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42.86%)、有效14例(50%)、无效2例(7.14%),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5例(17.86%)、有效15例(53.57%)、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71.4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恶心,1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2例恶心,2例呕吐,3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冠脉介入 冠心病心绞痛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0)患者通过单纯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n=30)患者通过介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一年之后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4/3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年后的存活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一年后的存活率为80.0%(24/3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ESV、LEDV、BNP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明显比对照组要高,而LESV、LEDV、BNP水平、NIH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的BNP水平,改善心室重塑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具体应用与体会。方法纳入单位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编号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联合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干预后各组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围术期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改善负性心理状况,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开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2018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3例肾移植患者,对一般资料、造影、介入治疗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及冠造影复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肾移植患者均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3例患者造影前和造影后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造影剂肾病。结论对肾移植患者进行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显著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肾移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剂肾病
  • 简介: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一些疾病也已经得到了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难以根治,例如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于介入手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发展与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一些疾病也已经得到了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难以根治,例如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于介入手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发展与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急诊介入手术中的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诊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在介入手术中给予护理配合与观察,总结护士在急诊介入手术中的配合方法,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2例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有29例顺利进行介入治疗,2例患者由于病情不稳定,无法实施急诊介入手术选择择期手术治疗。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室速室颤,1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均得到有效控制,转危为安,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护士在急诊介入手术中的配合直接关系着手术成功率,其对于缩短急诊手术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士 急诊冠脉介入手术 配合方法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与经皮急诊及延迟介入(PCI)治疗近期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120例,病例选取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即刻PCI治疗,C组采用延迟PCI治疗,对比三组疗效。结果A组的再通率为57.5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C组的再通率为95.00%,(P<0.0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疗效明显,而延迟PCI治疗法的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与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冠状动脉患者15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造影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A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冠状动脉CTA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相符度;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与造影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检查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建立、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行介入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常规路径护理)、观察组(n=48,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导管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建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入导管室时间、提高患者安全性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并发症
  • 作者: 斯日古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摘  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意义。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各25例,观察对照组(施以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加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68.00%)高,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6月心功能指标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优越,P<0.05。治疗后6月,研究组LVEF指标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LVDD与LVED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率(36.00%),比研究组(8.00%)高,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5.5%(P<0.05)。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I,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经皮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5±2.7)mm、(53.5±2.7)mm、48.9%;对照组分别为(47.9±2.4)mm、(59.3±3.5)mm、40.8%,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5.65±4.56)分、(91.56±3.12)分、(88.58±3.57)分;对照组分别为(68.32±3.58)分、(74.13±4.18)分、(76.42±4.63)分,P<0.05。结论直接经皮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冠脉介入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肝素与比伐芦定的抗凝方案选择为热门话题,PCI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研究就出血风险、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等并发症的风险各持己见,减少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比伐芦定的延迟注射、高效P2Y12抑制剂、药物涂层支架的更新等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其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标签: 经皮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芦定 肝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该次主要对不同剂量替罗非班与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NST-ACS)患者的效果与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并已确诊的(NST-ACS)患者15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差异平均分为3组,即A组(常规治疗+PCI),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量替罗非班),C组(在A组治疗前提下给予半量替罗非班)。对比3组疗效。结果B组治疗的总疗效100.00%与C组的96.00%高于A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但B、C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ACS患者经半量替罗非班结合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提高治疗的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该次主要对不同剂量替罗非班与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NST-ACS)患者的效果与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并已确诊的(NST-ACS)患者15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差异平均分为3组,即A组(常规治疗+PCI),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量替罗非班),C组(在A组治疗前提下给予半量替罗非班)。对比3组疗效。结果B组治疗的总疗效100.00%与C组的96.00%高于A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但B、C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ACS患者经半量替罗非班结合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提高治疗的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