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细致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产科2017年10月-2018年9月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2例,干预组42例。常规组给予产后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产妇产后下肢静脉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产妇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对产妇剖宫产后下肢静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降低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面护理 剖宫产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这99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其超声图像检查结果与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99例患者均被确诊下肢静脉,其中94例患者首次检查的结果表明为下肢静脉,5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再次检查后发现为下肢静脉。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99例患者均确诊为下肢静脉,共有亚急性血栓57例,急性血栓32例,慢性血栓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首诊准确率94.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下肢静脉,并且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下肢静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价值
  • 简介: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1例胰腺癌并发静脉的病例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在肿瘤内科开展临床药学的切入点及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用药合理性、协助医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了全面的药学监护,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中西药联合 病例分析 药学监护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子宫内膜癌术后,口服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治疗(160mg,每日2次),3个月后,患者出现左下肢静脉广泛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血栓抽吸术,术后给予肝素,并序贯口服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同时服用卡马西平片(100mg,每日2次),因卡马西平与多种抗凝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治疗方案将其调整为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每日1次),抗凝药物选择利伐沙班片(20mg,每日1次),术后患者随访情况良好,无血栓复发。

  • 标签: 甲地孕酮 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8月行PICC置管10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06例PICC置管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2例,因发现早、处理早,最终导管通畅,顺利留置至治疗结束结论针对导管相关性的静脉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是留置PICC导管的关键。

  • 标签: 导管 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急性静脉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的效应指标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9项RCT纳入本分析,包括27827例患者,涉及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等5种抗凝药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项RCT中4项为低偏倚风险,2项为偏倚风险不确定,3项为高偏倚风险.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5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急性VTE患者之间症状性VTE复发率和全因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症状性VTE复发率及全因病死率方面,阿哌沙班(SUCRA:69.0%,77.1%)疗效最优的概率最高,其次为利伐沙班(SUCRA:60.7%,51.4%).在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达比加群酯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比阿哌沙班:OR=2.36,95%CI:1.16-4.83;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2.64,95%CI:1.36-5.13);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1.67,95%CI:1.26-2.20;利伐沙班比阿哌沙班,OR=2.09,95%CI:1.59-2.74);达比加群酯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36,95%CI:1.01-1.84;利伐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71,95%CI:1.27-2.30).出血风险的SUCRA分析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SUCRA:98.2%)可能最低,其次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华法林.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的�

  • 标签: 抗凝药 口服 静脉血栓栓塞 出血 网络meta分析
  • 作者: 崔媛李童童万立惠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的保存时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8年6月期间9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集90份静脉血,且均进行EDTA-K2抗凝处理,标本放置的室温为17-26℃,在0min、15min、2h、4h、6h、8h重复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比较每个时间点的检查结果。结果不同时间点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静脉血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除了对MVP有影响外,其余血常规检查项目的检查结果均不受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61例脑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实行CT检查,研究组30例,则给予磁共振(MRI)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静脉血栓患者给予磁共振诊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确诊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脑静脉窦血栓 确诊率
  • 简介:经常站立的职业人群如教师、外科医生、护士、交警、哨兵、孕妇以及常穿高跟鞋的女性都是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除了长期站立因素,静脉曲张还与超重、长时间坐位、雌激素以及家族遗传有关.明白了病因及诱因就可以尽量避免高危因素,做一些活动或措施来预防: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预防 长期站立 职业人群 外科医生 高危人群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正确的使用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给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以正确的使用和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效果较满意,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正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和周到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比较,找出最佳排气方法。方法2017年4月-2018年5月在我院监护后病房住院输液患者中随机抽取230名①组患者组成为对照组,230名②组患者组成实验组,①组采用由姜安丽老师主编的新编护理学基础一书中介绍的排气法,②组采用通过临床实践改进的排气方法。通过对输液排气成功率,完成静脉输液时间、损失药液量的比较,找出最有效的排气方法。结果①组的排气成功率为87.0%低于②组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种排气方法的比较,发现通过对教科书排气方法的改革,其排气方法最能减少静脉输液器内气泡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排气法 护理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技术穿刺并置管,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穿刺并置管。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术式后,观察组的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B超引导 锁骨下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调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降低职业危害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记录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PIVAS所有药学人员2016年上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针对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采取防护措施,再记录2016年下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并与上半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发生职业危害次数分别为190次和71次,下半年出现的职业危害次数明显少于上半年。结论:加强医疗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药学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规范化的操作管理制度及流程,是降低PIVAS职业危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师 职业危害
  • 简介:目的探究建立RhD阴性供者与红细胞-80℃低温保存信息库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中心血站7255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RhD阴性供者,建立RhD阴性供者与红细胞-80℃低温保存信息库,评价-80℃低温保存信息库建立的价值。结果经检测,0d、21d、0.5年、1.5年不同低温冻存时间下红细胞中2,3DPG水平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阴性低温保存制备量、临床应用量、临床应用率逐年上升,不同年份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D阴性红细胞-80℃低温保存不会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功能造成影响,建立RhD阴性供者与红细胞-80℃低温保存信息库,能够有效缓解RhD阴性血缺少的弊端,制备量、临床应用量、应用率明显逐渐增高,为RhD阴性血患者提供相匹配的血液,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RHD阴性 红细胞-80℃ 深低温保存 信息库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药品破损原因,并制定减少破损的相应对策。方法:记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IVAS2016年每季度药品破损情况,分析容易造成破损的各个环节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和结论:药品破损与运输操作、领药计划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有关。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药品破损率。通过相应的整改,药品破损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1‰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破损 干预对策 药品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小儿重症怖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重症怖炎患儿,按照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留置针组与普通钢针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时间、接瓶时问、夜问给药时问、抢救成功率、治疗依从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结果留置针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普通钢针组,并发症发生率、纠纷发生率低于普通钢针组,留置针组患儿接瓶时间、夜间给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钢针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怖炎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减少再输液穿刺时问,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还可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普通钢针 小儿 重症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差异。方法收集64例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及卡维地洛组,治疗7d后,评价2组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降低幅度、药物不良反应、再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卡维地洛组患者在服药后,心率减慢、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5),普萘洛尔组患者心率减慢、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治疗后WHVP、HVPG明显下降(P<0.05)。卡维地洛组HVPG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普萘洛尔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3)。结论短期内卡维地洛能有效降低患者HVPG,效果更为显著。但两者在远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普萘洛尔 卡维地洛
  • 简介:目的:评价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6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0.9%氯化钠液离子导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下肢疼痛症状改善的评分值和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APTT、PT及PAI-1)水平测得值均稍低于治疗前,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通 电离子导入法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在产科术后静脉镇痛中使用地佐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产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芬太尼静脉镇痛,实验组采取地佐辛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1、2d镇痛效果,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2d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均高于对照组的9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12、24、48、72h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51±0.16)、(2.75±0.31)、(2.53±0.19)、(2.04±0.11)、(1.31±0.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1±0.27)、(3.56±0.21)、(3.31±0.17)、(3.06±0.14)、(2.16±0.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科手术术后需行静脉镇痛患者而言,采取地佐辛静脉镇痛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减少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术后 静脉镇痛 地佐辛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镇静镇痛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妇科肿瘤手术病患72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6)。研究组术后静脉镇痛联用地佐辛和托烷司琼,对照组联用芬太尼和托烷司琼。分析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4h、12h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比对照组的22.22%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病患,采用地佐辛和托烷司琼联合用药方案对其施以术后静脉镇痛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镇痛 托烷司琼 妇科肿瘤手术 地佐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