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基对苯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线粒体通路第2个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物(Smac)和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3-12月选取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大鼠进行随机编号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丁基对苯酚组。通过结扎大鼠左颈动脉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剔除造模失败大鼠,每组各保留10只大鼠。分别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0.5 h、12 h各组大鼠进行药物灌胃治疗,丁基对苯酚组采用12.5 mg/kg丁基对苯酚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采用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再灌注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之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法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XIAP、Smac阳性细胞计数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丁基对苯酚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为(1.36±0.49)分,明显低于模型组的(3.73±0.97)分(t=6.896,P<0.001),缺血侧皮质区仍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凋亡,但数量少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MDA、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OD:(51.94±3.46)U/mg<(70.68±2.67)U/mg,t=13.560,P<0.001;MDA:(5.69±0.78)nmol/mg>(1.20±0.96)nmol/mg,t=11.479,P<0.001;TNF-α:(89.36±9.84)pg/mg>(40.53±4.35)pg/mg,t=14.353,P<0.001;IL-1β:(41.35±6.79)pg/mg>(17.22±2.31)pg/mg,t=10.639,P<0.001]。丁基对苯酚组大鼠脑组织SOD水平相对模型组明显上调,MDA、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SOD:(51.94±3.46)U/mg<(68.84±5.03)U/mg,t=8.754,P<0.001;MDA:(5.69±0.78)nmol/mg>(2.46±0.48)nmol/mg,t=11.153,P<0.001;TNF-α:(89.36±9.84)pg/mg>(57.64±6.22)pg/mg,t=8.617,P<0.001;IL-1β:(41.35±6.79)pg/mg>(23.84±5.48)pg/mg,t=6.346,P<0.001];模型组大鼠XIAP、Smac阳性细胞计数及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阳性细胞计数:XIAP:(22.63±4.37)>(12.39±3.18),t=5.992,P<0.001;Smac:(47.58±6.94)>(5.64±1.35),t=18.759,P<0.001,蛋白表达量:XIAP:(0.53±0.08)>(0.24±0.05),t=9.721,P<0.001;Smac:(0.92±0.15)>(0.36±0.05),t=11.200,P<0.001],丁基对苯酚组大鼠XIAP阳性细胞计数及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Smac阳性细胞计数及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阳性细胞计数:XIAP:(36.78±5.26)>(22.63±4.37),t=6.543,P<0.001;Smac:(31.74±4.26)<(47.58±6.94),t=6.151,P<0.001,蛋白表达量:XIAP:(0.79±0.10)>(0.53±0.08),t=6.420,P<0.001;Smac:(0.70±0.09)<(0.92±0.15),t=3.977,P<0.001]。结论丁基对苯酚能够有效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其作用可能与调节XIAP、Smac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叔丁基对苯二酚 线粒体 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类 凋亡抑制蛋白质类 氧化性应激 炎症
  • 简介:摘要:为避免注射剂用胶塞药液造成污染,影响注射剂使用效果,需证实清洗后胶塞符合注射剂生产要求。通过两个不同批量清洗后胶塞含水量、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微生物限度及细菌内毒素、去热源等项目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清洗后胶塞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其标准,从而证实经过清洗工艺后的胶塞可用于生产。

  • 标签: 胶塞 清洗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MKN-45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3,5-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丁酯(DAPT)自噬的影响及自噬抑制剂氯喹(CQ)Notch信号通道的影响,探讨DAPT联合CQMKN-45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KN-45细胞分成4个组,对照组(Control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氯喹组(CQ组,含40 μmol/L氯喹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γ-分泌酶抑制剂组(DAPT组,含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联合用药组(Comb组,含40 μmol/L CQ和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应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应用透射电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TT结果显示,Comb组[(55.09±1.38)%]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DAPT组[(78.83±1.74)%]和CQ组[(64.82±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514、7.185,P<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Comb组[(43.43±2.30)%]凋亡率明显高于DAPT组[(27.26±3.02)%]和CQ组[(22.16±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9、11.415,P<0.01)。Western blot、RT-PCR结果显示,DAPT组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7(ATG7)信使核糖核酸(mRNA)、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0.587±0.030、1.503±0.066、1.797±0.110、2.433±0.111)明显高于Control组(0.333±0.002、1.137±0.068、1.000±0.000、1.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3、6.695、12.527、22.446,P<0.01)。CQ组Notch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932±0.061)明显高于Control组(0.477±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0,P<0.01)。结论胃癌MKN-45细胞中自噬与Notch信号通路存在交叉对话,两者相互调节,DAPT联合CQ可以使胃癌MKN-4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提高。

  • 标签: 胃癌 自噬 氯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邻苯甲酸丁酯新生雄性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为邻苯甲酸丁酯的神经行为毒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40只新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溶剂剂量组(500.00、100.00、50.00、0mg/kg)和空白组5组,每组8只。在大鼠出生后第5天开始染毒,连续染毒7天。用平面翻正、负趋地性、悬崖回避、前肢握力试验测试新生雄性大鼠的神经行为发育。 结果 体重:染毒剂量与日龄无交互作用(F染毒剂量*日龄=0.72,P>0.05)。日龄体重有影响(F=104.33,P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神经发育 新生雄性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α-酮戊老龄小鼠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N小鼠80只,18月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溶剂组(C组)、对照+α-酮戊酸组(C+AKG组)、手术+溶剂组(S组)和手术+α-酮戊酸组(S+AKG组)。C+AKG组和S+AKG组分别于术前连续3 d腹腔注射α-酮戊甲酯0.6 mg/kg;C组和S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探查术制备小鼠术后谵妄模型。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6、9、24 h时进行食物埋藏试验(进食潜伏期)、旷场试验(总运动距离、进入中央区潜伏期、中央区停留时间和凝滞时间)和Y迷宫试验(进入新异臂时间和次数)。术后6 h时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的表达和阳性细胞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IL-1β与TNF-α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各时点进食潜伏期延长,术后6和9 h时进入中央区潜伏期延长,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术后6、9和24 h凝滞时间缩短,术后6和9 h时新异臂进入次数减少,术后6 h时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ba-1表达上调,Iba-1阳性细胞计数增加,IL-1β与TNF-α表达上调(P<0.05),C+AKG组术后各时点行为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S+AKG组术后各时点进食潜伏期缩短,术后9 h时进入中央区潜伏期缩短,术后6和9 h时中央区停留时间延长,术后9和24 h时凝滞时间延长,术后9 h时新异臂进入次数增加,海马Iba-1表达下调,Iba-1阳性细胞计数减少,IL-1β与TNF-α表达下调(P<0.05)。结论α-酮戊酸可减轻老龄小鼠术后谵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酮戊二酸类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与~(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至12月这段时间内于本院就诊的经X线诊断后胸片显示有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50例,入选患者实施MSCT扫描和~(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两种检测方法独立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80.0%(32/40)、特异性80.0%(8/10)、准确率80.0%(40/50);~(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77.5%(31/40)、特异性70.0%(7/10)、准确率76.0%(38/50);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5.0%(38/40)、特异性90.0%(9/10)、准确率94.0%(47/50)。经比较,MSCT与~(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单一检测(均P<0.05)。结论单一检测诊出率较低不利于治疗,MSCT与~(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联合应用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出,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 X线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脑梗死级预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中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干预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人;研究组给予吲哚布芬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比对照组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底,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吲哚布芬 氯吡格雷 脑梗死二级预防 临床干预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念训练一氧化氮(笑气)成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北京高新医院收治的笑气成瘾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进行太极拳训练及体能训练,试验组在太极拳训练及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基于正念的干预训练,共进行8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分及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s,VAS)渴求分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SCL-90除抑郁[(2.45±0.86)分,(2.03±0.46)分](t=2.474,P<0.05)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SCL-90躯体化[(1.38±0.35)分,(1.68±0.34)分](t=-3.656,P<0.05)、恐怖[(1.49±0.37)分,(1.81±0.30)分](t=-3.993,P<0.05)、偏执[(1.50±0.47)分,(1.88±0.31)分](t=-3.898,P<0.05)、精神病性[(1.34±0.54)分,(1.55±0.27)分](t=-3.094,P<0.05)因子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治疗前两组VAS渴求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7,P=0.395);治疗后试验组VAS渴求分数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27,P<0.05)。结论正念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一氧化氮成瘾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氧化二氮 正念训练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代测序检测基因突变对于不明原因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代测序检测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113例不明原因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32种常见血液肿瘤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代测序结果显示,113例患者检测的32种基因中25种基因发生69种突变。其中105例(92.9%)患者至少携带1个基因突变,中位突变数为2个(1~5个)。51例患者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均检测出相关突变基因;62例患者诊断为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意义未明的血细胞减少症。11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5%(74/113)。结论代测序有助于不明原因全血细胞减少进行诊断,并为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

  • 标签: 血液肿瘤 二代测序 全血细胞减少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孩政策下的高龄孕产妇实施全程健康管理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我县医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诊的产检高龄孕妇中选出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意愿分组,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产检管理,观察组孕妇给予孕期全程健康管理,跟踪随访到分娩,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管理在孩政策下高龄孕产妇中应用有助于强化孕妇孕期的管理,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二孩政策 高龄孕产妇 全程健康管理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孩政策下的高龄孕产妇实施全程健康管理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我县医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诊的产检高龄孕妇中选出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意愿分组,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产检管理,观察组孕妇给予孕期全程健康管理,跟踪随访到分娩,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管理在孩政策下高龄孕产妇中应用有助于强化孕妇孕期的管理,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二孩政策 高龄孕产妇 全程健康管理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内邻苯甲酸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暴露水平不孕患者早期助孕结局的影响及其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历号尾号抽取单号的112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尿液中DBP代谢产物邻苯甲酸单丁酯(mono-n-butyl phthalate,MBP)的浓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尿液中MBP水平与不孕患者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等早期助孕结局的关系。同时将40只3周龄清洁级ICR雌性小鼠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玉米油)组和低、中、高剂量DBP染毒组(300 mg/kg、600 mg/kg、1200 mg/kg)四组,每组10只。将各组雌鼠促排卵与非染毒雄鼠合笼后,取受精卵,比较各组间胚胎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位点的差异。结果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患者尿液中MBP浓度与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数及囊胚形成率呈负相关(P=0.01、P=0.04、P=0.03、P=0.05)。DBP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小鼠受精后胚胎卵裂率[58.38%(115/197)、43.42%(99/228)、36.60%(71/194)]、囊胚形成率[54.78%(63/115)、44.44%(44/99)、39.44%(28/71)]及胚胎着床位点数(12.20±3.03、11.80±2.68、11.60±2.41)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87.12%(142/163),P<0.001;86.62%(123/142),P<0.001;16.80±0.84,P<0.001)。DBP低剂量组卵裂率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DBP低剂量组囊胚形成率高于DBP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DBP染毒的三组小鼠之间胚胎着床位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P暴露与不孕女性临床结局存在相关性,且DBP暴露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产生毒性损伤。

  • 标签: 酞酸酯类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单丁酯 内暴露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肝脓肿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5例肝脓肿患者,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和mNGS技术分别检测血液和脓肿引流液样本。并将患者按是否出现休克分为两组,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mNGS技术在血液样本和引流液样本中总体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法(血液:67.6% vs. 15.2%,P<0.05;引流液:100% vs. 55.2%,P<0.05)。35例肝脓肿病例中71.4%检出致病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休克组患者脓肿引流液样本中mNGS检测出的致病病原体序列数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0.05)。结论mNGS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肝脓肿的致病病原体,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

  • 标签: 肝脓肿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病原学 序列数 脓毒性休克 血培养 引流液培养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聚体联合螺旋CT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纳入患病组,同期选取6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为受检者分别行D-聚体检测、螺旋CT诊断及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结果:患病组的D-聚体检测、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两种联合诊断的阳性率分别是85.48%、80.65%及98.39%,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受检者(P<0.05)。联合D-聚体与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均相对较高,优于D-聚体检测与螺旋CT诊断方式(P<0.05)。结论:D-聚体联合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D-二聚体 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型糖尿病的不同给药方式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94例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对照组)及胰岛素泵(观察组)方式给药。比较患者病情稳定耗时及胰岛素用量差异,统计研究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尿糖达标耗时远低于对照组且胰岛素平均日用药量更低;对照组低血糖总发生率19.15%,观察组为4.26%。结论 胰岛素泵给药相较于皮下注射而言用药量更低且更具安全性,可更快稳定病情,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首次剖宫产术中采用横向切口或纵向切口产妇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2例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以明确其遗传病因。方法采集2例MPS患者及家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位点。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出的致病基因进行Sanger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家系验证,并应用RT-PCR进一步明确剪切突变对于mRNA的影响。结果先证者1为25岁男性,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携带α-L-艾杜糖苷酶(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p.T179R及p.S633L,诊断为MPSⅠ型。其母亲和姐姐携带杂合突变p.T179R,其父携带杂合突变p.S633L,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证者2为3岁男性,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携带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IDS)基因IVS 6-8A>G剪切突变,其母亲和外祖母均为IVS 6-8A>G杂合突变携带者,临床表型正常,符合X-性连锁遗传病,诊断为MPSⅡ型。RT-PCR产物序列分析显示IDS基因IVS 6-8A>G剪切突变激活了内含子6区域上游的隐藏剪切位点,导致外显子7中插入7个核苷酸,引起框移及肽链截短。结论本研究在2例MPS患者中通过外显子测序分别发现了IDUA p.T179R、p.S633L及IDS IVS 6-8A>G突变,进一步扩展了MPS的突变和表型谱。

  • 标签: 黏多糖贮积症 α-L-艾杜糖苷酶基因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甲状腺癌的病症情况进行分析,并明确维超声技术以及彩超技术在该症状中的价值意义,判断诊断结果是否能够满足当前医学要求。方法:在2021年3月到2021年6月,本院对内部80例患有甲状腺癌的病人开展研究,选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观察组人数为40例,选用维超声作为主要诊断技术,对照组同样为40例患者,且以彩超为诊断技术,再进行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对比,确保实验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在对照组中,共有36例患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在结果准确率上为90%,而观察组则有32例患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在结果准确率上为80%,者之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而言,通过维超声技术以及彩超技术都能够实现有效的判断,者相比,彩超技术的准确性更高。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超技术 甲状腺癌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健康管理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4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人,观察组76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健康管理,并在出院后1、3、6个月进行追踪回访。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规律服药、康复运动、肢体恢复显著增高,吸烟、饮酒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健康管理 二级预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