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2组(均3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64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组实施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2组患者斑块性质与斑块成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斑块性质诊断率(95%)高于对照组(70%),研究组斑块成分分类诊断率(92%)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源CT血管 成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性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对患者均实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三维超声和CTA检查结果。结果: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00%,与CTA诊断一致性较好。不稳定组三维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狭窄度、IMT、斑块总体积均大于稳定组,GSM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准确率较高,操作简单,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斑块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方法选取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血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IL-6的含量;采用彩超进行常规检查颈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分析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变化对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增高,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系,多种因素联合导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1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均给予颈部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溃疡斑与软斑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扁平斑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硬ban斑检出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的粥样斑块检查时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能够在早期有效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并且有利于临床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粥样斑块 缺血性脑梗死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脑心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确定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基础治疗+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基础治疗),各50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对各组通过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斑块体积、血脂等方面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斑块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中医降脂宁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间接收治疗的60例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降脂宁片,分析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疗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降脂宁片 痰浊内阻型 胸痹心痛病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舒降之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74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分析,随诊1年,动态监测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血脂变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颈动脉斑块积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降之除降脂作用外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标签: 舒降之 治疗 脑梗死 临床研究 颈动脉斑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血管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血管造影。结果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 标签: 动脉血管造影 药物 病灶 动脉造影 肿瘤 放射介入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危险组52例与正常组48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所有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屏气指数(BIH)及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危险组5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有38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2例,吸烟18例。危险组患者BIH指数为(0.57±0.2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0.9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BIH指数,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经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与BIH指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会降低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针对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管储备功能 血管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吸烟会引起哪些血管的损害呢?吸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国内有资料表明,烟瘾大、吸烟量大、吸烟时间长的人,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5倍。为什么吸烟容易患心脑血管病呢?因为烟草中含有一种叫做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烟将尼古丁吸入人体内后,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吸烟量 心脑血管病 尼古丁吸入 不吸烟者 毒害作用
  • 简介: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早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溶解治疗。方法对42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20毫克,每日1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毫克,每日1次,口服1周后,改为100毫克,每日1次口服;静点三七总皂苷(血塞通)0.6,每日1次,治疗14—21天。结果治愈156例,有效195例,无效75例,有效率82.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口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早期发现 肠溶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予以通脉降脂汤治疗,对通脉降脂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分2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对应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脉降脂汤治疗。对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反应蛋白、斑块体积予以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11±0.22mm)、C反应蛋白(9.77±3.21mg/L)、斑块体积(37.66±5.66mm3)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反应蛋白、斑块体积分别1.31±0.53mm、19.32±4.11mg/L、44.97±7.32mm3),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且能够减小斑块体积。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通脉降脂汤 临床效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经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13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1日1次、口服,对照组65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mg、1日1次、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末2组患者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相应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末,治疗组患者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2.07±0.86)mmvs.(1.19±0.74)mm]、相应斑块面积[(20.45±1.91)mm-2vs.(11.23±1.69)mm-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9±0.77)mm]、相应斑块面积[(15.24±1.72)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可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