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大放异彩,是一种新晋的训练理论。这套理论可以培养学生合理运动、科学训练的意识。中学阶段是学生骨骼发育、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较早地接触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其运动技能和成绩,并且贯彻终身运动的理念。本文将从核心力量的介绍开始谈起,概括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讲述提高上肢核心力量的教学策略。

  • 标签: 中学生 上肢核心力量提高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 根据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能调查报告发现,学生们的体能情况整体较差且呈现 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日常生活中,练习上肢核心力量,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本,是支撑身体机能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身体协调性的重要素质,因此, 笔者 深入分析了青少年如何提高上肢力量等体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锻炼学生们的上肢力量等体能,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体能锻炼意识,这与新课改的青少年发展目标相符合,有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对青少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青少年上肢力量等体能的提升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上肢力量 体能
  • 简介:摘要: 目前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 ,学校体育向快乐体育 ,健康体育 ,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不论是在体育课中 ,还是在学生的课余活动中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上肢力量感到十分棘手。

  • 标签: 上肢力量 训练 方法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大动脉炎为全层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好发于青年女性,部分患者呈隐匿性起病,直至血管狭窄、闭塞才出现症状,这时损伤往往已不可逆。大动脉炎患者皮肤受累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以四肢破溃起病的青年女性患者,经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在随诊过程中出现头晕、左上肢乏力,检查提示全身多发大动脉闭塞、狭窄,同时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增厚,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进而诊断为大动脉炎并发坏疽性脓皮病,大动脉炎心脏受累可能。希望通过本例加深临床医师对大动脉炎并发坏疽性脓皮病和大动脉炎心脏受累的认识。

  • 标签: 大动脉炎 坏疽性脓皮病
  • 简介:摘要:研究人员指出,在初中阶段,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运动能力的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教育部门对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对于初中男生体育水平的检验,教育部门将引体向上列为中考男生必考科目,旨在以此引导初中男生加强对于该项目的关注,从而有效帮助初中男生在训练过程中合理实现对于上肢力量的培养。本次研究中,相关人员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对体育中考引体向上考核背景下对于初中男生上肢力量培养与训练工作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优化。

  • 标签: 中考 初中体育 引体向上 上肢力量 主要影响
  • 简介:摘要:上肢身体力量综合素质在众多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一直占有重要主导地位,而部分中学生群体缺乏良好上肢身体力量综合素质则认为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本文以深入分析目前我国中学生上肢缺乏较强上肢训练力量的主要原因情况为理论基础,从如何转换上肢教学方法理念入手到研究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上肢训练教育计划,提出了几种相应的上肢改善教育措施。

  • 标签: 体育教学 上肢力量 中学生锻炼
  • 简介:摘要: 力量素质是人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从事各类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健康素质的最基础要求,尤其是近年来的健身行业的兴盛,也说明了人对身体素质的关注是越来越重视的,因此,在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锻炼,尤其是上肢力量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基础,还可以成为学生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

  • 标签: 体育 中学生 上肢力量 体育训练
  • 简介:摘要:初中体育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意识,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打下坚固基础的重要手段。初中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使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使得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同时提高运动成绩。

  • 标签: 初中体育 上肢力量
  • 简介:【摘要】初中体育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意识,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打下坚固基础的重要手段。初中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使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使得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同时提高运动成绩。

  • 标签: 初中体育 上肢力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测桡动脉压力、流速、直径等指标,分析抬高上肢导致桡动脉有创血压改变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至12月期间入住清华长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胆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26例。分别在抬高上肢前和抬高上肢时,记录有创血压数值,并以多普勒超声测量桡动脉置管处的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分别为(107±16) mmHg比(120±17) mmHg和(75±6) mmHg比(71±9)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12.6,均P<0.05),但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0) mmHg比(87±11) mmHg,t=1.1,P>0.05]。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和阻力指数均显著增加,而桡动脉横径与纵径则显著减小,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4、-14.6、-22.5、31.4、25.3,均P<0.01)。结论动压代偿和血管阻力代偿可能是抬高上肢时桡动脉压力改变的主要机制,抬高上肢可以作为血管阻力反应性试验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血压测定 有创血压 桡动脉 血流速 抬高上肢
  • 简介: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小 学男生上肢力量练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小 学体育教学中关于男生上肢力量练习,从而指导自己今后的体育教学实践。

  • 标签: 小学生 男生 上肢力量
  • 简介:摘要跟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随着对跟骨骨折病理学特点的深入研究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其治疗仍存在一些难点和争议。本文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跟骨骨折术中操作的几点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高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跟骨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生物力学特点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就锁骨本身及其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各种内固定生物力学特性的比较、内固定应用细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锁骨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常见的伴随伤情,目前学界对于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存在的部分问题仍有一定的争议,如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判定、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复位不良的问题、下胫腓螺钉固定的问题等。本文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结合本研究团队对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经验及思考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同道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问题带来些许启发。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7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3例,女24例,年龄(6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72±7)min比(89±9)min,t=6.365,P<0.05];术中出血量为(56±6)ml,低于对照组的(74±8) ml(t=7.923,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1%(16/17)、对照组为90.0%(18/20)(χ2=0.209,P>0.05)。观察组术后1 d VAS评分为(3.6±0.8)分,低于对照组的(4.9±0.8)分(t=4.70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1±8)分,高于对照组的(76±8)分(t=2.15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外翻角度为19.21°±2.88°,大于对照组的16.32°±2.63°(t=3.189,P<0.05),肱骨头内翻角度为3.57°±0.47°,肱骨颈干角度139°±10°,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24°±1.26°和146°±13°)(t=5.159、2.258,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髓内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 标签: 肱骨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固定 锁定钢板固定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17~65(51.3±12.3)岁。SchatzkerⅤ型10例,Ⅵ型5例;双柱骨折9例,三柱骨折6例。采用前正中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手术,骨缺损均行植骨。结果15例患者获得12~24(14.4±3.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5.2±1.3)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在术后即刻[(9.2±1.3)°、(85.1±1.7)°]及术后12个月[(8.9±1.2)°、(84.5±1.6)°]分别与术前[(2.8±1.6)°、(73.7±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Rasmussen放射学评分9~18分,平均(15.1±2.5)分,优3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3.3%;HSS评分66~98分,平均(85.1±9.3)分,优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6.7%;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屈曲100°~135°,平均(117.7±11.3)°。1例前正中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经清洁换药3周后愈合。结论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可根据适应证选择使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岁,平均(39±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2.2)d。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平均(6.3±1.8)分。所有患者患足无其他合并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距关节镜下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入路进行跟骨骨折的复位,并采用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检测患者足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及足部外观的满意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及Maryland评分系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46例46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跟距关节运动理想,未出现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表现,跟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58±13)分提高到(96±9)分,Maryland评分(72±11)分提高到术后的(98±8)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15.958、12.496,均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骨折复位精确,足部术后并发症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节镜技术 跟距关节 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建设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高危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快速通道,分析术后ICU快速通道建设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后ICU快速通道建设前,即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转入了ICU(非快速通道ICU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入ICU的危险因素。参考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实际,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ICU快速通道的转入标准。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满足快速通道转入标准,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快速通道ICU组)纳入研究,与快速通道建设前转入ICU的患者(非快速通道ICU组)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OR=4.260,95%CI:1.157~15.683,P=0.029)、院前时间≥48 h(OR=4.301,95%CI:1.212~15.266,P=0.024)、入院检查血红蛋白(Hb)<90 g/L(OR=7.979,95%CI:1.936~32.889,P=0.004)及合并冠心病(OR=6.063,95%CI:1.695~21.693,P=0.006)是快速通道实施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快速通道建设前后两组转入ICU患者的基线资料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入院时Hb浓度和院前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在合并症数目方面,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显著高于非快速通道ICU组(Z=-1.995,P=0.046)。与非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相比,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在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长均显著缩短(Z=-2.121、-2.726、-3.130,均P<0.05),快速通道ICU组患者所需会诊数目及在ICU治疗时间≥2晚的患者比例也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在再次ICU转科率、会诊数目≥4个的患者比例、手术时长、总住院费用及在院、术后1个月和3个月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CU快速通道有助于缩短老年髋部骨折高危患者的术前、术后和住院时间,是基于多学科协作,ERAS理念具体应用的一种有效模式。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加速康复外科 重症监护 快速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8例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65~88岁,平均(76±4)岁。在术中C臂机透视证实难复性骨折后,均予以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骨折端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评估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FRS评分等。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3.6个月。手术时间(55±13)min(42~95min)。术中出血(223±26)ml(180~320ml)。术中平均透视(23±4)次(18~32次)。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0.7)个月。Kim骨折复位质量评价,Ⅰ级15例,Ⅱ级3例,全部优良。末次随访时FRS评分(84±10)分,和受伤前[(84±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4,P=0.887)。结论对于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骨折复位和固定,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皮质内螺钉技术 有限切开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