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接诊的4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代谢情况。结果研究组创面局部组织琥珀酸脱氢酶(SDH)要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乳酸脱氢酶(LDH)则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PO2)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同时研究组在二氧化碳分压(PCO2)、酸碱度(PH)及乳酸(Lactae)含量等方面与对照组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面组织氧含量要明显比常规换药治疗更为丰富,组织代谢更加活跃,患者康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引流 创面组织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电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8例电烧伤患者的植皮区和供皮区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18例电烧伤患者11例植皮区创面行1次VSD治疗7天后直接上皮化愈合。7例供皮区创面术后8天除1例潮湿未愈合创面外其他均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中注意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调整适宜的负压、持续冲洗以充分引流,同时密切观察局部创面皮肤血运及引流的情况,做好心理干预和饮食护理是保持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电烧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多种创面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10例因外伤致多种开放性创面患者,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23-45岁,平均30岁。受伤部位;足背毁损伤2例,跟骨开放骨折2例伴大面积皮肤缺损或坏死,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2例,髋部挤压伤1例,小腿外伤性性滑膜囊肿1例,小腿开放骨折皮肤坏死1例。创面大小为8×10-20×25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0天,平均为6天。所有患者都应用VSD技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获得4-8个月的随访。平均6个月。1例外伤性囊肿直接缝合,9例经中厚皮片覆盖创面创面愈合时间为24-45天,平均为28天,植皮成活率为优,皮肤恢复程度为良。本组患者更换VSD次数为1-5次,平均为2.8次。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结论应用VSD技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引流术 滑囊囊肿 骨折 开放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治性创面疗效及其临床护理。方法临床统计了11例难治性创面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同时行护理服务,观察患者创面生长情况,统计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结果11例难治性创面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0d,36d和45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治性创面为植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临床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治性创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治疗骨科感染创伤面的作用和护理心得。方法为194例有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下肢感染创伤面病患采取负压封闭引流进行理疗,7至14天后,对于创伤面游离组织直接缝合伤口。结果95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2例病人的骨外露较多,实施3至4次负压封闭引流,创面新鲜后进行植皮术后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方面成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术后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碱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碱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磺胺嘧啶银组30例和VSD组30例,年龄分别为(36±8)、(35±10)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2±2.0)%、(8.5±3.0)%体表总面积。入院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给予清创后常规磺胺嘧啶银换药治疗,每日换药1次;VSD组患者给予清创后持续VSD治疗,将负压设置为-10.67 kPa,每6~8天更换1次负压材料。治疗第1、4、7天,收集磺胺嘧啶银组患者创面渗出液和VSD组患者创面引流液,采用便携式pH计行pH值检测并统计渗出液/引流液量;治疗7、14、21 d后,计算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治疗14 d内每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2组患者医疗费用、出院时满意度评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1)治疗第1、4、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pH值分别为9.75±0.59、9.01±0.46、8.13±0.28,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9.35±0.62、8.18±0.18、7.58±0.09,t=2.03、6.80、7.56,P<0.05或P<0.01。治疗第1、4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分别为(553±83)、(239±65)mL,明显多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440±77)、(175±49)mL,t=3.44、2.24,P<0.05;治疗第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为(21±8)mL,明显少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149±44)mL,t=-12.61,P<0.01。(2)治疗7、14、21 d后,VSD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6)%、(74±10)%、(92±3)%,均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的(25±3)%、(59±6)%、(77±6)%,t=7.07、5.59、7.09,P<0.01。(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相近;治疗7 d后,VSD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8.75、-8.04,P<0.01)。(4)VSD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4.28、-7.56,P<0.01),患者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t=10.91,P<0.05)。结论VSD技术应用于临床碱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残留碱液的去除,减轻碱液对皮肤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去除炎症介质,减轻换药疼痛,降低治疗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烧伤,化学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碱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骨创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确诊后给予常规引流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确诊后给予VSD技术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制的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5.0%,治疗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治疗满意度为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VSD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面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式引流治疗骨创伤,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缩短患者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式引流护理干预骨创伤创面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64-01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护理要点及效果,进而得出结论VSD治疗损伤创面可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保持有效负压,严密观察创面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做好营养支持,是VSD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骨创伤负压引流患者35例,对其护理情况进分析。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方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对骨创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护理,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避免创面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创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186例骨创伤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发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创伤创面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45例电烧伤清创后创面,培养创面肉芽组织,后期自体皮移植封闭创面。结果45例患者全部创面愈合出院,创面愈合时间最短17天,最长50天,平均29天,截肢5例。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减轻创面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电烧伤后组织渐进性坏死,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植皮成活率,对部分深度电烧伤可替代传统皮瓣移植,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电烧伤 VSD 自体皮移植
  • 简介:【摘要】骨创伤往往会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及感染等并发症[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清刨、换药、固定及修复等,不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患者痛苦多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2]。负压闭式引流治疗保证局部血液循环良好、有效恢复创面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创伤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碱烧伤创面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按照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所选入患者为5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所接诊,通过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取其中的2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则以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观察组均存在有优势,P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碱烧伤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40例2022年3月-2023年3月接诊的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20例。其中,常规换药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方案下患者创面愈合用时更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接受治疗前检测两组细菌培养结果及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于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于研究组方案下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创面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疼痛能够得到较大的缓解,减少其分泌物细菌指标,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慢性创面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感染创面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30例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感染创面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6.67%低于对照组(6/15)40%,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VSD) 感染创面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6例创伤性皮肤缺损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通过二期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后均愈合。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保持有效负压,严密观察创面情况,保持引流通常,同时做好营养支持,是VSD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皮肤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80例下肢软组织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40人。B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相较于B组,A组治疗疗效更好,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创伤,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减少临床不良症状,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软组织创面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损伤创面的愈合机制。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因外伤导致的严重软组织损伤伴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伤后均于8 h内进行急诊清创手术,清创后按奇偶数法随机分为VSD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分别于第1周和第2周取2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患者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2巨噬细胞表达量的差异。结果VSD组第1周和第2周伤口创面肉芽组织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第1周肉芽组织内M2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肉芽组织内M2巨噬细胞的含量与传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是治疗大面积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创面VEGF的表达量,加速M2巨噬细胞向创面的迁移,从而使伤口加速愈合。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2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