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脱位的诊断治疗与后期康复。方法结合本病例特点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法。结果患者愈功能良好。讨论由于本次治疗方法针对性强,所以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距下关节脱位/前脱位 距骨 骨折 动脉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是为保护病人的每一根血管,以达到优质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将900例住院输液的病人分ABC三组,平均每组300人,护士采取ABC三种不同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对病人出现皮下淤血例数、病人满意度、护士所消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拔针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26.3±2.9h。B组拔针皮下淤血42%,满意率41.7%,拔针总耗时7.5±1.5h。C组拔针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5±0.5h。A组与B组比、C组与B组比拔针皮下淤血、病人满意率差异极显著(p<0.01)。拔针总耗时A组>B组、A组>C组。结论C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不仅拔针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高,而且护士耗时少,工作效率高,是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 标签: 静脉输液 拔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临床护理常见的难题,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轻者造成患者局部肿胀,引起疼痛,重者皮下组织坏死,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近年来,为研究输液渗漏护理人员采取什么措施来更快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现将各种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静脉输液 渗漏 护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输尿管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13例下腔静脉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33.2±6.8)岁;8例有症状,体检发现5例;1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输尿管端端吻合时间分别为(110±21.1)min、(30.2±1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4.3±5.6)ml,术后平均负压引流(4.0±1.2)d,平均留置导尿管(5.9±2.8)d,平均住院(5.3±1.4)d,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平均随访(30.2±11.3)个月,13例患者肾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显著减轻,吻合口无狭窄,8例患者术前不适症状消失。结论: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输尿管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下腔静脉输尿管的首选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及长期随访观察。

  • 标签: 输尿管成形术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途径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DP照射治疗PICC置管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7例PICC置管静脉炎患者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进行TDP照射治疗,连续5天,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疗效。结果TDP照射治疗PICC置管静脉炎,治愈率达88.9%,有效率达96.3%。结论使用TDP照射可有效治疗PICC置管静脉炎。

  • 标签: PICC 静脉炎 TD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应用灭菌输液贴拔针方法,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我院临床上常用输液贴拔针方法和笔者发现方法,将150例上肢浅表静脉输液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人;第一组称替换按压法,第二组称加压按压法,第三组称护士辅助轻压按压法;比较三种方法患者的疼痛感、针眼出血、心理紧张度。结果第一组在减轻疼痛上存在优势,但容易针眼出血;第二组在减少针眼出血量方面更优越,但存在拔针时病人疼痛增加,护士拔针感到受阻病人紧张等问题;第三组减轻疼痛感方面与第一组相近,在减少针眼出血方面与第二组相近,同时避免患者自主按压的紧张感。结论推荐使用第三组拔针方法,使患者得到最舒适的护理。

  • 标签: 静脉输液 灭菌输液贴 拔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拔针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318人次,第一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拔针(对照组)。第二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先拔针按压与先按压拔针的疼痛的比较,疼痛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别。(P<0.01)先拔针按压的疼痛程度有明显的减轻。结论拔针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静脉拔针 按压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药酒酒灸,对输液引起的静脉炎进行护理,探讨中医药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中药浸泡药酒对输液静脉炎进行酒灸,每天一次。结果2009年3月-2012年3月,共观察13例患者,采用酒灸法护理,经1-10次,局部症状全部消失。结论酒灸法操作简便,药酒制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炎 酒灸 中医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下腔静脉输尿管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在下腔静脉输尿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超声诊断的8例下腔静脉输尿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输尿管走行与下腔静脉的关系。结果:超声所见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8例;其中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向中线移位,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约脐上2cm(L3水平),超声诊断:下腔静脉输尿管可能。1例漏诊,2例合并输尿管结石,1例合并泌尿系感染。结论:扩张的输尿管向人体中线移位并向下腔静脉后方延伸,或突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应考虑本病,超声在下腔静脉输尿管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输液结束对肝硬化病人在凝血功能低下的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时间来观察按压部位的效果。方法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对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对患者在输液结束应用不同按压的时间对这两组进行比较,传统组在输液结束后为患者按压的时间为3~5分钟,观察组在为患者输液结束后为其按压的时间大于5~10分钟,我们分别观察患者输液结束按压时间的不同对皮下出血的情况的观察。结果传统组皮下出血的情况和结果明显和观察组皮下出血的情况有所不同传统组出现明显的青紫和皮下淤血而观察组无明显和较少的青紫和淤血。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低下的病人输液结束按压的时间大于5~10分钟的明显优于传统组的按压时间3~5分钟所以我们要在输液结束按压大于5~10分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肝硬化凝血功能低下患者在输液结束按压时间的要求,给输液损伤的血管带来了足够充分的时间修复,有利于防止皮下青紫和淤血的发生,给今后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和时间,更加为患者保护了血管和减轻了痛苦。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给输液的患者提前做好宣教工作给病人讲解按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给患者做好示范更好的做好人文关怀。

  • 标签: 肝硬化 静脉输液 按压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化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116例化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辨证分为湿热型和血瘀型,湿热型外用马黄酊,血瘀型外用丹参酊;对照组外用肝素钠乳膏。结果治疗7d静脉炎症状等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静脉炎症状等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治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5.44±2.83)d,治疗7d疼痛消失54例,消失率93.10%;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6.31±2.48)d,治疗7d疼痛消失50例,消失率86.21%。两组治愈率、硬结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化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硬结消退作用弱于肝素钠,但其远期疗效优于肝素钠乳膏,且应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血栓性浅静脉炎 化疗 中医辨证 马黄酊 丹参酊 肝素钠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20例静脉输液拔针皮下瘀血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改进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原因分析,改善拔针技巧,输液拔针皮下瘀血的患者明显减少。

  • 标签: 输液拔针 皮下瘀血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上患者经有效临床治疗,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为9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对患者的术后随访,未发现有患者溃疡复发,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根据对患者血流状态的评价,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外科治疗 患肢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术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导管性感染与导管类型、位置、留置时间及护理质量有关,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发生率较高,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影响患者预后,控制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显得相当重要。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性门静脉高压--Burial.Chiar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MRI可以显示CT扫描所见的肝脏表现,急性期肝弥漫性肿大,T2WI上肝脏充血和坏死区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肝脏的萎缩和尾叶的增大能很好地被显示,肝实质的信号不均匀,是由于局限性的肝脏充血、中央小叶坏死和含水量增加导致长T1和长T2的异常信号,而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则是纤维化所致。反转序列显示的低信号是代表充血带,在较短的T2时尾叶有相似的表现。MRI有助于鉴别BCS伴有的肝内病灶。再生结节多表现为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而肝癌则多表现为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不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