翻修病例。结论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7年以上的中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保留。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全椎间盘置换 颈椎病 颈椎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即将施行的膝关节置换中、术后康复相关诊疗行为等的关注程度。方法对128例即将施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关注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61个问题,按关注程度分为1~4级(1=不关心,2=有些关心,3=比较关心,4=非常关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24例患者对所有项目的平均关注度是3.11。平均关注度最高的5项是:术后能否行走自如(3.78),手术医生的经验(3.73),手术是否会失败(3.68),人工关节使用寿命f3.63),术后生活能否自理(3.63o家属的平均关注度是3.18。家属最关注的5个项目是:手术医生的经验(3.86),术后能否行走自如(3.82),术后疼痛缓解是否理想(3.74),术后关节是否僵硬(3.72),出院后是否疼痛(3.72o〈65岁的患者对6个项目(术后能否照看小孩、术后是否可以进行娱乐活动、人工关节使用的寿命、术后能否骑车、术后能否搬抬重物和置换后人工关节周围是否会骨折)的关注度要显著高于≥65岁的患者,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麻醉意外发生的关注度分别为:3.71、3.38,(P=0.036);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麻醉医师的经验的关注度分别为:3.73、3.47,(P=0.040);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出院后是否疼痛的关注度为:3.70、3.41,(P=0.048),麻醉意外、麻醉医师的经验、出院后是否疼痛是老年患者较为关注的3个项目。在所有项目平均关注度上,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分别是3.14和3.09,P=0.624o结论中国患者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术后膝功能的恢复,医生的水平和假体的使用。在术前,中国患者的关注度显著高于西方患者。但与国外患者一样,高屈曲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膝关节 膝关节 心理现象和过程
  • 简介:目的探索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FDP)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和各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totalhipartbroplastic,THA)的16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进行血浆DD、FIB、FDP的检测;术前和术后第3、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检测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形成。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DVT阳性组和DVT阴性组,分析DD、FIB、FDP对于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后DVT形成的诊断价值和各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术后32例患者发生DVT,占19.1%。在检测的3个指标中,DD、FD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分别为81.8%(P=0.002)和68.4%(P=0.009oFIB曲线下的面积仅为56.3%(P=0.31o结论DD和FDP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后DVT的形成中有诊断意义。FIB对于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后DVT形成中的诊断意义较低。术后及时检测DD和FDP可以及时发现DVT,避免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v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生。

  • 标签: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诊断 低分子肝素
  • 简介:人工全髋关节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它极大程度改善了严重髋关节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第1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断增加,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0例患者行髋关节手术,而THA大约为髋关节手术量的17.5%。近年来THA在我国发展迅速,每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有50000例左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多孔金属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臼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窦道冲洗置药治疗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住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患者18例,患者早期感染为7例,中期感染8例,晚期感染3例,患者均无明显发热,引流液均行培养和药敏检查,均培养出细菌。采用无菌管通过窦道置人关节腔,分别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并保留无菌管用作引流,根据引流量决定冲洗置药次数。换药后嘱患者持拐下床活动,后期引流量较少,细菌培养3次阴性,冲洗置药后可拔出无菌管,随后窦道可愈合。治疗中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保持较好营养状态。结果18例经3周治疗,窦道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8分提高到术后70.6分,血常规恢复正常,CRP平均在30mg/L,ESR平均在35.6mm/h。除1例因医疗纠纷选择手术取出假体外,其余17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部分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病情平稳的患者,通过加强营养,使用无菌管通过窦道置人关节腔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可达到窦道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抗感染药 局部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本中心5例(6髋)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5例患者,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骨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42.8(18~57)岁。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2例行股骨头置换,采用HH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疼痛、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另外,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10年(2000~2012)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对所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6.8(8~45)个月,术后无病例死亡,6个髋关节均无感染及松动发生。HHS评分由术前平均24.6(4~62)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4.8f80~90)分,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的稳定性满意。共有10篇文献描述了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假体类型、围手术期处理、疗效及并发症等。结论本中心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结合文献研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适当的假体、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肾病专家协助.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结果。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肾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周围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的169例病例。为预防髋关节脱位,初次手术中即中应用防脱位人工全髋关节,尽可能重建恢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功能锻炼。早期脱位定义为术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腰麻下先行小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定义人工髋臼杯外展角30°-55°为正常,超过此范围者即为异常。应用卡方检验比较非脱位组与脱位组在人工髋臼外翻角度异常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区别。结果14例出现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脱位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6(范围0~94)天。5例闭合复位成功,9例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工半骨盆松动及坐骨神经损伤。2例闭合复位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人工髋臼外展角均未〈30°。脱位组中,5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155例中有50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Fisher精确概率P=0.773)。结论尽管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髋臼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依然具有较高的髋关节脱位率。这与人工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低下和不正确的体位变化有关。大部分脱位患者需要切开复位。

  • 标签: 骨盆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骨盆 人工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心脏毒性。方法: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赫塞汀总累积量14mg/kg,开始化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参数。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两者比值E/A);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有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峰值速度(收缩峰速S',舒张早期峰速E',舒张晚期峰速A'及E'/A')。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LVEF在累积量达到12mg/kg,出现显著差别[(58.07±6.60)%vs(68.65±6.70)%,P〈0.05],舒张功能指标E/A在累积量达到14mg/kg出现明显差别[(0.98±0.14)vs(1.19±0.13),P〈0.05]。组织多普勒指标:S'在累积量达到10mg/kg出现明显差别[(8.70±1.97)cm/svs(10.55±2.31)cm/s,P〈0.05],E'/A'在累积量达到8mg/kg即出现明显差别[(0.87±0.28)vs(1.12±0.30),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地监测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化疗的心脏改变。

  • 标签: 赫塞汀 超声心动描记 乳腺癌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选标准:年龄45—79岁,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5—20年;无菌性骨水泥假体松动;单侧翻修;初次手术用国产假体及骨水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干预组术前5天开始,每日1次(2000次脉冲),每次30min,共5次f10000次脉冲)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术前不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由同一人按完整拔除标准(一次性完全拔除)、开骨取出标准(无法拔除或仅部分拔除)、耗时计算标准(自开始取时始至全部取出时止)、出血量计算标准(自切皮始至缝皮止)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数据,并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行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干预组假体完整拔出者(16例中8例,50.00%)较对照组(16例中2例,12.50%)多(P〈0.05),非完整拔除者干预组开骨者(8例中2例,25.00%)较对照组(14例中10例,71.43%)少(P〈0.05);干预组取出植入物耗时(310.1±129.5)S较对照组(978.9±110.2)s短(P〈0.01);干预组中出血量(610.9±126.5)ml较对照组(1110.1±140.4)ml少(P〈0.01)。Harris评分术前1周干预组(69.1±4.5)与对照组(7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94.1±3.5)较对照组(90.9±4.2)高(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

  • 标签: 冲击波 人工髋关节置换 翻修 骨水泥股骨假体
  • 简介: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无瘤原则是肿瘤根治的基本原则。根治中严格贯彻无瘤原则对减少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无瘤操作技术是实施无瘤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无瘤操作技术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的无瘤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的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腹膜种植的手术

  • 标签: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性远端胃癌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其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开展的21例腹腔镜辅助、33例开腹根治性远端胃癌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康复、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近期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前评估ASA评分、肿瘤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84.7±53.9)mlvs.(130.7±55.1)ml],腹腔镜组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7.4±1.4)天vs.(8.6±2.1)天)]明显短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觉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3%、77.4%,开腹组为88.2%、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的优点,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远端胃癌 开腹手术 腹腔镜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tumor,PRT)患者手术切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PRT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0.4个月,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5%、73.1%、67.5%,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因素影响PRT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P〈0.05o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是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PRT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周围器官侵犯、有丝分裂数是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手术切除 生存率 预后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股骨逆行髓内钉取出的应用。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关节镜辅助下取出股骨逆行髓内钉5例。结果本组5例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即下床行走,术后12天拆除切口缝线,未出现关节僵硬或关节感染,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与入院前一致。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股骨逆行髓内钉取出切口小、出血少,关节腔基本不暴露,感染机会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可避免长时间使用拉钩对髌腱、髌软骨及髌下脂肪垫等关节内组织和结构的损伤;能行关节内探查,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

  • 标签: 关节镜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56例采用超声刀小切口行甲状腺腺叶切除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刀在小切口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6例手术顺利,中平均出血量20mL,平均手术时间为54min。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及继发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天。结论应用超声刀小切口切除甲状腺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小切口 超声刀
  • 简介: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微侵袭”阶段。现有的一些技术,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MRI,fMRI)、中核磁共振(intraoperativeMRI,i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中导航(neurosurgerynavigationsystem)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指导病灶范围判断.但是这些基本都是解剖定位,而非针对神经功能的功能定位。而且,由于个体差异及病灶导致的功能重塑,使解剖定位亦出现困难。中神经电生理监护(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monitoring,IONM)可以进行非常肯定的神经功能定位。本文就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术中 神经电生理监护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7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n=78)、传统开腹组(n=9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根治程度、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TNM和Dukes分期无显著性差异。腔镜组手术时间(157.4±58.1)分钟,开腹组(145.3±44.2)分钟(P<0.05)。腔镜组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6.7±6.5)枚,开腹组(14.2±5.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标本安全切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指数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9.0%vs.10.9%)及生存率(75.6%vs.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患者的预后相当,但腹腔镜辅助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直肠癌 手术方式 开腹手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