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ICU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昆明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前进行桡动脉穿刺,并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组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持续10min,对照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随后两组均静脉滴注适量顺-阿曲库铵和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用药剂量;检测两组插管前(T_1)、插管后(T_2)、插管后3min(T_3)及插管后5min(T_4)时刻患者动脉压(MAP)、心率(HR)、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丙泊酚、顺-阿曲库铵麻醉用药剂量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T_3、T_4时刻MAP、HR、血浆皮质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浆皮质醇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盐酸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皮质酮 动脉压
  • 简介: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1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8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0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含量并比较分析;通过APACHEⅡ以及BISAP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腺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丙二醛(MD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PACHEⅡ以及BISAP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显著降低机体的炎性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急性胰腺炎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疗效
  • 简介:在我国,战争与现代社会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是医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PTSD的症状、产生PTSD的原因、PTSD发生的生物学机制、PTSD的预防和药物治疗等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PTSD研究的状况。指出PTSD的发生与事件(战争、创伤)、个性特征和社会因素有关;其发病的神经生理机制与决定记忆、情绪、思维和社交的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目前对PTSD是以心理治疗和靶症状药物疗法(主要采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治疗)为主。未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多肽、第二信使、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等研究的理论,将为PTS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将为发展新型的抗PTSD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加强对PTS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目前我国和我军医学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具有军事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 标签: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药物治疗 抗抑郁 抗焦虑 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traumaquestionnaire,CTQ)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精神科接受检查的大学生100名进行调查,随机将大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研究组经历过早期应激,对照组未经历过早期应激,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大学生儿童时期虐待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格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有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应激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早期应激 大学生 人格影响 相关性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探讨相关对策,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10月我院上报的260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0例ADR患者中,新的ADR44例(占16.92%),严重的ADR13例(占5.00%),一般的ADR207例(占79.62%);60~〈70岁者最多。静脉滴注致ADR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及抗感染药。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其次为血液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医务人员及患者应增强ADR上报意识,以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6年我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318例报告中ADR的类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的转归和ADR报告人类别等进行分析。结果:1318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1023例(占77.62%),严重的ADR295例(占22.38%);2014—2016年严重的ADR病例数占同年ADR总病例数的比例均〉36%。我院女性ADR患者数多于男性;45~〈65者最多,且该类人群发生严重的ADR的病例数较多。引发ADR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和中成药;静脉滴注致ADR例次数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胃肠道及全身;ADR及严重的ADR上报数最多者为临床药师,护士及临床医师上报数也较多。实施停药及对症处理等措施后,大部分ADR均痊愈或好转。结论:ADR的发生涉及用药的各个环节,医院应加强用药管理,医师、药师和护士应加强专业合作,保证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 个体化给药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14例ADR报告的类型、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转归及ADR的关联性评价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4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171例(占54.46%),严重的ADR41例(占13.06%),新的、严重的ADR102例(占32.48%);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3岁者最多;静脉滴注引发ADR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314例ADR报告共涉及11类药物86个品种,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和神经系统用药;致ADR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ADR关联性评价中,"肯定"80例(占25.48%),"可能"52例(占16.56%),"很可能"182例(占57.96%)。所有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提高ADR上报意识,加强用药监测;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厦门市仙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管理平台,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588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与性别、药物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8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577例(占98.13%),其中新的一般的ADR89例(占15.14%);严重的ADR11例(占1.87%),无死亡病例。男性患者311例(占52.89%),女性患者277例(占47.11%),男性多发于21~40岁,女性则多发于41~50岁。神经系统用药引起的ADR为539例(占91.67%),其他药物为49例(抗菌药物4例)。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20位的药品中,除丙泊酚外,其他均为神经系统用药,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三者均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此类药物所致ADR最为多见(408例,占69.39%),其中严重的ADR7例,主要累及外周神经系统。经典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所致ADR病例数较少。结论:精神专科医院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集到的168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类型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数明显多于男性,20~〈30岁患者较多;静脉滴注给药所致ADR病例数最多(124例,占73.81%),其次为肌内注射(19例,占11.31%)、口服给药(18例,占10.7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44例,占26.19%),涉及22个品规;ADR共累及器官和(或)系统213例次,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6例次,占49.7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2例次,占15.02%)和全身性损害(22例次,占10.32%);新的ADR17例(占10.12%),严重的ADR12例(占7.14%)。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安全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到的56例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严重的ADR报告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07;〉40岁病例数最多(49例,占87.5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病例数最多(45例,占80.36%);抗菌药物引发的严重的ADR病例数最多(20例,占34.48%),其次为中药制剂(10例,占17.24%);严重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再次为呼吸系统、全身性。给予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对严重的ADR的监护,减少和避免严重的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的 评价与分析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胃部不适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1次/d,用药第3天出现散在皮疹,自行停用该药.3d后皮疹有所好转,患者再次按原剂量服用该药.再次用药2d后患者相继出现全身皮疹、严重腹泻、呕吐、急性肾损伤和过敏性休克.诊断为奥美拉唑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经抗过敏、稳定循环、补液、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无效,家属放弃治疗后次日患者死亡.

  • 标签: 奥美拉唑 过敏反应 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乳腺内科应用曲妥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38例,又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PubMed筛选出的曲妥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10篇(39例),合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min者21例(55%),1~2d者9例(24%),3~7d者8例(21%);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2例,表现为严重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永久终止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在数据库检索到的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min者30例(77%),大于7d者4例(10%),未报道发生时间5例(13%);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9例,包括非感染性肺炎和心脏毒性,未影响治疗。结论:曲妥珠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多在第一次输注时发生;用药前先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加强监测,预防心脏毒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2–2016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共计718例ADR监测报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718例ADR中,临床医护人员填报率28.41%,药学人员填报率71.59%;发生ADR患者女性(54.04%)略高于男性(45.96%);患者平均年龄(63.4±1.1)岁,老年患者发生率高;涉及的药物分类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发生率高(315例,37.59%),其中头孢类抗感染药物最多(134例);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8.77%;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占比最多(47.59%)。结论:我院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临床提供了ADR方面的相关信息支持,进一步达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 简介:患者,女,62岁,因"反复头昏5年,加重伴胸闷、乏力3d"。于2014年8月19日9∶00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2014年8月22日9∶00,给患者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2070532)0.6g+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G114060306)100ml"静脉滴注后,2014年8月25日早晨9:00查房时患者诉全身冒汗,双手掌大鱼际皮肤发红、疼痛不适,右手掌局部皮肤少量小水泡,无畏寒、发热、咳嗽、心慌、吐泻等,查体:T36.5℃,P72次/min,R20次/min,BP138/90mmHg;一般情况尚可,咽部无充血,颈静脉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2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我院近5年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统计近5年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共计765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种类等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76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种类最高依次是抗感染药、肿瘤用药、营养支持用药和肝脏疾病辅助用药,严重和新的ADR分别是18例和2例,中药注射剂共12种,发生ADR时间短暂,且多见于老年人。结论:老年和女性是发生ADR高危人群,同时应警惕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和奥沙利铂引起的新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为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品,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汇总徐州市2015年1月—2016年6月66例他汀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0岁以上病人服用他汀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他汀类药品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加强监测,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他汀类药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鲑降钙素制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6年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65例鲑降钙素制剂导致的ADR报告,总结患者的人口学分布特征、原发疾病与过敏史、给药方法,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因果关系及转归、累计系统-器官等。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占比达81.64%,60岁以上患者比例为69.59%;日使用剂量占比最高的为50IU,占比54.80%;ADR发生在用药后10min内的占比达34.79%;ADR累及系统-器官多达十余个,其中以胃肠道系统损伤最多。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鲑降钙素制剂的用药后监测,同时生产企业应对药品说明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减少鲑降钙素制剂ADR的发生。

  • 标签: 鲑降钙素制剂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90—2016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ADR的文献159篇,分析引起ADR的药品、患者性别及年龄、原发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结果:纳入文献159篇,共430例患者,涉及5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主,其次为美罗培南;男性254例,女性158例,不详18例,〉60岁者多发;患者原发病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其次为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ADR主要发生于患者用药后48~〈120h(156例,占36.28%),其次为24~〈48h(133例,占30.9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神经系统(214例,占49.77%)、消化系统(88例,占20.47%)以及皮肤及其附件(63例,占14.65%);死亡患者5例(占1.16%),余患者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临床应重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药监护,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对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病例的致敏药物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查询该患者的病程记录、执行医嘱、护理记录单,结合有关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文献资料,对可疑药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原因及临床进展。结果:患者的死亡原因高度怀疑与别嘌醇相关。结论:药物超敏反应发病严重且危及生命,临床工作中应做到对药物超敏反应的早识别、早治疗;对于高危药物的使用,临床工作中需密切监护,以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

  • 标签: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受累的药疹 别嘌醇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北京市106家二、三级医疗机构近3年来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相关的各项内容,比较各类型医疗机构门诊每万人报告数量、病房每百张床位报告数量、出院病人每万人报告数量间的差异,分析影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的主要因素。结果与结论各政府部门间应加强合作,通过加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医疗机构对监测工作的重视。医疗机构监测工作部门负责人应加强与主管领导的沟通,并尽可能维护监测管理员队伍的稳定性,加强保障因素的建设力度。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