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产儿结局和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血清总胆汁酸水平(TB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37例早发型ICP患者,按照患者(TBA)水平分为重度组(TBA≥40μmol/L)14例患者和轻度组(10μmol/L≤TBA<40μmol/L)23例患者,对比两组(TBA)水平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血清TBA、TBIL、ALT、AS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早产发生率、羊水粪染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体重和分娩周数和轻度组无明显差异,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ICP患者体内血清TBA水平越高,围产儿不良与后发生率就越高,早期进行产检进行筛查,发现病情及早进行治疗,对改善围产儿结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围产儿 早发型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中采取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实验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33例非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症治疗结果以及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消化性溃疡、HP、胆囊疾病、感染胆汁、胃切除,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药、促胃动力药、结合胆盐类药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将胃镜检查应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提升诊断准确率,明确判断不同病因予以对症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胃镜 胆汁返流性胃炎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和精神心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BRG的78例患者及6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心理评估,行脑电图、脑功能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递质GABA、Glu、DA、NE实测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疾病和胃大部切除术后是引起BRG的重要原因。BRG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可能与脑内神经化学递质的改变,脑功能损害有关。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道疾病 神经递质 精神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汁漏诊断,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汁漏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胆汁漏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治疗。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发生胆汁漏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缺陷、操作失误、结扎不牢或未给予结扎。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汁漏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据原因的不同进行对症施治,同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也是预防胆汁漏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胆汁漏 原因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与有效性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对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见症状以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为主,行胃镜检查可确诊,给予西沙比利、铝碳酸镁片、吗丁啉治疗进行4周的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对胆汁性反流性胃炎实施诊断时,临床上应该将症状观察与临床检查结合在一起,确诊后,给予以减轻反流损害、对胃肠动力进行改善为主的治疗。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莫沙必利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胃复春与铝碳酸镁开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病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总的反流次数与反流总时间百分比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p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9.0%,56.0%,对照组患者为58.0%,54.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胃复春与铝碳酸镁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适用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疗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门诊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0%(24/40)、95.0%(38/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接受治疗的161例ICP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将其分为轻度组(116例)与重度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重度组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终止妊娠时间和阴道分娩比例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的产后出血比列、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ICP是导致不良母婴结局的一项重要原因,应加强对产妇的产前检查以及围生期的胎儿监护护理。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6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对不同类型患者采用对应的中药治疗,并根据患者病症具体情况给予加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各理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有效5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2%。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适当中药加减同时联合西药治疗,是目前改善PBC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病情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率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基础上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有、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肝脏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和肝功能异常。ICP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对孕产妇及胎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对胎儿的危害极大。为了降低不良妊娠的风险,确保母婴的良好的妊娠结局,ICP的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汁酸 熊去氧胆酸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330例拟诊或需除外PBC的患者(最后确诊34例PBC,296例非PBC)病例资料,采用欧蒙免疫印记法半定量检测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ies-M2,AMA-M2)、抗三联体抗体(anti-BCOADC-E2PDC-E2OGDC-E2antibodies,anti-3E/BPO)、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体(anti-SP100antibodies,anti-SP100)、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抗体(anti-promyelocyticleukemia,anti-PML)、抗核包膜蛋白gp210抗体(anti-gp210antibodies,anti-gp210)及抗Ro-52,并对以上抗体进行诊断价值评估及临床意义探讨。结果(1)34例确诊PBC患者AMA-M2、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抗体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分别为85.3%/84.8%、79.4%/93.2%、35.3%/98.0%、41.2%/96.3%、44.1%/96.6%和61.8%/68.6%;AMA-M2分别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抗体串联检测(seriestest)特异度分别为94.9%、99.3%、99.3%、98.3%和92.2%,并联检测(paralleltest)灵敏度分别为91.2%、94.1%、94.1%、94.1%和91.2%;(2)PBC患者中AMA-M2阳性组和阴性组、抗3E/BPO阳性组和阴性组、抗SP100阳性组和阴性组、抗PML阳性组和阴性组、抗gp210阳性组和阴性组、抗Ro-52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各项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A-M2阳性的PBC患者中41.3%(12/29)抗gp210阳性,31.3%(9/29)抗SP100抗体阳性,37.9%(11/29)抗PML抗体阳性;而AMA-M2阴性的PBC患者中60%(3/5)出现抗gp210,抗SP100,抗PML抗体阳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P=0.00)。结论(1)AMA-M2和抗3E(BPO)诊断PBC的敏感度高于抗SP100、抗PML和抗gp210抗体,可作为诊断PBC的筛选试验抗体;(2)抗gp210、抗SP100和抗PML抗体诊断PBC的特异度高于AMA-M2,有助于AMA-M2阴性的PBC患者的确诊;(3)AMA-M2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抗Ro-52并联检测,诊断PBC敏感度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PBC的诊断符合率;(4)AMA-M2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串联检测,诊断PBC特异度显著提高,有助于PBC的排除诊断。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 自身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30例。其中,A组采取西医治疗方法,B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相较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症状和复发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症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清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清胃汤治疗;并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7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7.5%(P<0.05);对照组出现四肢麻木1例、头晕目眩1例,观察组未发生以上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清胃汤结合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中药清胃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内服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2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按就诊序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予自拟调胃疏肝利胆汤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口服西沙必利,铝碳酸镁(达喜)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和胃镜下黏膜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治愈率23.3%,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调胃疏肝利胆汤 慢性胃炎伴胆汁的反流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