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1月2日-2018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急诊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8.01±4.05)mm、左室射血分数(49.15±8.95)%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事件发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经桡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术的患者300例,均实施细心的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经桡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术的患者300例,均顺利出院,其中行支架植入术患者9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0.0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介入术需精心的临床护理配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本文深入的对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7年一整年期间所救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 100例,为研究对象展开此次研究。将 10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用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 50例患者。对照组的 50名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以往的保守药物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新型的介入治疗方式,分别对组内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 1年内患者生存率,和患者治疗后的总体感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48/50),患者 1年生存率为 98%( 4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82 %( 41 /50),患者 1年内生存率为 74%( 37/50)。对于治疗后的患者总体满意度来说,治疗组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满意度。结论 对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手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从当前的研究来看,介入治疗对提高治疗总效率,患者 1年内生存率,患者治疗后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迟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50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A、B两组(n=25)。A组进行延迟介入治疗,B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比较各组的LVED等指标。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比B组的7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治疗后的LVDD以及LVED指标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延迟介入治疗,可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整体疗效,促进心功能损伤症状缓解。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延迟冠脉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入院号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干预在经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并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23/24)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0/23)86.9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4)4.17%显著低于对照组(5/23)21.74%(P<0.05)。结论在急诊行介入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及预后效果显著,辅助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冠脉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介入治疗患者脑利钠肽变化的具体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皮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者患者手术前后的脑利钠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脑利钠肽浓度降低水平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经皮介入治疗患者的脑利钠肽浓度降低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与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急性心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实验组进行桡动脉介入治疗,而对照组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手术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86%,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缩减治疗时间,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桡动脉冠脉 经股动脉 治疗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皮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PCI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4)接受常规干预研究,观察组(n=54)在常规干预研究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SAS评分为50.03±4.38分,对照组为55.27±4.59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39.45±6.23分,对照组为47.88±7.15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SDS评分为50.21±5.29分,对照组为54.06±6.1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43.76±5.93分,对照组为48.58±5.89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91%,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PCI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疗效和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病变的实际疗效以及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复杂病变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100例有相似病变特征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当,数据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更短,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结论在治疗复杂病变过程中应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与穿刺有关并发症,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复杂冠脉病变 冠心病 经桡动脉介入 经股动脉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经桡动脉介入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与传统的股动脉入路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桡动脉的内径相对较小,极易发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痉挛是引发手术操作时间延长、桡动脉闭塞、动脉内膜损伤、患肢疼痛、穿刺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 标签: 桡动脉冠脉介入 桡动脉痉挛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探讨。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共心血管内科共采用心血管内科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对象56例,纳入观察组。同期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中度狭窄不稳定心绞痛并未采用手术处理对象171例,纳入对照组。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急性心力衰竭、致死性心力衰竭、急性综合征、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在心血管内科具有较好的诊治价值,可以评估血流对远端心肌缺血的影响,评估病变严重程度,进行手术处理,可以改善预后,减轻心肌损伤。

  • 标签: 冠脉介入 心血管内科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在急性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中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介入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术后心血管疾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实验血流分级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术后30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4.44%,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TIMI3级比例为86.67%,对照组为71.11%,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有效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介入术中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行介入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路径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为4.5%(2/44),对照组为15.9%(7/44),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术中,实施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选择临床自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取的60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临床手术,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手术,分析临床两组患者之间所出现的护理风险。结果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提升临床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也需要同时提升临床医院人员的责任感。将护理人员主动发现手术内的安全隐患,并且采用良好的对策解决,减少手术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冠脉介入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压迫止血器,在此操作下,观察组结合介入上肢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6h术侧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疼痛、肿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波动值、疼痛评分及术侧指围分别为(0.27±0.10)、(1.03±0.21)分、(0.16±0.04)cm,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应用于介入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止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冠脉介入术后 介入上肢垫 压迫止血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Wellens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术救治效果。方法本院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Wellens综合征的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结果术后3小时心电图(图3)图形改变不明显;因患者术后第2天要求出院,未能复查心电图。结论Wellens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术救治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Wellens综合征 冠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在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和研究组(替格瑞洛)各43组。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周、1个月研究组患者ADP诱导的I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冠状介入治疗中的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且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替格瑞洛 冠脉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