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禽流感病毒不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它属于正黏病毒科,俗称"流感病毒群"。该科病毒包括人甲、乙、丙型和动物的甲、丙型流感病毒病毒包膜上覆盖着两种突起:一种为细长的,像三角形样的突起,为红细胞凝集素或血凝素(hemagglutinin,H);另一种像蘑菇样的突起叫神经氨酸酶(neuraminoacidase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病毒包膜 正黏病毒科 HEMAGGLUTININ 丙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流感病毒所致的流行性感冒自有详细记载的1580年以来,全球先后发生过31起大流行。本世纪以来,分别于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6年共4起流感大流行,其中最具破坏力的当属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蔓延到整个地球,共导致2500万人死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死亡人数。尽管上述多次流感大流行威胁着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 大流行 死亡人数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简介:摘要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对于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的特性相比较,怎样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的分类、特征展开分析,就如何有效的采取防控措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提出几点意见。

  • 标签: 新型H7N9 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不同动物来源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为流感环境样本监测工作选择更适宜的检测用红细胞。方法选取2009-2016年我国禽流感环境监测中分离到的不同亚型的禽流感毒株,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选用5种动物红细胞(鸡、火鸡、豚鼠、马和绵羊)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动物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的表达及类型,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病毒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特征。结果本研究共检测了14种亚型的28株禽流感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毒株均能与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发生凝集,其余红细胞均出现不能与某些毒株产生凝集的现象;其中1株H9N2(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鸡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1株H1N1(A/环境/山东/76972/2014)和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马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和2株H13N8(A/环境/青海湖/166/2012和A/环境/青海湖/13/2012)毒株与绵羊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在火鸡、鸡和豚鼠红细胞表面可检测到两种类型唾液酸受体α2,3和α2,6,但两种受体表达比例不同;马和绵羊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只检测到表达α2,3。序列分析提示病毒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替换可能是影响病毒红细胞结合特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敏感性最好。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其受体表达及类型会显著影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凝集反应,同时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变化也会影响病毒与不同红细胞的结合。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红细胞 受体 受体结合区
  • 简介:中美两国科学家联合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主要扩散源头可能在于家禽运输,而带病毒候鸟的迁徙只起到辅助作用。因此,科学家们建议,为防范禽流感在人之间传播,必须对家禽进行更广泛的病毒检测。

  • 标签: H5N1型禽流感病毒 家禽 运输 源头 扩散 辅助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H7N9属于新型禽流感病毒,主要并发于禽类之间,但是对人类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机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疾控中心加强对H7N9病毒的特性研究,继而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可以为人们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主要对H和N病毒的发病史、H7N9病毒特性、禽流感病毒特性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人们可以对禽流感进行科学的预防,进而可以减少禽流感的发病机率。

  • 标签: 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 病毒特性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为禽流感防控、预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建省6地市监测点的4类禽类相关不同场所进行6类不同类型标本的采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环境标本进行A型、H5、H7和H9亚型核酸检测,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共采集6个监测点标本4 214份,其中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1.53%(1 750份),H5、H7和H9亚型阳性率分别为2.33%(98份)、1.16%(49份)和23.16%(976份),H5+H7亚型阳性率为0.05%(2份),H5+H9亚型阳性率为1.83%(77份),H7+H9亚型阳性率为0.83%(35份),H5+H7+H9亚型阳性率为0.09%(4份),A型阳性未分型的阳性率为12.08%(509份)。不同检测场所和不同类型标本A型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7, P<0.001; χ2=51.58, P<0.001):城乡活禽市场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49.72%);不同类型标本中笼具表面擦拭标本(48.09%)、清洗禽类的污水(47.34%)和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45.66%)的阳性率较高。不同地区监测点的A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4, P<0.001):A型阳性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市分别是三明市(56.00%)和漳州市(3.34%)。在时间分布方面,冬春季(11月至次年2月)和夏季(6~8月)的阳性率较高。结论福建省禽流感病毒总体阳性率较高,以H9亚型为主,应重点加强冬春季和夏季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加强对城乡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

  • 标签: 禽流感 外环境 禽流感病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市活禽市场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状况,为评估新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潜在公共卫生威胁及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昌市10个县/区47家活禽市场作为监测场所。采用Real time RT-PCR对采集的活禽和环境标本进行AIV核酸检测。使用Excel 2016、SPSS 24.0和Prism Version 7 (GraphPad)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17年共采集活禽拭子和市场环境标本9 248份,AIV核酸阳性标本1 525份,总体阳性率为16.49%。H7、H9是活禽市场的主要流行亚型,H9亚型阳性率最高(17.44%)。清洗禽类污水(21.46%)和禽咽拭子(20.4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标本。鸡(22.80%)和鸭(13.95%)的阳性率在所有家禽中排前2位。红谷滩新区(25.52%)、安义县(24.31%)、新建区(22.35%)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县区,不同县/区AIV亚型构成不同。结论南昌市活禽市场中H7、H9等多种亚型AIV共存循环,应采取持续的主动监测和综合控制措施以降低人群潜在的感染风险。

  • 标签: 环境 禽流感病毒 核酸 亚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8期
  • 机构:有专家警告说,致命的禽流感病毒只需再经历两三次变异就能实现人际间传播。这样的病毒会对世界人口造成“毁灭性”打击,其威力堪比导致约5000万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环鄱阳湖地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感染情况,为当地开展禽流感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环鄱阳湖地区选取县区为研究地点,在每个县区中选取地理位置临近鄱阳湖的自然村作为采样点,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期间,采集禽类粪便、禽类饮用水、禽类羽毛、笼具表面擦拭物和蛋表面擦拭物等标本,并对标本进行鸡胚接种后进行禽流感检测。结果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期间,两次采集环鄱阳湖地区外环境标本均为2500份,秋季采集标本的阳性率(9.04%)显著高于春季(3.96%);两次采集的活禽市场的阳性率(41.80%和26.33%)均高于养殖户(3.96%和9.09%);笼具表面擦拭物的阳性率(9.43%)高于其他类型标本的阳性率。结论秋冬季节环鄱阳湖地区禽流感疫情发生危险增高,要重视秋冬季节禽流感外环境和高危职业人群的监测工作。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外环境 监测 鄱阳湖
  • 简介:摘要总结16例老年患者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使用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血液净化、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重点是做好各脏器功能支持的护理,做好容量管理、生命体征的监护,使老年重症病人尽早脱离危险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

  • 标签: H7N9禽流感病毒 脏器支持 老年患者 护理
  • 简介:近期,在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地出现H7N9禽流感,引起了全国高度关注。近日不断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爆炸新闻传出,江苏、甘肃等地卫生厅发布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案,提出喝板蓝根冲剂、按摩迎香穴可预防禽流感等。消息一出,板蓝根颗粒再次引起抢购风暴。那么作为板蓝根颗粒的原材料板蓝根最近行情如何呢?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板蓝根冲剂 板蓝根颗粒 卫生厅 迎香穴 原材料
  • 简介:摘要:实时的荧光RT—PCR检测技术,是在常规PCR平台上发展出来的量化PCR工艺技术,通过在PCR的反应系统中添加了大量荧光反应基团,之后再经过大量荧光数据的积累,就可以即时的监控了整个PCR流程,之后又利用x射线断层成像数据的标准曲线,对所有未知模型都实现了定性分析。

  • 标签: RT—PCR 活禽和禽组织 禽流感病毒 研究
  • 简介: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人类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等特点,其不仅极易对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也给社会公共卫生的维持带来一定负担。我国是流感病毒高发区,近年来,流感发生率不断升高,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对流感病毒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等。为了快速、准确诊断出流感病毒,并给予其特异抗病毒治疗,进而有效控制疫情,对降低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流感病毒检验及相关方法阐述意见。

  • 标签: 流感病毒;检验;相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与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别对100例流感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者和100例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接种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接种后的红肿、疼痛、发热反应低与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结论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比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更安全。

  • 标签: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安全
  • 简介:摘要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一种可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畜共患病毒。自2013年我国出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型AIV病例以来,人们对该病毒产生了担忧与恐慌。AIV在全球广泛传播,人感染不同型别AIV事件也持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治疗措施与药物,疫苗成为最有可能预防控制病毒传播的手段。现有针对H7N9型AIV的兽用与人用疫苗种类繁多,其中,4类人用H7N9型AIV疫苗已经率先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包括了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及DNA疫苗,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因为暂无上市的人用AIV疫苗,所以其真实效力不得而知。此外,现有的流感疫苗在人群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但对H7N9型AIV并无交叉抗体反应。本文回顾AI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职业暴露人群调查与防控策略、H7N9型AIV疫苗及H7N9型AIV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讨论尚存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控制AIV在全球的蔓延提供防控策略与方针。

  • 标签: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H7N9型 单克隆抗体 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扬州市2012—2020年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的污染状况,为扬州市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扬州市2012—2020年外环境样本,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使用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3 537份外环境标本中共检出270份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7.63%,其中H5、H7、H9、混合感染阳性分别为14、3、158、95份,且不同年度(x2=37.06,P<0.01)、不同月份(x2=97.80,P<0.01)、不同地区(x2=52.36,P<0.01)、不同监测场所(x2=330.67,P<0.01)及不同标本类型(x2=371.16,P<0.01)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扬州市外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以H9亚型及混合污染为主,风险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和城乡活禽市场。

  • 标签: 外环境 禽流感病毒 污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