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手指缺损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35例手指缺损患者为对象,均接受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患指与健侧对应指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患指功能评分与健侧对应指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手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再造与修复方法。

  • 标签: 游离足趾移植 再造修复 手指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手指单纯皮肤缺损在临床非常多见,修复方法较多。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7月用旗帜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50例,全部成活,经6~12个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指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术后随访
  • 简介:摘要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对于长期从事有关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手指皮肤缺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方式,更多的是偏向于用显微外科修复。通过显微外科修复,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对受损的手指皮肤进行治疗。本来就对手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进行详细的说明,从手指皮肤缺损的概念出发,对其修复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其后期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手指 皮肤缺损 微外科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保护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0例36指,效果满意。结果本组30例36个皮瓣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指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 简介:自2003年1月-2006年5月,我院应用不同足趾不同部位的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部分组织缺损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18~45岁,平均31.5岁。损伤部位:食指13例,中指7例,拇指5例,环指3例。其中甲根部以远指体缺损9例,部分甲床及侧方缺损7例,指腹缺损6例,指体中部节段性组织缺损4例,脱套伤2例。指腹及侧方缺损面积为1.2cm×3.0cm~1.5cm×3.5cm。

  • 标签: 手指组织缺损 移植修复 组织瓣 游离 足趾 指腹缺损
  • 简介:我院于2003年6月收治1例左手因梳棉机绞伤患者,食指Ⅳ°缺损,拇、环指指腹缺损,中指掌侧皮肤缺损,利用四块游离组织一期修复获得成功,现将其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游离组织 手术修复 手指缺损 护理措施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现状及其治疗进展,为临床上此类损伤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指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和"digital artery defect""soft tissue defect"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EMbas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2月关于伴有指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的文献。共检索到文献632篇,排除无法获得全文、内容不符、重复性及低质量文献,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穿支皮瓣的广泛应用、医患对修复的结果要求提高及修复理念的不断改进,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方式逐渐由创伤较大的血管移植联合皮瓣转移覆盖、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等方式,向创伤小、疗效好的flow-through皮瓣方式发展,达到了在较小医源性损伤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的目的。结论flow-through穿支皮瓣兼具穿支皮瓣和桥接指固有动脉的优点,通过一次手术即可有效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符合当前修复重建的理念,具有最大的经济性,是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损伤创面的最佳方式。

  • 标签: 指损伤 动脉损伤 软组织损伤 flow-through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几种方法1腹部皮瓣2v-y推进皮瓣3顺行岛状皮瓣4指根部岛状皮瓣5邻指皮瓣6皮神经营养皮瓣7游离皮瓣在不同人群不同伤情中的应用。结果所有皮瓣成活,外形满意,大部分皮瓣感觉良好。结论带神经皮瓣修复皮肤缺损质地结构与患处相似,感觉恢复良好,是修复末节指端的理想材料,值得在基层推行。

  • 标签: 手指末节组织损伤 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皮瓣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瓣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皮瓣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皮瓣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皮瓣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邻指带血管神经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邻指带血管神经皮瓣共修复16例共18指末节部分缺损病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18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功能满意。[结论]应用邻指带血管神经皮瓣修复手指末节部分缺损,具有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荐。

  • 标签: 手指末节 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静脉皮瓣 前臂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指末节的外伤性缺损多为切割伤或碾压伤,常常伴有指甲缺损,虽然创面不大,但想完美修复很困难。2005年7月~2007年9月,我们根据手指缺损的情况在躅趾设计以跖背动脉或趾底动脉为蒂,躅甲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及指甲缺损7例,再造手指及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形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指缺损 手指末节 再造手指 指甲 皮肤 修饰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指皮肤缺损患者采取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巴彦淖尔市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84例共117伤指,根据患者的修复部位与皮瓣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手术治疗,统计术后皮瓣成活率以及伤指皮瓣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84例患者117伤指中,术后皮瓣成活率为97.44%(114/117),皮瓣坏死率为2.56%(3/117);术后伤指并发症发生率为2.56%(3/117)。术前伤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集中在S0~S2+级,术后伤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集中在S3~S4级,术后伤指皮瓣感觉功能较术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手指皮肤缺损患者进行显微外科修复治疗可达到理想的修复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皮瓣感觉功能的良好恢复。

  • 标签: 手指 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修复
  • 简介:指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多见,临床外科医师多数不够重视,采用简单的截指处理,但不符合对外形美观和功能的更高要求.随着人们对手指损伤后外形美观和功能恢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自1993年9月~2001年9月应用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共19例25指,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皮瓣 指端软组织缺损
  • 简介:  我院自2001年始设计并应用邻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合并中末节指体缺损伴有肌腱,骨外露33例37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修复手指 动脉顺行 岛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饰性再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收治129例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伴骨或(和)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17~59)岁。甲基质缺损0.4 cm×1.1 cm~1.8 cm×2.0 cm,骨缺损长度0.4~1.8 cm,软组织缺损1.6 cm×1.8 cm~3.2 cm×4.8 cm,采用清创游离趾组织瓣修复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77例趾腓侧皮瓣供区中17例直接关闭创面,60例缩小创面后10例采用植皮、28例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22例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52例甲瓣供区创面中49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3例趾甲基质全部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2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有无坏死,皮瓣外形、纹理、质地,再造拇、手指甲板外观,再造拇、手指指腹TPD,皮瓣瘢痕及对冷耐受性,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手指指骨骨愈合时间;供区趾外观、感觉、对冷的耐受性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8~24)个月,术后128例皮瓣成活,1例趾腓侧皮瓣发生皮瓣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愈合良好。再造拇手指外形、纹理、质地及甲板与健侧拇、手指接近。再造拇、手指参照Zook指甲修复评定标准,优127例,良2例。再造拇、手指指腹TPD为4~10 mm,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再造拇、手指的瘢痕平均为0.6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再造拇、手指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所有患者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27例,良1例,中1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拇、手指指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2个月,无骨吸收、感染、骨不连及应力性骨折。供区趾长度与对侧趾无差别。除了趾甲根为供区外,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多数差别不明显。供区趾趾腹TPD 4~8 mm;趾VSS评分平均为1.4分,VAS评分平均为0.7分;趾趾骨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趾修饰性再造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是一种值得推荐理想的方法,既可以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获得拇、手指良好的外观及满意的功能,又不会损失趾长度,对供区趾外形、感觉影响较小,且对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 标签: 拇指 手指 修饰性再造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手指甲床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手指甲床组织缺损25例25指,其中拇指6指、示指8指、中指6指、环指4指、小指1指。术后1个月拆除整个人工真皮,随访观察甲床再生和指甲板生长情况以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手指甲床再次生长覆盖原有创面,指甲生长平滑光整、匀称坚硬,指甲板与甲床附着良好。患者对术后指甲生长满意度:非常满意24例,满意1例。根据Wang-Gao的指甲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22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人工真皮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损伤小,是一种治疗手指甲床缺损的安全可靠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治疗结果 甲床 组织缺损 人工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