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患者矫形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19年我院骨科收治的12例脊柱矫形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并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2例患者均已进行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在手术前后精心的护理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未发生有并发症。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呼吸功能护理、床上大小便训练、唤醒实验训练等术前护理措施,以及病情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胃肠道护理、功能锻炼等术后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脊柱患者矫形手术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特发性脊柱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的与先天性遗传、激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以及神经平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症状包括:患者的脊柱两呈现不对称、肋骨出现畸形的情况、患者出现生长发育异常的情况,患者情况严重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避免患者情况进一步恶化。本文主要研究临床对于特发性脊柱患者的诊断,指出当前临床对于特发性脊柱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总结阐述。

  • 标签: 特发性 脊柱侧弯 运动康复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术后的疼痛护理干预及施行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脊柱术后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焦虑视觉模拟评分、使用止痛药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焦虑视觉模拟评分、使用止痛药的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柱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止痛药的使用。

  • 标签: 脊柱侧弯术后 疼痛护理干预 施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患者腰椎功能障碍、VAS分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DS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43例,椎管减压术)、观察组(n=43例,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比较ODI与VAS分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ODI评分与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效果显著、优异,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患处痛感,满足现代临床治疗需要,应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退行性脊柱侧弯(DS)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腰椎功能 VA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奇数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21)和干预组(n=21)。对照组于术后行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P<0.05),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脊柱患者术后护理中,不仅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腿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临床护理路径 脊柱侧弯 术后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脊柱(AIS)是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性疾病,是指脊柱偏离原先正常的曲线而形成一个弧度增大的脊柱畸形现象,可发生在颈椎、胸椎和腰椎部位,导致韧带和肌肉异常,使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容积量缩小,使身高降低,不利于青少年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也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旨在分析AIS的主要发生原因以及疾病诊断方式和治疗方面最新的进展,希望能为AI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AIS 弯流行性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退变性腰椎(DLS)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和分布规律,为骨水泥螺钉的选择性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D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0例、女75例,年龄(63.3±6.5)岁。于脊柱X线全长片上测量患者Cobb角、冠状平衡距离(CBD)值,统计患者冠状位失衡分型例数。选择患者主和代偿内椎体前缘皮质后方2 mm、椎体中部和椎骨后缘皮质前方2 mm三个层面的CT冠状面重建图像,于椎体松质骨部分选择最大可能的椭圆形区域作为骨密度Hounsfield units(HU)值测量兴趣区,取三个层面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相应椎体的骨密度HU值,同样方法分别测量椎体凸、凹的HU值;以L1≤110 HU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观察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并按观察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骨密度组和骨质疏松组两组,进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观察全组患者主与代偿内椎体HU值,以及主和代偿内各椎体及其凸凹两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95例患者Cobb角为25.5°±11.1°,CBD为(22.8±18.7)mm,冠状位失衡为A型者74例、B型12例、C型9例。骨密度正常58例(61.1%),骨质疏松37例(38.9%);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45.3%(34/75),高于男性的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 P<0.05)。正常骨密度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Cobb角、CBD、方向、冠状位失衡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与代偿内椎体HU值:L1为(122.2±45.0)HU、稳定椎为(124.7±44.8)HU、中立椎为(120.9±42.9)HU、上端椎为(124.3±46.1)HU、顶椎(134.4±49.4)HU、下端椎(153.3±63.8)HU、L5椎(169.8±75.8)HU。主内各椎体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与L1椎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代偿内L5椎体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则低于主的L1椎体,分别为17.9%(17/95)和38.9%(3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9,P<0.05)。L5椎体、下端椎、顶椎的凸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上端椎、中立椎、稳定椎凸凹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LS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8.9%,女性患者的发生率更高。代偿内椎体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主内椎体,L5椎、下端椎和顶椎凸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

  • 标签: 骨质疏松 退变性腰椎侧弯 HU值 骨水泥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拼接技术在脊柱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柱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n=50)、乙(n=50)两组。甲组患者施行CT诊断技术,乙组患者施行DR拼接技术,将两组患者的全脊柱图像正位优秀率及Cobb角测量结果进行对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全脊柱图像正位优秀率和位优秀率上有显著的差异性,甲组分别为76.00%和68.00%,而乙组分别为96.00%和92.00%,乙组均显著高于甲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Cobb角测量结果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乙组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DR拼接技术能够在精准测量Cobb角的基础上显著提升全脊柱图像正位优秀率和位优秀率,这对于脊柱患者的康复治疗意义重大,因此该方式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DR拼接技术 脊柱侧弯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后路矫形术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月,结束时间: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矫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分析其疗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弯角度矫正率。结果:50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患者均行弯角度矫正,矫正率为82.56-96.66%。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促进脊柱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从2019年2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确诊为脊柱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不同的护理干预下,观察组38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64±1.93)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21±1.31)h,均低于对照组的(6.43±1.27)天和(7.24±1.38)h。观察组共计97.37%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表示满意,高于对照组的78.95%。结论:作为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应用在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推荐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护理方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脊柱侧弯 手术患者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特发性脊柱(IS)非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方法对1990—2020年科学引文索引(WOS)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IS非手术治疗的文献进行分析,观察年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相关学科及主题关键词,采用CiteSpace 5.7.R4和Excel 2017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和数据表格图。结果共筛选出文献822篇,其中英文文献548篇、中文文献274篇,其中2015—2020年的文献378篇。发文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14篇)、加拿大(77篇)和中国(68篇)。学科包括康复医学、工程学、矫形外科等33个学科,康复医学科中心度最高,为0.59。以青少年IS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共187篇,其中116篇涵盖支具治疗。1990—2014年国内IS非手术治疗以支具治疗研究为主(70.4%,69/98),2014年以后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等综合治疗逐步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61.3%,92/150)。研究热点为支具治疗(中心度为0.31)、运动疗法(6篇)、手法治疗(3篇)、导引手法(2篇)、针刺疗法(2篇)等不同形式的非手术治疗。国内发文量前30位研究机构中,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1家,院校5所,综合性康复服务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结论IS非手术治疗研究内容趋于多元化发展,运动疗法、支具治疗、手法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

  • 标签: 脊柱侧凸 保守治疗 运动疗法 肌肉骨骼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特发性脊柱(IS)非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方法对1990—2020年科学引文索引(WOS)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IS非手术治疗的文献进行分析,观察年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相关学科及主题关键词,采用CiteSpace 5.7.R4和Excel 2017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和数据表格图。结果共筛选出文献822篇,其中英文文献548篇、中文文献274篇,其中2015—2020年的文献378篇。发文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14篇)、加拿大(77篇)和中国(68篇)。学科包括康复医学、工程学、矫形外科等33个学科,康复医学科中心度最高,为0.59。以青少年IS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共187篇,其中116篇涵盖支具治疗。1990—2014年国内IS非手术治疗以支具治疗研究为主(70.4%,69/98),2014年以后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等综合治疗逐步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61.3%,92/150)。研究热点为支具治疗(中心度为0.31)、运动疗法(6篇)、手法治疗(3篇)、导引手法(2篇)、针刺疗法(2篇)等不同形式的非手术治疗。国内发文量前30位研究机构中,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1家,院校5所,综合性康复服务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结论IS非手术治疗研究内容趋于多元化发展,运动疗法、支具治疗、手法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

  • 标签: 脊柱侧凸 保守治疗 运动疗法 肌肉骨骼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骨科临床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42)和对比组(n=42),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不同组别下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有效率为95.24%,对比组康复有效率为78.5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明显、康复效果显著,具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脊柱侧弯 心理状态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特发性脊柱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个案护理要点。方法 对1例小儿特发性脊柱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护理,患儿症状得到缓解,痊愈出院。结论 做好小儿特发性脊柱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柱的症状是患儿出现两个肩不一样高,呈一高一低的状态,走路时的形态也发生异常,女性患儿还有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不对称的症状,还有一部分患儿会出现后背凸起的症状。脊柱主要是由于脊柱椎体变形引起的症状。建议在发现脊柱后,尽早做纠正治疗,以免脊柱严重后,压迫脊髓内神经组织引起严重症状。脊柱患儿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脊柱早期症状主要表现:站姿、坐姿不正常,双肩膀不等高,腰际线不对称,可见腰椎隆起一凹陷等症状。脊柱,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建议到医院骨科就诊,做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脊椎弯曲程度。轻度的弯曲,可以用肩带固定矫正,重度的脊柱需要进行手术矫正。平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躺着时尽量平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单、双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腰椎后路单固定联合TLIF术组(单固定组)48例,腰椎后路双固定联合TLIF术组(双固定组)73例。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腰椎融合节段(L4/5)、融合节段上邻近节段(L3/4)和下邻近节段(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运动范围(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采用腰椎CT评估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1)比较单组与双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假关节翻修率;(3)比较单组与双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4)比较两组无假关节者间,以及单组内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间,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及腰痛VAS评分和OD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8年。术后单内固定组假关节发生率18.6%(9/48),假关节翻修率12.5%(6/48)均高于双内固定组的5.5%(4/73)、1.4%(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698, P值均<0.05)。单组与双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双固定组无假关节者间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L4/5、L3/4和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ROM以及腰痛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内:末次随访时假关节者VAS评分、ODI均大于无假关节者,L3/4 ROM小于无假关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L4/5 ROM假关节者为5.67°±1.12°,无假关节者为0°。而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全腰椎ROM、L5/S1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双内固定融合联合TLIF术可以获得相同的中期临床疗效,但单内固定术式融合节段稳定性相对低,假关节发生率高,影响腰椎运动模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术 假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胸和主胸矫正率对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后路矫正手术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50例AIS患者资料,男12例,女38例;年龄中位数为15岁(14,16)岁(范围13~18岁)。根据锁骨角绝对值>2°、2.5°、3°为肩失衡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肩平衡组与肩失衡组,测量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主胸Cobb角、上胸Cobb角、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等,并计算上胸柔韧性、主胸柔韧性、上胸矫正率、主胸矫正率等指标。对肩平衡组与肩失衡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与术后肩平衡、末次随访肩平衡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对术后肩失衡、末次随访肩失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0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8个月(11,24)个月(范围6~36个月)。按三种标准判断肩平衡,术后肩失衡组患者上胸矫正率均明显低于肩平衡组。在CA绝对值>2°和2.5°的肩失衡标准下,术后主胸矫正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肩平衡组术后主胸矫正率大于肩失衡组。无论是哪种肩失衡标准下均发现术后上胸矫正率、主胸矫正率、主胸与上胸矫正率比值均与术后肩平衡相关。仅在CA绝对值>3°分组中未发现术后主胸矫正率与术后肩平衡的相关性。且三种肩失衡标准下上胸矫正率与肩平衡的相关性更明显(P<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上胸矫正率是术后肩平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当主胸矫正率/上胸矫正率<1.5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肩平衡。但在末次随访中三种肩失衡标准下的分组均未显示矫正率与末次随访肩平衡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是末次随访肩失衡的危险因素。结论Lenke1型AIS患者上胸矫正率、主胸矫正率及其比值与术后肩平衡有相关性,上胸和主胸矫正量相匹配可以保证术后肩平衡,术后上胸矫正量可能是术后肩平衡的保护因素。但对于远期肩平衡,上胸与主胸矫正率的影响不明显,而上胸加重、躯干倾斜、腰弯加重等代偿因素将产生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姿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