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侧方修复手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以侧方行再造手指术的40例手指缺损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0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0例,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评价组间服务满意度。结果: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同蒂趾背甲皮瓣 趾侧方皮瓣 修复 手指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横行V-Y推进修复腓侧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对20例患者的腓侧的供区采用横行V-Y推进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8~52)岁。先将腓侧供区缝合缩小创面,剩余创面的横行宽度0.4~1.6 cm,创面的面积为0.5 cm×0.8 cm~1.6 cm×1.8 cm。随后采用横行V-Y推进修复缩小的创面。V-Y横行推进距离0.2~0.8 cm,切取的面积为1.0 cm×1.4 cm~1.8 cm×2.4 cm。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V-Y推进成活情况,切口有无感染,外形、质地、纹理及感觉,有无疼痛,供区对冷耐受性,供区瘢痕情况,供区外观、感觉及屈伸功能,供区有无特殊不适以及是否影响行走等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18(平均14)个月, 横行V-Y推进全部成活, 供区切口无感染,切口I期愈合。外形、纹理及质地与对侧相同位置皮肤接近, 横行V-Y推进及供区TPD均为4~7 mm。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供区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6分。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的瘢痕平均为0.2分,供区瘢痕平均为1.2分。供区外观与对侧外观无明显差别,V-Y推进及供区均无疼痛等不适,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采用横行V-Y推进修复侧小面积腓侧供区,可获得满意的修复外形及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V-Y推进皮瓣 趾腓侧皮瓣 供区
  • 简介:摘要拇指末节脱套伤作为手外科常见的损伤,脱套组织往往毁损严重缺少再植条件,往往采用残端修整、局部覆盖、游离第2再造等方式治疗,不可避免的造成末节指骨短缩、整个足趾的牺牲和修复外形欠佳等后果。被认为是治疗此种损伤的首选术式,但是传统切取足趾范围过大,供区并发症多。2010年4月,我院采用和第2胫侧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1例,随访10年,患者拇指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甲瓣 拇指再造 拇指脱套伤 修复
  • 简介: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躅侧皮肤缺损时,常常伴有肌腱、趾骨和关节的外露,此时创面的覆盖是修复重建外科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采用短缩截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以牺牲重要足趾为代价,必然会影响足的外观和功能。应用交腿等带的方法,虽然能获得创面的覆盖,但是存在需要二次手术、术后固定姿势不适等问题。应用游离移植覆盖的方法存在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的缺点。

  • 标签: 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第二足趾 背侧 躅趾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第1跖动脉-第2胫侧动脉一串联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5月,采用第1跖动脉-第2胫侧串联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致伤原因:挤压伤4例,重物砸伤2例,热压伤2例。患指位于示指4例,中指2例,环指2例。缺损范围2.0 cm×2.5 cm~2.5 cm×3.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或肌腱外露,伴指骨骨折3例。急诊手术3例,亚急诊手术5例,于伤后3~5 d进行。切取范围2.0 cm×2.5 cm~3.0 cm×3.5 cm;供区直接缝合3例,植皮5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情况、质地、感觉及关节自主活动度(TAM),及足部供区恢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2.0~5.5 h,平均3.5 h;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全部成活。8例患者获随访3~20(平均8)个月:外观饱满,质地柔软,弹性良好,与周围组织相似度高,TPD为6~15 mm,平均8 mm;手指屈、伸功能良好;足部供区切口I期愈合,行走及跑跳正常,无疼痛不适。结论应用第1跖动脉-第2胫侧动脉串联修复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简化血运重建,手术效果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 标签: 串联皮瓣 第1跖背动脉 第2趾胫侧动脉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筋膜或者腹部带修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数表法),各50例。研究组采用指筋膜修复术治疗,参照组采用腹部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手指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点辨别试验距离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指耐磨率高于参照组,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筋膜修复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

  • 标签: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第2胫侧动脉(简称动脉)与第2胫侧底固有动脉(简称底动脉)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9~59(37±10)岁,清创后缺损面积1.5 cm×1.2 cm~2.6 cm×1.8 cm。根据对缺损手指采用的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动脉组(12例)和底动脉组(15例)。动脉切取面积为1.5 cm×1.2 cm~2.5 cm×1.6 cm,底动脉切取面积为1.7 cm×1.3 cm~2.6 cm×1.8 cm,对供区创面行同侧小腿内侧全厚片移植,将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患者动脉口径、切取时间及术后2周成活情况与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第2供区与手指受区瘢痕情况进行评分,采用Michigan手概况问卷(MHQ)中的外观与自我满意度2个子量表对患指进行评价。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动脉组患者动脉口径为0.35~0.80(0.56±0.14)mm、切取时间为(14.0±2.7)min,均明显短于底动脉组的0.80~1.35(1.02±0.16)mm、(19.7±3.4)min(t值分别为7.81、4.79,P<0.01)。术后2周,2组患者受区均成活。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2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TAM、第2供区和手指受区瘢痕的VSS评分及患指MHQ中外观与自我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底动脉动脉解剖层次浅,手术切取时间短,能够保留底固有动脉与底固有神经,减少供区的损伤。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肤 软组织缺损 趾背动脉 创面修复
  • 简介:mu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伸、跖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作用,修复mu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mu的创面可用植皮、传统带、邻岛状及游离等术式修复,但常由于这些术式各自的某些条件限制,如:局部无感觉,当摩擦、受压时易溃疡;面积小,无法覆盖整个创面;需吻合血管,手术难度大等,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自1995年1月始,我们依据第1跖动脉的解剖学特性,设计其逆行岛状修复mu,临床应用6例,全部成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创面 动脉 修复 临床应用 术式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岛状修复(足母)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岛状修复(足母)端缺损10例.结果术后10例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外形、质地、色泽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达11~14mm.结论应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岛状修复(足母)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第1跖背血管 逆行岛状皮瓣 (足母)趾趾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联合对侧腓侧再造II度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手指末节缺损的患者8例。选择髂骨取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根据具体需要切取一侧联合对侧腓侧,通过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取的供区可植皮或局部修复,取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对再造指及供区的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再造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TPD为5~10 mm。供区存在趾甲缺失,两侧整体外形恢复良好,底皮肤完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的恢复伤指的功能和外形,避免足趾底感觉皮肤的缺失过多,减少对的损害,对足行走功能影响小,是一种末节手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瓣 腓侧皮瓣 指缺损 再造
  • 简介:足[足母]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伸、跖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重要作用。修复[足母]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自1995~2007年我科采用第一跖动脉逆行岛状修复足[足母]创面17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足母]趾 第1跖背动脉 创面 护理 第一跖背动脉
  • 简介:我院于2000年5月~2004年3月,应用以第2跖动脉为轴的微型岛状修复足部蹼缺损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科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3~56岁.受区创面:左侧1、2间及3、4蹼各1例,右侧1、2蹼2例,2、3间及3、4蹼各1例.供区:均为以第2跖动脉为轴的微型逆行足岛状.6例均为足部蹼良性肿物患者(肿物较大,冷冻等疗法不宜者),其中2例先行激光治疗后局部皮肤坏死缺损.面积1.0cm×1.5cm~2.5cm×3.0cm.

  • 标签: 第2跖背 动脉微型 岛状皮瓣 手术修复 足部趾蹼缺损 足趾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指筋膜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14例指腹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7~63岁,平均49岁。指腹缺损创面面积1.6 cm × 1.4 cm~2.5 cm × 1.6 cm,以患指侧筋膜为部设计,旋转点不超过中节指骨的中点水平。倒L形切断远侧指间关节水平筋膜组织后翻转筋膜,修复指腹缺损。近节供区以前臂全厚片移植修复。记录术后存活情况,随访观察外观、两点辨距觉,根据关节总活动度法对手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4例全部成活,大小1.8 cm × 1.6 cm~2.7 cm× 1.8 cm,其中1例远端出现水泡,抽液换药后自行愈合。14例均获得5~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外观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外观满意,末次随访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5例。两点辨距觉8~11 mm,平均9.9 mm。结论改良指筋膜切取简单、重建效果满意,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指动脉
  • 简介: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动脉及指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动脉的终末支指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分支在指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设计成逆行岛状.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动脉蒂 指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跖-动脉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设计应用第1跖-动脉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11指,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3例采用第1跖-第1动脉供血,8例采用第1跖-第2动脉供血;对3例指腹创面残留的患指修复创面同时桥接了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1例合并屈肌腱缺损切取时携带第2短伸肌腱。术前应用CDU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 I型,面积为1.5 cm×5.0 cm~3.0 cm×8.0 cm,供区采用小腿全厚片加压植皮。随访资料来自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1例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TPD为5~11 mm,平均8 mm。足部供区创面I期愈合10例,1例植皮近蹼处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不妨碍行走,无破溃发生。结论应用第1跖-动脉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覆盖创面的同时可携带肌腱、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第1跖背动脉 趾背动脉 外科皮瓣 手指 指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岛状(旋转门)修复耳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旋转门治疗耳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耳郭形态和功能较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肿物无复发;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耳后皮下岛状旋转门修复耳腔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易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耳郭 耳甲腔缺损 耳部重建 局部皮瓣 皮下蒂岛状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