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心脏瓣膜置换临床麻醉资料。采用术前肌注吗啡、东莨菪碱,以马来酸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为麻醉诱导;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为麻醉维持。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综合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由于心脏及重要脏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掌握好麻醉深度,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防止麻醉过深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紊乱而加重心肌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心脏瓣膜置换的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及术后处理等。结果MVR157例,MVR+TVP12例,AVR9例,AVR+MVR22例(10例同时行TVP)。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4例,肝素反跳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2例,肾功能不全2例,反复室颤1例,快速房颤1例,顽固性右心衰1例。早期死亡4例,早期病死率为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术及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 人工 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4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围手术护理。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例需要进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因心排综合征严重而死亡。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期,而且还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瓣膜置换后护理。方法配合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当中,瓣膜性心脏病是成人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做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瓣膜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二尖瓣分离,观察组运用瓣膜置换,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35%,术后运用呼吸机时长为10至63h,在开放升主动脉之后有57.5%达到心跳自动恢复,而42.5%需要电击复跳;有5%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运用可以保证治愈效果,改善相关手术指标效果。

  • 标签: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50例,予以瓣膜置换+房颤射频消融。结果:观察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容积等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更优,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较对照组更高,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比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房颤射频消融术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18例重症瓣膜置换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常规CPB方法。218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部分病例中血色素偏低,给予中超滤,全部病例采用含血冷灌注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218例CPB总时间57~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4~85min,死亡3例。结论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膜肺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并做好中心肌保护及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

  • 标签: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主要是采用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或合成材料制成机械瓣膜的替换手术,该方法是治疗后天及先天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接受手术后,需要对机体进行置管,涉及的管道较多,且手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快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患者术后积极地开展护理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多个护理角度分析,了解具体护理方式,以期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保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风心病瓣膜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反应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 从我科风心病瓣膜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1-2021.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心理护理)各30例,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SAS)、抑郁情绪(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风心病瓣膜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转变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临床疗效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荐及运用。

  • 标签: 风心病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快通道麻醉中的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麻醉)23例和实验组(使用瑞芬太尼麻醉)22例,测定中各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手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间比较,各时刻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加快(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中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瑞芬太尼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快通道麻醉 血流动力学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CPB(心肺转流)下停跳心脏行瓣膜置换中,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性。方法:20例cBP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应用组(RP组)和芬太尼对照组(F1组),分别记录不同时段HR,MAP的数值。结果:舒芬太尼用于cBP下心脏瓣膜置换中的血流动力学要相对稳定些。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30例,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死亡病例,手术之后没有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在12~20天之间,平均13.42±1.01天,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病例,手术之后出现3例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在24~41天之间,平均36.41±2.33天,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后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低(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7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8例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状态、心理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23.68%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系统护理配合在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0例(2021.03~2023.07期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系统护理,各30例。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不良情绪改善好,护理满意度改善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好,(P<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系统护理配合,效果积极,值得借鉴。

  • 标签: []系统护理配合 心脏瓣膜置换术 实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