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国产盐酸艾司洛尔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用艾司洛尔1mg/kg,B组用艾司洛尔2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作对照。病人入室吸氧去氮5min,然后按分组要求均以30~40s注速艾可洛尔或生理盐水,随后静注硫喷妥钠5mg/kg,琥珀胆碱15mg/kg,60~90s后在明视下气管内插管(20S完成插管)。观察给药前后,插管后1、2、3、5、10minHR、BP变化。

  • 标签: 艾司洛尔 预防 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安全性 全麻
  • 简介:目的研究口服盐酸苯那普利对气管内插管时和手术中血液动力学及血清皮质醇(Cs)、血浆醛固酮(ALD)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腹部手术34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A)组和对照(B)组,于服药前、诱导前、插管后(最高值)、10min、切皮、探查、关腹时取血检测Cs、ALD、AngⅡ的浓度,监测HR、SBp、DBp的变化。结果A组服药后HR、SBp、DBp下降,插管后略升高,P>0.05,关腹时恢复原水平。B组插管后和术中升高,P<0.05,关腹时下降。Cs、AID、AngⅡ:A组Cs、AID插管后稍有上升,angⅡ上升不明显,P>0.05。B组Cs、ALD和AngⅡ插管后上升明显,P<0.05—0.01,术程稍有下降,手术结束时仍高于原水平,P<0.05。结论术前口服苯那普利辅助全麻诱导和维持能减轻全麻插管和手术治疗引起的应激反应

  • 标签: 苯那普利 气管插管 血液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临床研究 血清学检查
  • 简介:1病案摘要例1.患者女,12岁,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阵发性惊厥,在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入院诊治。经吸氧、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用量不详),住院20天,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脑脊液检测结果正常而出院。出院后自行停药。1周后患者出现阵发性烦躁、哭泣、心慌,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4~5次,伴低热,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 标签: 地塞米松 副反应
  • 简介:卡托普利(captopril,CPT)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血压等,并取得肯定的疗效,其不良反应,也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卡托普利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男,66岁,因胆囊癌并胰头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于2001年2月27日入院.因病情已失去手术时机,故入院后予清开灵及中药疏肝利胆活血祛瘀治疗.后因患者腹痛较重,予吗啡止痛,第1次吗啡10mg,im后约20min,患者觉周身皮肤瘙痒,并且下肢出现散在红色粟粒样丘疹、约5h后丘疹及瘙痒逐渐消失.因吗啡肌注后疼痛逐渐减轻,故继续给予吗啡镇痛.第2次肌注吗啡后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程度较第1次略重,丘疹主要分布在下肢及胸腹部,怀疑是药物过敏,予扑尔敏8mg口服后逐渐缓解.为验证确属吗啡过敏,除外其他因素,翌日予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口服,结果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

  • 标签: 吗啡 镇痛药 过敏反应 癌性疼痛
  •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后早期人体血清低氧应激肽效应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受伤后12—48小时以内血清,并于-40℃保存待检。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清低氧应激肽含量,皮质醇含量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颅脑外伤后早期有低氧应激肽表达,皮质醇含量增高。结论颅脑外伤后早期低氧应激肽表达可能与皮质醇含量增高有关。

  • 标签: 创伤/损伤 低氧应激肽 皮质醇
  • 简介:应激性溃疡就是在严重外伤、烧伤、大手术、败血症和某些药物如保泰松、阿司匹林、组织胺、咖啡因、盐酸肾上腺素、类固醇激素等的作用下,引起的急性胃肠道黏膜损伤、糜烂、坏死。笔者曾遇到扁桃体切除术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应激性溃疡 发病机制 术后并发症 慢性扁桃体炎
  • 简介:目的研究特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糖尿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通过连续5天以上的血糖、尿糖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果27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糖尿病者135例.治愈116例,死亡19例.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在病程中随时可并发应激性糖尿病,因此,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与胰岛素的治疗应有连续性,并注重胰岛素的个体化治疗,直到创面封闭及病情好转.

  • 标签: 特重度烧伤 应激性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进展,以评价各类药物治疗PT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应激早期应用苯二氮()类药(BZ)可预防PTSD的发生,但长期应用易导致依赖,停药出现戒断症状,损害认知功能,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逐渐被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特别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所取代.近年来抗惊厥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PTSD取得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药物治疗新进展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临床评价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三环类抗抑郁药
  • 简介:为了探讨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本文试从什么是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不客否认;中药不良反应不应扩大化;确认中药不良反应的难点;必须强化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等方面作了初步的论述,目的是想通过讨论,对中药不良反应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药物分类法 中药药理
  • 简介:硝苯地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钙拮抗剂。现已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由于其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不良反应也在逐渐增多。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消化、血液内科疾患及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为引起临床重视,特概述如下。

  • 标签: 硝苯地平 不良反应
  • 简介:1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1.1基本情况: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酐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 标签: 不良反应信息 信息通报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受风寒后出现发热、咳嗽、咽痛2d,于2001年4月21日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体检:T38.5℃,P78次·min-1,R20次·min-1,BP135/75mmHg,咽部充血红肿,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1,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标签: 林可霉素 过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滴脉滴注
  • 简介:目的:总结近几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替硝唑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检索1997~2002年和中国科技期刊网(医药卫生专辑),查阅原始文献,对文献报道的替硝唑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替硝唑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腔金属味、恶心、胃痛、厌食、呕吐、腹泻、肝脏功能损害等消化道反应,头昏、眩晕、嗜睡、头痛、癫癎样发作、激越等精神异常或脑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瘙痒、皮疹、皮肤粘膜损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出血以及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反应,也有全身剧痛等全身反应以及与抗高血压药合用引起血压升高等.结论:文献中的个案报道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信息来源.应关注替硝唑在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继续关注并评价替硝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标签: 替硝唑 不良反应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