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定位颈部解剖结构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方法拟于全身麻醉下经口气管插管行择期手术患者91例,BMI 18.2~25.7 kg/m2,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头颈活动度>90°,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定位声带相对应的颈椎横突位置(Tx),测量声带前联合到其相对应颈椎横突两前结节连线水平的距离(DVA)、颏舌骨肌长度和皮肤到声带前联合的距离(DSV)。使用喉镜显露声门,然后行气管插管术。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非困难喉镜显露组(N组)和困难喉镜显露组(L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x、DVA、颏舌骨肌长度和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结果Tx、DVA、颏舌骨肌长度及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AUC分别为0.748、0.851、0.839和0.845,灵敏度分别为70.83%、75.00%、79.17%和87.50%,特异度分别为89.55%、89.55%、86.57%和83.58%,截断值分别为T4、4.43 cm、3.81 cm和0.72 cm。Tx、DVA、颏舌骨肌长度及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Tx、DVA、颏舌骨肌长度和DSV均可准确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

  • 标签: 超声检查 解剖学,局部 喉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整与分段取材解剖小鼠耳蜗基底膜进行比较。方法2019年2—3月,将6只10周龄C57BL/6小鼠以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分别应用完整取材及分段取材进行基底膜取材。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标记耳蜗毛细胞并进行计数,观察基底膜的完整性以及荧光染色效果。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完整或分段将基底膜完全剥离,完整取材耗时明显短于分段取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3±1.86)min比(23.66±3.88)min,t=-4.173, P=0.002]。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显示两组基底膜毛细胞均保存完整,完整取材及分段取材取得的基底膜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0.22)mm比(5.72±0.16)mm,t=1.822,P=0.099]。结论应用两种取材方法均可较快分离基底膜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操作者可根据技术熟练程度及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

  • 标签: 小鼠 耳蜗 基底膜铺片 毛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膜解剖虽然在国内兴起,但现在还只是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膜解剖的"膜"实际是指构成特定平面或称为"神圣平面"的"膜",因此不能把"膜"之间的解剖就理解为膜解剖,膜解剖的目的也绝非是为了追求"微出血"和"零出血"。现阶段理论学说的多样化以及解剖名词的不规范,是阻碍膜解剖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膜解剖的膜或层面始于胚胎期,但因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旋转、融合等而失去了原来的解剖表现,从而模糊了临床对膜解剖的认识。笔者结合尸体解剖、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还原了结直肠手术相关膜的来源和延续,并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例,对"系膜信封"以及完整系膜切除等膜解剖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从膜的整体性上阐释了重要术语的解剖学定义,以期规范膜解剖名词的使用。从胚胎学、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来理解膜的来源和构成,将有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膜解剖理论体系。

  • 标签: 解剖 术语 系膜 筋膜 盆腔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并验证盲手触识骨学习(以下称"盲触法")在人体解剖学骨学实验课的应用效果。方法包含实验1和实验2,研究对象分别为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60名学生。各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盲触法组,每组30人。实验1:两组学生学习相同学时后,作答相同内容的考卷,对比两组的平均成绩。实验2:两组学生完成相同的骨学学习任务后,对比两组学生所用平均时间。结果实验1:盲手触识骨组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01);实验2:以盲触法完成全部骨学内容的学习,用时显著少于传统教学组(P<0.001)。结论盲触法比起传统教学方法,学习骨学的效果更佳、用时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学 教学 触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状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 ×(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点线顺行解剖"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制备方法。

  • 标签: 锁骨上动脉 外科皮瓣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传统助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助产方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发生情况、会阴水肿发生情况及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围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及会阴裂伤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围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的情况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中,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的效果优于传统助产,能够减少会阴侧切,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减轻会阴损伤及会阴疼痛的程度,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儿安全。

  • 标签: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助产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膜中动脉在颅骨额颞区走行的解剖特点,探讨通过两骨瓣颅骨成形方式保留脑膜中动脉的效果。方法收集成人尸头标本5具(10侧),采用标准经翼点入路显露骨窗,同时增加1个以翼点区蝶鳞缝前5 mm处为中心的骨孔,首先用铣刀成形一"凹"字形额颞蝶骨瓣,然后剥离硬脑膜和脑膜中动脉,绕蝶骨大翼再成形一"V"字形骨瓣。观察脑膜中动脉在颅骨额颞区的走行特点并测量其在翼点处的管径。结果脑膜中动脉的前支在翼点区主要沿蝶鳞缝走行,此处脑膜中动脉的直径为(1.4±0.2)mm,其最前方的主要分支上行至颞上线水平时,位于冠状缝后方约(13.3±1.5)mm处。10侧标本中,通过采取两骨瓣开颅,9侧脑膜中动脉可保持完整。结论根据脑膜中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点,采取改良经翼点入路两骨瓣开颅可有效保留脑膜中动脉。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尸体解剖 脑膜中动脉 经翼点入路 两骨瓣开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拔牙传统拔牙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作用对比。方法:随机挑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在我科室需要接受拔牙治疗的56名阻生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组例命名,采用传统拔牙方案的为常规组;采用微创拔牙方案进行治疗的为微创组,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参数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微创组患者接受治疗时,其手术治疗时间更短,张口受限程度、疼痛评分以及肿胀程度评分也要更低;微创组患者在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也比较高,P<0.05。结论:在对阻生齿患者进行牙齿拔除时,选择微创技术进行拔除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小,手术时间也相对更短,更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微创拔牙法 传统拔牙法 阻生齿拔除 作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为游离趾甲瓣组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提供更加贴近临床应用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2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踝关节以下新鲜足部标本行显微解剖,观测FDMA(第一跖背动脉)、FPMA(第一跖底动脉)的走行、吻合、分支特点,观察甲瓣、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的血供特点。模拟切取趾甲瓣组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组合再造拇指,观察其外观、血管蒂情况。结果12侧标本中FDMA与FPMA的吻合类型:Ⅰ型41.6%,Ⅱ型25.0%,Ⅲ型16.7%,Ⅳ型16.7%,Ⅴ型本组未发现。FDMA的Gilbert分型:Ⅰ型25.0%,Ⅱ型66.7%,Ⅲ型8.3%。趾甲瓣内血供主要来源为FDMA或FPMA发出的趾趾背动脉、趾腓侧趾底动脉。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的供血来源主要为第二趾趾背动脉、第二趾胫侧趾底动脉。二者静脉系统为趾、第二趾趾背静脉-第一趾背静脉-大隐静脉。趾甲瓣与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组合后,再造拇指外形美观,血管蒂存在扭转但无卡压,携带胫侧菱形皮瓣后供区仍可一期缝合。结论正确选择趾甲瓣、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的供血系统及处理血管蒂部,可为趾甲瓣组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提供充足的血供,且再造拇指外形接近正常拇指,具备恢复较好活动功能的条件。

  • 标签: 拇指 解剖学 再造 第一跖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四面解剖切取桡动脉掌浅支(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 61岁,平均38.6岁;机器挤压伤23例,机器切割伤8例,电锯伤5例;受伤指别:拇指5例,示指13例,中指11例,环指5例,小指2例。均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沿穿支血管的前、后、左、右四面逆向解剖血管至源动脉并切取皮瓣)切取SPBRA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 2.5 cm×3.0 cm,平均2.0 cm×2.5 c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患指和腕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本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 6个月(平均4.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观良好,无明显萎缩,患指屈、伸功能正常,腕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静态TPD为8~ 12 mm。结论逆行四面解剖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更好指导初学者顺利切取皮瓣,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好。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手指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足底定位斜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运用直刺采血,实验组运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观察两组运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与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足底定位斜刺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 采血方法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解剖结构,膜解剖理论由此逐渐兴起。系膜解剖理论从系统解剖学的角度,认为肠系膜作为一个器官,是连续的一个整体。筋膜解剖属于局部解剖学,着眼于筋膜间隙对手术的指导意义。膜解剖理论强调系膜与系膜床的解剖,还揭示系膜内存在"第五转移",认为防止癌泄露是膜解剖手术的本质,属于外科解剖学或者应用解剖学。各种膜解剖理论求同存异、互为补充、迭代升级,从不同角度阐释膜的结构和功能,对提高手术质量大有裨益,应以"兼收并蓄"态度对待它们。

  • 标签: 膜解剖 肠系膜 Toldt筋膜 手术
  • 简介: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丰富。人体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针对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本文探讨了数字化人体解剖学学习平台在高职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

  • 标签: 高职教育 人体解剖学 数字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信群+传统应用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内本院某科室共计16名女性护理人员应用微信群+传统进行科室管理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观察组采用微信群+传统,对比两组质控信息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质控信息知晓率更显著(P<0.05),且满意度更为突出(P<0.05)。结论:在科室管理工作开展中,微信群+传统的应用效果十分突出,值得在本院推广。

  • 标签: 微信群 传统法 科室管理
  • 简介:摘要传统解剖学和病理学,对外科临床上不断出现的新现象,越来越难以解释,其结果推动着膜解剖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膜解剖是广义的系膜与系膜床的解剖。在这一理论模型下,越来越多的问题,无论是过去的数据,还是现在的疑问,都得到了简洁而统一的解释。层面外科、筋膜认识、结直肠系膜解剖,只是膜解剖形成的重要线索之一。但是,膜解剖不仅仅是层面、筋膜、结直肠系膜,也是"膜块"(bloc或body),是"通道"(channel或pathway),是有系膜床的结构,是有生命事件发生其中的系统。理解膜解剖、挖掘膜解剖、应用膜解剖,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手术的理解,改变外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现状。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