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髓内钉(PFN)治疗转子间骨折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5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18个月,无切口及骨髓感染病例,平均6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PFN是一种侵袭性较小、方法简便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技术。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转子间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和股骨髓内钉(PFNA)运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A组(纳入4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B组(纳入43例,行PFNA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指标、综合疗效进行对比。结果:(1)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组,A组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和PFNA均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好效果,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用治疗方式。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和抗旋股骨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随机分为DHS组(行动力加压髋螺钉手术)36例和PFNA组(行抗旋股骨髓内钉手术)36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P〈0.05);两组术后发生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方面比较PFNA组明显少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结论与DHS相比,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更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锁定板(LPFP)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射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FIF患者80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成DHS组36例与LPFP组44例。术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PFP术式治疗老年FIF较DHS疗效好、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股骨骨折 老年人 内固定器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接受牵引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期间选用全面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40例本院进行牵引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InterTAN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股骨InterTAN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均进行9-3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3.9个月;X线片显示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Harris评分为60-96分,平均为(85.04±2.17)分,其中优40例,良5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0%;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股骨骨折、头颈短缩和断裂等并发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ASA分级、伤前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复位质量等4个因素是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

  • 标签: InterTan髓内钉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高股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80例股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两种方法,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优7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达98%。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患者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复位
  • 简介:股骨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以骨折线是否位于髋关节囊内,分为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绝大多数患者为囊内骨折。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并发症亦多,目前仍是骨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股骨骨折有关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的血供 股骨颈基底部 缺血坏死 人工关节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对接受 PFNA 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术后 DVT 形成的临床效果 。 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 同期 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 结果:观察组术后的 DVT 发生率为 2.70% ,对照组 13.51% ,且 P < 0.05 。 结论:针对 P FNA 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后的 DVT 形成 。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DVT 预见性护理 PFNA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59例因股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获得随访患者,依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交锁髓内钉组(INF组,28例)和锁定钢板组(LCP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Karlstrom-Olerud股骨骨折疗效评分。结果IN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失血量低于LCP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CP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INF组愈合时间(14.6±3.2)周,LCP组为(18.2±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F组、LCP组术后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6.4%及9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与锁定钢板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后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因而交锁髓内钉更利于治疗股骨骨折,可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开展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观察分析两组围术期表现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d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75.4±40.8)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2±1.5)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为(202.6±33.7)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综合效果相对较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锁定钢板 交锁髓内钉 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10月,止于2024年02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股骨骨折患者病例数为74,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7;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术后疼痛程度,术后1天没有显著差异,出院时,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没有显著差异,出院时,实验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患者实施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显著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患者 热奄包 穴位贴敷 术后疼痛程度 髋关节功能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8年9月应用重建钉治疗3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颈保持15。前倾角置入2枚拉力螺纹钉,用三维瞄准器锁定远骨折。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3-5个月时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强调闭合复位,应用重建钉治疗转子部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股骨重建钉 转子部骨折 股骨
  • 简介:患者,男,32岁。主因车祸致左股骨骨折2h于2011年1月20日入院,2h前患者饮酒后发生车祸致左大腿骨折,伤后送来我院。查体BP130/7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左大腿中段肿胀畸形,压痛明显,有反常活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锁钉内固定 迟发感染 骨不连
  • 简介:目的研究股骨骨折、脑损伤、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3种不同创伤对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epithelialcelltypeⅡ,ACE-Ⅱ)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12只)、股骨闭合骨折组(32只)、脑损伤组(32只)、股骨闭合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2只)4组,制备相关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6、12、24h取大鼠右肺下叶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ACE-Ⅱ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改变:ACE-Ⅱ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嗜饿性板层小体(1amellarbody,LB)为主;ACE-Ⅱ评分比较:在造模后1、6、12、24h,3个研究组AC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股骨闭合骨折合并脑损伤组ACE-Ⅱ评分分别与股骨闭合骨折组及脑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闭合骨折组与脑损伤组ACE-Ⅱ评分均在造模后6h达高峰(P〈0.05),之后逐渐下降,脑损伤组ACE-Ⅱ评分在造模后24h又升高(P〈0.05);股骨闭合骨折合并脑损伤组ACE-Ⅱ评分造模后24h内持续升高(P〈0.05)。结论大鼠ACE-Ⅱ对创伤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损伤较轻时,ACE-Ⅱ表现为代偿能力增强,严重创伤会致其凋亡。

  • 标签: 伤害控制骨科学 脑损伤 股骨干骨折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