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心内科护理应用协同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4 月间,我院收治的 86 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43 例)、研究组( 43 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协同护理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5.35% )相较于对照组( 74.42% )也有明显提高,组间对比有差异( P<0.05 )。 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中,合理实施协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能力,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 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 护理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协同护理模式的运用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表现。方法:截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19 年6月诊治的心内科疾病病人共124名,任意划分成普通组与对比组,每组人数各为62名。普通组病人利用一般的心脏内科护理方式,而对比组的病人实施协同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期的平时生活行为能力与自我护理能力,对两组病人有关症状的好转现象进行评价。结果:在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ADL评分与ESCA评分都出现了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肾内科护理中分析协同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5月肾内科住院的 8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协同护理。结果:观察组护患关系明显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与并发症出现率都远低于对照组,能正常工作的病人比例显然高于对照组。结果:协同护理管理可显著减少肾内科病人的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与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肾内科 协同护理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专科护理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深入教学医院调研基础上,指出护理协同育人应重视医教协同宣传,明确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 标签: 医教协同 护理教育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学校依托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搭建医教协同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协商机制,建立专业融合产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工作岗位任务融合课程教学任务的改革机制。实施校院“双聘、双管、双考核”,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共同享有双方教学资源。

  • 标签: 护理 医教协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 2018年 7月 -2019 年 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 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和协同组,每组各有患者 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措施,协同组患者执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行为能力( ADL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 ESC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病相关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 ADL评分以及 ESC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协同组患者干预后 ADL评分以及 ESCA评分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协同组患者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 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促进疾病尽早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 方法 : 选取时间段为 2018.12 月 ~2019.12 月期间,因心脑血管疾病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 150 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患者。对照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措施下的 ESCA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和 ADL (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ESCA 评分和 ADL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ESCA 评分和 ADL 评分改善情况更佳,(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 98.66% ,对照组为 85.33%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患者予以协同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为研究时段,抽取72例帕金森病患者参与研究,依照护理措施不同分组,各3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检验研究中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35/36)比较,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78%(28/36)较低,两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予以协同护理模式,使患者的各项护理、管理能力提升,并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

  • 标签: 帕金森病 协同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 150例,将 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75例实验组与 75参照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协同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老年糖尿病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64例(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随机分为协同护理的观察组(32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血糖水平及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水平低,疾病知识知晓评分高,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协同护理 老年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8例,组织分组护理活动,常规组(入院顺序号为奇数)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入院顺序号为偶数)实施协同护理,以统计学软件录入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数据和护理满意度数据,分析护理结局。结果 护理干预后的常规组患者空腹血糖(7.5±0.4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9.7±0.2mmol/L)和实验组(5.8±0.3mmol/L、7.4±0.1mmol/L)对比都显示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协同护理 老年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内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3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 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疾病管理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无较大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疾病管理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中开展协同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帕金森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协同护理这种护理方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的 20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并且将这些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 10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并且实施自己设置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SAS, SDS来进行评价测量。护理方法改成协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改变了护理方法之后治疗仪从性的评分依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的应用中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还能够极大的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其他的不良情绪。

  • 标签: 协同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在开始研究之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在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协同护理模式用于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黄斑变性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时间的吸纳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普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结果: 通过对两组黄斑变性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协同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方面提升在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对比结果协同护理模式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黄斑变性是困扰患者的视力疾病,为患者提供协同护理模式,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黄斑变性 护理效果 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行以协同模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 6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30例)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 30例)行以协同模式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来说,协同模式护理的应用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协同模式 ;癌症晚期 ;疼痛 ;护理效果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疼痛属于常见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对于此则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1]。本文对此予以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桃江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 6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所选患者预计生存期在 6个月及以上,排除骨转移、颅内转移、精神疾病等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30例)中,男 22例,女 8例,年龄 40~ 70岁,平均( 55.89±10.15)岁 ;研究组( 30例)中,男 20例,女 10例,年龄 42~ 71岁,平均( 55.90±10.22)岁 ;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 30例)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 30例)行以协同模式护理:①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讲解,并对治疗期间注意事項进行告知,对患者及其家属疑问予以耐心解答和说明。②通过与患者交流,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了解,并为其提供信息支持,列举成功案例,查阅相关资料,改善其不良情绪。③在协同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主体,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指导,对其饮食、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予以指导及护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分值 0~ 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②生活质量:通过 WHO制定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涉及到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 SPSS 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 x±s)、( %)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 t值、 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 P<0.05,则表示有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研究组疼痛评分为( 6.44±1.05)分,对照组为( 6.52±1.11)分,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为( 3.88±1.05)分,对照组为( 5.03±1.19)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理领域评分为( 13.63±1.98)分、心理领域评分为( 12.51±1.80)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为( 12.94±1.85)分、环境领域评分为( 13.43±2.15)分,对照组分别为( 12.20±1.92)分、( 11.07±1.82)分、( 11.75±1.83)分、( 12.03±1.88)分,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对于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来说,临床护理的关键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现阶段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患者护理需求相适应。协同模式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其以责任制护理作为前提,使患者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患者参与健康管理,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能力 [2]。在协同护理中,护理人员起到教育、支持以及协调作用,关键是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这一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沟通,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 [3]。另外让患者集中精力参与健康管理,转移注意力,可以降低神经元不良刺激,使癌症疼痛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据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协同模式护理的患者在疼痛评分以及生活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协同模式的应用效果更佳。    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来说,协同模式护理的应用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宝英 .中医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在癌症晚期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 19): 136-138.     [2] 何复 .协同干预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 05): 655-656.     [3] 陈璐,张书颖,温丽丽,等 .医护协同模式在癌症晚期患者姑息治疗中的应用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09( 07): 126-127.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行以协同模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6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行以协同模式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协同模式 癌症晚期 疼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心血管疾病者协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市医院 2017-07—2019-07期间心内科治疗的 10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54,予以协同护理)与对照组( n=54,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在护理干预后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 74.0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 90.74%,研究组更高( 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打造和谐医患、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增强患者心功能,促进临床有效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血管疾病 心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为老年糖尿病护理时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 方法 将本院自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的 64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日期进行分组,每组 32 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护理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值和餐后 2 小时血糖值。 结果 护理之前,参照组与护理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 2 小时血糖值没有明显的差别( P > 0.05 ),护理之后,护理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 2 小时血糖值明显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改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老年糖尿病 血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