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异柠檬酸脱氢酶l(isocitratedehydrogenase1,IDHl)基因突变发生在肿瘤早期,研究发现:IDHl基因与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密切相关。本文就IDHl基因突变与胶质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基因突变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讨论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脑缺血后变化规律并观察瑞香素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平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分离侧颈总动脉,无创微动脉夹夹闭侧颈总动脉15min,然后恢复血流再灌注60min;再夹闭15min,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缝合切口,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只分离侧颈总动脉,不予夹闭,余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瑞香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每日用瑞香素灌胃。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取脑制作β-APP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β-APP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治疗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呈递减趋势。假手术组的β-APP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对照组β-APP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瑞香素对阻止β-APP的过度表达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瑞香素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对小鼠脑撞击伤(brainimpactinjury,BII)后皮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4只昆明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7)、BII组(n=21)、FNS组(n=7)及FNS+BII组(n=19)。假手术组仅行皮肤切开和颅骨分离,但不撞击脑组织。BII组复制小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FNS组单纯行FNS。FNS+BII组在FNS后24h复制小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比较BII组和FNS+BII组伤后的临床运动障碍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各组小鼠脑撞击伤病灶边缘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FNS+BII组临床运动障碍评分在颅脑损伤后3、7、14d较BII组无明显降低(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NS+BII组GAP-43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7d为(2.69±0.86)pg/μgRNA;BII组为(1.554±0.72)pg/μgRNA,明显低于FNS+BII组(P〈0.05)。结论FNS能显著增加撞击伤后GAP-43mRNA的表达,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但未见神经运动功能的明显改善。

  • 标签: 脑撞击伤 小脑顶核电刺激 生长相关蛋白43 神经再生
  • 简介:我刊2012年点号征稿方向如下:房颤患者卒中的二级预防;脑血流与侧枝循环;神经保护与中风;中医药与中风;卒中血管再通与长期预后;颈动脉与卒中;介入治疗;神经超声等。如果您有更合适的、适合您组织的重点号方向,也可以,欢迎来信交流。

  • 标签: 脑血管病 征稿 电子版 杂志 中华 神经保护
  • 简介: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1],约有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导致[2]。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置入术(percutanc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stenting,PTAS)均存在再狭窄的并发症,本文就其再狭窄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术后再狭窄 外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 基因 颅外颈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额脑挫裂伤是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其损伤机制复杂,伤后早期病情较轻,但常常突然病情加重,且手术时机不易捕捉,死亡率高,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

  • 标签: 双额脑挫裂伤 临床特点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westernblot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60例不同级别原发性胶质瘤和25例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EGFR蛋白水平和基因扩增状态,并分析其与肿瘤凋亡蛋白P53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胶质瘤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与扩增程度不同,I~Ⅱ级组与Ⅲ~Ⅳ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胶质瘤中EGFR免疫组化阳性率和基因扩增率分别为85%和40%,显著高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28%和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过表达与基因扩增状态并不一致,在有EGFR扩增的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均有EGFR过表达,在EGFR过表达的肿瘤中仅有31.03%EGFR扩增;在胶质瘤中EGFR阳性表达与P53呈正相关(r=14.22,P:0.001)。结论EGFR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差异性过表达和扩增,且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其基因扩增状态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差异,EGFR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 标签: EGFR 胶质瘤 凋亡
  • 简介:小脑前下动脉瘤发病率低。天坛医院827例动脉瘤的资料,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仅有2例,占0.24%[1]。山东省立医院一组406例动脉瘤,发现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3例,占0.74%[2]。而其中的宽颈动脉瘤则鲜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3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5h"入院。

  • 标签: 小脑前下动脉 宽颈动脉瘤 山东省立医院 天坛医院 剧烈头痛 发病率
  • 简介: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侧脑室铸型患者,均采取血肿侧对侧额角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起病到手术时间4-6h25例,6-12h37例,12-24h15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骨窗开颅术 脑室穿刺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及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半年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CT影像学变化,及时的侧开颅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额叶 脑中心疝
  • 简介: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P卯℃基因表达对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构建PTTG-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肿瘤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空慢病毒载体,正常对照组细胞不转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细胞PTTG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转染PTTG-shRNA慢病毒载体后,PTTG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均P〈O.01),细胞生长显著变慢(均P〈O.05),G0/O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均P〈O.05),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PTTG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研究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垂体肿瘤 短发夹RNA 癌基因 细胞分裂
  • 简介:患者男性,23岁,因“头痛4天”于2011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1月21日下夜班后突发头痛,呈搏动样痛,伴有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明显肢体乏力、麻木,无意识丧失等,未引起重视,未及时就医,休息3d后,头痛未缓解,曾至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因经济因素未人院治疗,今头痛加重至我院治疗。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梗死 胃内容物 肢体乏力 意识丧失 头颅CT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多样,我科自2006开展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至今,其中行针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其余均为单针微创锥颅清除颅内血肿。针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用于高龄、并发症多、家属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或者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愿意行开颅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

  • 标签: 双针微创锥颅 脑出血
  • 简介:1病例介绍患儿,女,10岁,因“3个月内抽搐2次”于2010年10月23日入本院儿内科。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2010年7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痛后出现抽搐,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紧闭、头后仰、全身僵直、双手握拳屈曲、小便失禁,持续约1-2分钟后白行缓解,缓解后意识清楚、全身发软,

  • 标签: 血管 脊髓 畸形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抽搐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男,21岁;因松果体区肿瘤反复人院治疗。病人于2009年3月经头颅MRI诊断为“松果体区肿瘤、非交通性脑积水”,予γ-刀治疗2次及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γ-刀治疗后病灶缩小。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胚胎型 松果体 治疗 延误
  • 简介:髓外硬膜下结核瘤被认为是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1],并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我们近日手术治疗一例髓外硬膜下结核瘤的病人,特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21岁,因右下肢麻木无力3月,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髓外硬膜下 抗结核治疗 结核瘤 并发症 椎管内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额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治疗不对称性额挫裂伤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单侧额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救治不对称性额挫裂伤38例患者的临床经验。结果25例患者恢复至简单的生活能自理;10例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神志淡漠、定向力障碍等不同程度神经体征;2例患者呈睁眼昏迷状态;1例高龄患者因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而放弃治疗。结论单侧额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救治额叶挫裂伤具有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加快了手术进程,保留了较多生理解剖结构,同时避免或减少了镰下疝的发生的优点。

  • 标签: 镰下疝 大脑镰切开 脑挫伤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保护素(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以及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50例)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100例)。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MGBl、OPG和MIF水平。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亚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低于AS组,且各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A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HMGBl、OPG和MIF均参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因子,PAS三联疗法可有效降低其血清浓度,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 标签: 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骨保护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
  • 简介:目的探讨慢病毒干扰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2(Chk1、Chk2)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基因库数据提供的Chk1及Chk2基因核苷酸序列,各选择设计一条适合转录短发夹RNA(shRNA)的DNA序列,构建慢病毒并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进行传代扩增。用实时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测定Chk1及Chk2的表达。转染后U87胶质瘤细胞经X线照射48h后,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检测。结果成功包装慢病毒后转染U87细胞,实时PCR检测Chk1和Chk2的干扰效应,其抑制率分别为73.74%和85.12%。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照射组和照射干扰Chk2组的细胞大部分阻滞在GYM期;照射干扰Chk1组细胞放射治疗后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和干扰Chk2组细胞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病毒转染细胞可以有效的将干扰Chk1和干扰Chk2基因带到U87细胞并发挥作用,干扰Chk1和Chk2可以增加U87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胶质瘤 U87细胞 RNA干扰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