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消渴肾病作为消渴的常见并发症,导师南征教授在50余载的从医中对其钻研多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南师强调“毒损肾络,邪伏膜原”,认为毒邪存在于本病的全部阶段,具备痰、瘀、虚、毒等致病特点。在诊治上应以益肾解毒通络为法,辩证求因,审因论治,随证加减,这种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在临床中经常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消渴肾病 毒损肾络 经验
  • 简介:【摘要】“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发现,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特点,在治疗胃脘痛时效果显著。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经验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 标签: 中医药 胃脘痛 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因外伤或肿瘤性疾病导致脾脏受损的情况日益增多。传统观点认为,对于受损的脾脏应予以全部切除,但随着脾脏外科学的日益发展,脾脏的重要生理作用被广泛认识,脾部分切除术越来越被业内人士所青睐。本文总结了对于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一些技术要点,旨在提出见解,总结经验

  • 标签: 脾切除术 部分切除 技术要点 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 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弄得整天身体好累打不起精神,外加饮食不合理,摄入热量过多过多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过度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感觉浑身不舒服,但医院检查无任何临床疾病病理性指征,如果不加干预就发展成病态悔之晚矣,尽早使用中医药辨证施治进行调理,

  • 标签: 亚健康 中医治未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 摘要 ] :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反复性大,治疗棘手,严重者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因此痛经的诊治对改善女性个体健康,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手法按摩 痛经 推拿
  • 简介:[摘 要]胃痛,又称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脾胃病证之一。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徐国强主任中医师主张治疗胃痛应辩清虚实寒热,才好选方用药,以达良效。

  • 标签: []胃痛 病因病机 临床经验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11 月的 9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9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熏蒸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from August 2017 to November 2019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laboratory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laboratory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umig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aboratory indexe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It has high promotion value.

  • 标签:
  • 简介:摘要谷越涛教授诊治眩晕经验颇丰,认为眩晕的发病与肝风、脾湿密切相关,主张从肝脾论治,治以疏肝健脾、开窍止晕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谷越涛教授诊治眩晕的思路与经验加以整理并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 标签: 眩晕 辨证论治 谷越涛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腹阴囊型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阴囊型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超声所见、术中所见及术后效果。结果6例腹阴囊鞘膜积液患儿,5例术前诊断精索鞘膜积液。查体腹股沟至阴囊体积大、张力高囊性包块,透光阳性。超声探查睾丸后上方包块并延伸至腹腔,积液量多,有时可见分隔。囊性包块均自内环口处脱出。2例先将腹腔包块还纳至鞘突管,再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最后经阴囊抽出积液。4例先穿刺针刺破腹腔内囊性包块,将囊液排尽,囊膜还纳至鞘突管后,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后随访10个月至24个月,临床及超声检查,均无再次出现症状。结论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疗腹阴囊型鞘膜积液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鞘膜积液 腹阴囊型 腹腔镜
  • 简介:【摘要】萎缩性胃炎也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量减少,胃粘膜变薄,粘膜基底部增厚,或者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者以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胃粘膜常见慢性病变之一。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高危险因素,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又被称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通过常规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可以明确诊断。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 独特优势,本文将第六批全国老中医继承指导老师刘苏主任中医师有关 香砂六君汤加减 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香砂六君汤加减 萎缩性胃炎 临床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我院康复科专家张大炯主任认为,团体训练是一种为了某些共同目的,将具有相同功能水平的,或接受相近治疗内容的多名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治疗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训练内容,运用协调控制训练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训练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运动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等。本文将从团体作业运动训练、中医养生功法团体训练、吞咽障碍团体操训练、核心肌群运动控制团体训练等 4 项目前张大炯主任主导的团体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团体训练 运动功能 应用效果 展望
  • 简介:摘要肛提肌以上脓肿是肛肠科少见且疑难的疾病,发病急且病情重,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切开挂线术。因这类脓肿位置深、腔隙大,术后仍然会不同程度损伤肛周肌肉,破坏肛门功能和外形,遗留后遗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李华山教授根据30余年的丰富临床经验,结合微创外科理念,创造性地提出直肠内挂线术这一新颖术式,不仅提高了该类脓肿根治率,还极大程度保护了肛门功能及肛周形态的完整性。本文详细总结了直肠内挂线术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的临床经验,以期在临床推广这种术式。

  • 标签: 脓肿 直肠内挂线术 肛提肌以上脓肿 经验
  • 简介:摘要:通过搜集赵学印名老中医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门诊慢性肝病诊治医案,对其进行全面的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符合条件的医案74例。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处理肝阳虚、肝气虚患者的四诊信息及相关检查数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肾细胞癌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5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4例(78.6%),女12例(21.4%)。平均年龄(59.2±10.7)(22~82)岁。临床表现仅有局部症状26例(46.4%),仅有全身症状8例(14.3%),同时合并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12例(21.4%),无症状者10例(17.9%)。肾肿瘤位于右侧35例(62.5%),左侧21例(37.5%)。肿瘤直径平均(10.1±3.8)(1.5~21.1)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2分45例(80.4%),3分11例(19.6%)。术前血红蛋白(118.2±23.1)(72~178)g/L,白蛋白(37.9±5.6)(23~50)g/L,总蛋白(67.7±6.7)(43~81)g/L,血肌酐(111.3±119.6)(32~958)μmol/L。静脉癌栓Mayo分级0级16例(28.6%),Ⅰ级14例(25.0%),Ⅱ级17例(30.4%),Ⅲ级4例(7.1%),Ⅳ级5例(8.9%)。临床淋巴结分期cN0期14例(25.0%),cN1期42例(75.0%)。单纯骨转移5例(8.9%),单纯肺转移16例(28.6%),单纯肾上腺转移2例(3.6%),单纯肝转移6例(10.7%),≥2个部位的多系统转移27例(48.2%)。56例共发现91处转移灶,发生肺转移37处(40.7%),肝转移18处(19.8%),骨转移21处(23.1%),肾上腺转移15处(16.5%)。56例均为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预后评分中危组。采用腹腔镜手术22例(39.3%),开放手术30例(53.6%),4例(7.1%)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Mayo 0级癌栓的手术处理方法同根治性肾切除术。MayoⅠ级癌栓主要采用satinsky心耳钳部分阻断下腔静脉后取栓。MayoⅡ级癌栓需要依次阻断癌栓远心端腔静脉、对侧肾静脉及近心端腔静脉后切开下腔静脉取栓。MayoⅢ级癌栓需要游离肝脏并采用Pringer法阻断第一肝门后取栓。MayoⅣ级癌栓可采用切开膈肌中心腱或直接切开膈肌取栓,或采用体外循环取栓。6例(10.7%)因肿瘤侵犯血管壁切除下腔静脉壁。32例(57.1%)因术前影像学提示肿瘤侵犯肾上腺或发生肾上腺转移行同侧肾上腺切除术。23例(41.1%)行同侧淋巴结清扫术。本组中孤立性转移灶者11例,其中行手术切除孤立性转移灶者8例,未手术者3例。姑息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治疗采用舒尼替尼43例,培唑帕尼9例,阿西替尼3例,索拉非尼者1例。结果本组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26.8±114.9)(108~589)min。术中出血量(1 435.2±1 513.4)(20~6 000)ml,30例术中输注红细胞,平均(1 456.7±832.8)(400~3 600)ml;15例术中输注血浆,平均(700.0±473.6)(200~1 8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6±4.6)(5~26)d。术后1周血肌酐(109.5±98.7)(47~772)μmol/L。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46例(82.1%),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12.5%),未分类肾细胞癌3例(5.4%)。WHO/ISUP 2016核分级1级1例(1.8%),2级20例(36.4%),3级18例(32.7%),4级16例(29.1%)。22例(39.3%)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分级Ⅰ级1例,为伤口感染;Clavien分级Ⅱ级16例,包括因贫血输血5例,乳糜瘘3例,术后肺部感染4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2例,房颤1例,附睾炎1例;Clavien分级Ⅲa级1例,为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Clavien分级Ⅳ级2例,包括术后急性脑梗塞1例,术后肾功能不全1例;Clavien分级Ⅴ级2例,为围术期死亡。56例中5例失访,2例发生围术期死亡,余49例中位随访14(1~3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5.6±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结论对转移性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相对安全有效。对于有临床症状、IMDC预后评分中危组、手术意愿强烈的患者,可选择减瘤性肾切除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联合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 标签: 癌,肾细胞 减瘤性肾切除术 下腔静脉 转移癌 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妥洛特罗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其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间至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中选取 124 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使用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进行妥洛特罗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对比两组患儿血清中炎性介质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可比性差异显著( P < 0.05 );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发现,研究所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 FEV1水平、 FEV1%和 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述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 IL-2、 IL-5、 IL-7、 IL-33炎性介质水平不具可比性差异,经治疗,研究组 IL-2水平高于对照组, IL-5、 IL-7、 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小儿哮喘患者进行妥洛特罗联合氯雷他定方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患儿康复,提升患儿肺功能,调节机体炎症介质水平,安全高效,值得应用。

  • 标签: 洛特罗 氯雷他定 小儿哮喘 临床经验 炎性介质 肺功能 我院儿科于近 2年,在临床应用妥洛特罗联合氯雷他定来治疗小儿哮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总结表述如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后肺间质纤维化的手术指征、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方法2020年2月15日至2020年3月1日分别为3例2019-nCoV感染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分析3例受者的发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时间、手术过程,以及术中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结果3例受者发病时间分别为40、37、39 d,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6、22、27 d,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16、7、14 d。3例切除患肺的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肺间质纤维化。1例受者手术当日死亡,2例受者存活,目前在康复治疗中。39位医务人员术后隔离14 d后无2019-nCoV感染症状,经过2次鼻拭子、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2019-nCoV感染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1个月后,病情无好转,1个月以内的死亡风险大于50 %,2019-nCoV核酸检测转阴,可考虑行肺移植术。术中对医务人员行三级防护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

  • 标签: 肺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侧肺静脉共干是罕见的肺静脉解剖变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肺静脉隔离应根据患者肺静脉解剖特点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本研究探讨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在下肺静脉共干的患者中采用盒式单环消融进行肺静脉隔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1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有房颤消融适应证、左右下肺静脉共干并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患者5例,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所有患者行房间隔穿刺将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送至左心房,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功率模式25~35 W,43℃,流速30 ml/min行盒式消融肺静脉单环隔离。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及术中资料,包括手术并发症、即刻手术效果、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曝光量,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心电资料并记录随访期内并发症。结果阵发性房颤4例,持续性房颤1例,CHA2DS2-VASC评分为3.8±1.8,HAS-BLED评分为1.8±0.6;双侧下肺静脉共干左右缘内径(32.7±1.71)mm,上下缘内径(25.7±4.50)mm,呈椭圆形。经过消融5例患者均达到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手术时间82~188(141.8±33.8) min,X线曝光时间15~46(25.8±13.1) min,X线曝光量277~654(439.6±144.7) mGy。随访6~10个月,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对于下肺静脉共干的房颤患者,采用盒式消融单环隔离肺静脉,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下肺静脉共干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 治疗高危冠心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 25 例为 A 组,选取同期治疗的中低危冠心病患者 25 例为 B 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313.25±20.15min ,明显大于 B 组的 290.14±50.25min ,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18.35±3.16h ,明显大于对照组的 10.25±2.35h ,且在住院时间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A 组中有 2 例患者出现急性心梗, 2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2 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 B 组中有 1 例出现急性心梗, 1 例出现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并发症指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 不同病情危重程度冠心病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能够获取到的疗效也会呈现出一定差异。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但比较容易在术后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此有必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干预。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危冠心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再程调强碳离子放疗(IMCT)对IMRT后局部区域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112例于2015-2018年接受挽救性再程IMCT的局部区域复发鼻咽癌患者,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10例(9%)、26例(23%)、41例(37%)、35例(31%),中位年龄48岁(17~70岁),中位照射剂量为60GyE(50~69GyE)。结果中位随访20个月(5~45个月),共20例患者死亡,42例患者局部复发,2年总生存(OS)率与无局部进展生存(LPFS)率分别为85%与52%。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中Ⅳ期患者OS均显著差于其他患者,未发现与LPFS显著相关的预后因素。治疗期间未见≥3级急性不良反应。≥3级晚期不良反应包括1例口干、2例听力下降、1例大脑颞叶损伤与19例鼻咽黏膜坏死。结论再程IMCT治疗局部区域复发鼻咽癌取得了较好疗效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鼻咽肿瘤/碳离子调强放疗 再程放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半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PIPJ)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笔者对7例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脱位的患者(4例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3例来自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先行伸指肌腱松解,根据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缺损大小,切取半钩骨移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从疼痛、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随访,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4±2.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骨折达到X线愈合标准的时间为(2.7±0.7)个月,6例病例关节面平整。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3±1.1)分和(0.9±0.7)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PIPJ的主动ROM分别为(35.7±11.3)°和(83.6±14.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指PIPJ主动伸直受限(7.1±10.7)°。结论充分的伸指肌腱松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陈旧中节指骨掌侧骨折合并PIPJ脱位患者的术中复位,并有利于其术后早期全ROM的功能锻炼,可以考虑与半钩骨移植术联合应用。

  • 标签: 骨折 钩骨 肌腱松解 近指间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