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了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严重困扰着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一些老人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通常比较狭窄,严重影响血液流通。通过血管支架的方式可以支撑血管,让患者原本狭窄的血管能够顺利流通。以往医用血管支架使用的材料为金属,这种材料带有血栓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出现很好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它具有较好的可吸收性、相容性,首先它能像金属支架一样在短期内起到支撑血管的目的,同时当患者血管恢复通畅以后,这种金属支架能够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有效克服了支架本身的异物性,避免血管再次出现狭窄的现象。

  • 标签: 生物可降解 血管再狭窄 血管支架 生物可降解膜 聚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使用血管 支架来对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方法:运用 2个球囊扩张支架和 1个自膨式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针对 串珠样狭窄病变 从颈内动脉起始部到颅内海绵窦段,放入 3个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术 ,病人的症状完全缓解 。结果:临床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并没有出现脑缺血症状的发生。结果:一次性植入 3个支架,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术 。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血管支架置入术的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8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5枚球扩式肾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血压较术前呈逐渐下降趋势,服用降压药数减少,肾功能-血肌酐稳定.85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1.3±18.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肾动脉再狭窄8例(9.4%),均为无症状性狭窄.无责任血管相关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可有效改善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科的优化护理。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心血管科患者5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优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科的优化护理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价值优秀。

  • 标签: 心血管科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长寿的不断追求,因而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尤其是心血管科,护理人员在任何一个过程中护理知识不扎实,操作不规范,观察不及时,不细致,检查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延长治疗时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水平,降低死亡率势在必行。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水平 对策 
  • 简介:【 摘要 】 本文研究的主要 目的 就是对 心血管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进行分析 , 采取针对性的 措施, 确保 临床医疗 的 安全。 使用的 方法 是 对 我院进行治疗的 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得出的 结果 是在 心血管科护理 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有 医院 本身 、护理人员 以及患者自身 。 最终的 结论 就是 医院 应当 提供配套 的 医疗设备, 对 医院内部管理 加强重视 ,护理人员强化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不安全因素 研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管理体会。方法笔者选取本院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35),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运用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69.09%;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率为92.7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管理,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做事有标准,护理措施有明确流程。这样,医院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可以动态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由于护理服务不断拓展和深化,满足了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得到了病人的认可。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前血管栓塞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2例脑膜瘤,切除术前行血管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ONYX胶、明胶海绵颗粒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颈外动脉系统进行栓塞,未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切除术中发现肿瘤血运减少,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按Manalfe分型Ⅰ、Ⅱ型脑膜瘤病人适合栓塞,尤其是肿瘤直径〉4.5cm,或者是有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颅中窝底及鞍旁脑膜瘤;对于Ⅲ、Ⅳ型,要特别慎重。另外,术中也要注意避免栓塞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科介入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5月来我院心血管科开展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出 96例。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 95.83% (46/48),明显高于对比组 72.92% (35/4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 6.25% (3/48),明显低于对比组 20.83% (10/48)。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采用优质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程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介入治疗 优质整体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作者: 张美云姚美珍刘诚李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内放疗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食管内放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所有患者中仅仅有1例出现轻微的吞咽困难症状、分泌物带血、胸骨后疼痛症状,另两位患者没有异常症状。结论:给予食管内放疗支架植入术患者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让患者得到更为细致的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改善其手术后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管科感染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开展治疗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对患有心血管科感染的70例患者进行收治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在同一时间治疗的患者70例当做对照组,对这两组的治疗手段、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通过详细比较以后,对治疗以后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临床进行统计以后,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患有抗生素感染有52例(7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48例(68.6%),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46例(65.7%);就对照组患者而言,患有抗生素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22例(31.4%),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这两组患者在对比的时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人员在对心血管科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恰当的药物,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同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有18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本科在护理管理方面护理理念相对滞后,有15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患者遵医行为差,护理监督不到位。有5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有12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护患交流沟通欠缺。问卷调查中显露出了心血管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完善心血管科护理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添砖加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心血管科的护理风险进行相应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风险的评估,提高风险管理,实施有效防范措施,降低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3%;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后,优良率为84.3%。观察组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病人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正常来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人员是老年人,所以其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特点,首先病情具有很高的复杂程度,突发状况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这其实也给临床上的护理和用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断改善护理情况、提高用药的安全才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最大的帮助,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其实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护理和用药两个方面针对心血管科护理管理工作展开论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心血管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以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开展分析,并研究使用药物情况和随访1年结果。结果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结论在心血管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 标签: 心绞痛 治疗效果 临床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