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接受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AA+P)出现进展后,更改为阿比特龙联合地塞米松(AA+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改为AA+D治疗的4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2岁(50~89岁),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敏感中位时间14.6个月(2.1~168.5个月)。初诊时、开始AA+P治疗时、皮质激素转换时患者的中位PSA水平分别为258.9 ng/ml (10.0~11 640.0 ng/ml)、56.6 ng/ml (3.6~1 348.0 ng/ml)、25.1 ng/ml (2.2~933.6 ng/ml)。伴骨转移42例,淋巴结转移12例,内脏转移7例。28例Gleason评分≥8分,11例Gleason评分<8分,7例Gleason评分不详。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50%和30%的反应率以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接受AA+P治疗的PFS和皮质激素转换时的PSA水平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46例接受AA+D治疗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2.0~24.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40例出现进展,1例因脑梗死停止治疗,5例仍在接受AA+D治疗。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中位PFS为3.7个月(1.6~24.1个月)。12例(26.1%)接受AA+D治疗后PSA下降≥50%,21例(45.7%)PSA下降≥30%。PSA下降≥50%和PSA未下降≥50%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2.7~24.1个月)和3.0个月(1.6~17.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下4个指标与皮质激素转换后AA+D治疗较长的PFS有关:皮质激素转换时较低的PSA水平(<30 ng/ml, HR=0.30, 95%CI 0.14~0.64,P=0.002), ADT敏感时间(≥18个月,HR=0.55, 95%CI 0.28~1.06,P=0.045),较长的AA+P治疗PFS(≥8个月,HR=0.36, 95%CI 0.18~0.72, P=0.004),AA+D治疗PSA较大的下降幅度(≥50%, HR=0.30, 95%CI 0.17~0.75,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上述4个指标是AA+D治疗PFS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mCRPC患者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后,泼尼松转换为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PFS,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ADT敏感时间较长、AA+P治疗PFS较长、转换时PSA水平较低、AA+D治疗PSA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阿比特龙 泼尼松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9.03至2019.10时期内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共75例,随机划分为常规组(37例)和预防组(38例)。常规组输血前未使用任何药物,但预防组输血前使用地塞米松,比较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凝血指标。结果:常规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03%,预防组为7.89%,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预防组凝血指标较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血治疗患者,输血前地塞米松药物的使用,既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还可保证凝血指标的稳定性,可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输血不良反应 凝血指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咽喉科收治突发性耳聋(以下文章简称“突聋”)患者,通过采用地塞米松治疗价值。方法:择取突聋患者140例,时间选择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全部实施常规治疗,后者全部实施常规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情况加以比对。结果:治疗前纯音听阈水平有可比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纯音听阈水平显著偏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耳鼻咽喉科收治突聋患者,通过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纯音听阈水平,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突聋 地塞米松 纯音听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合于腭裂手术评价等相关治疗研究的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母兔(40周龄,4.5~5.0 kg),与同品系雄兔交配后次日视为孕1 d。于孕13~16 d,对10只孕兔每日分别肌肉注射1次1.0 mg地塞米松。于孕31 d对所有孕兔行剖腹产手术得到初生仔兔,统计生产仔兔的存活率及腭裂发生率。将非腭裂仔兔与腭裂仔兔分别以阿拉伯数字编号,按随机数表法选取10只非腭裂仔兔为对照组,10只腭裂仔兔为实验组,均以标准化的管饲喂养方式进行喂养。每5 天对两组仔兔进行体重监测,并持续观察其生理行为状态。分别于1、2、4周龄时进行仔兔外形及口内上颌咬合面拍照观察。按上述编号随机选取两组4周龄仔兔各3只,进行口内上颌不同层面的局部解剖观察,并拍照对比分析。结果10只孕兔共产下73只幼仔,生产存活率为66%(48/73),存活仔兔中腭裂发生率为60%(29/48)。10只对照组与10只实验组仔兔均可正常存活至少1个月,两组仔兔的体质量增长稳定,对照组出生时及1月龄时体质量[分别为(52.8±6.6)和(359.8±30.4)g]与腭裂组[分别为(49.5±9.1)和(332.0±33.8)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生理外形方面也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腭裂类型主要表现为完全性腭裂,其裂隙形态及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特点。口内上颌局部解剖结果显示,两组仔兔的解剖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实验组仔兔腭黏膜形态的改变,软腭肌肉的末端分布变化以及上颌中线处骨性结构发育不良和缺失等。结论本研究以地塞米松诱导成功建立了适宜腭裂治疗研究的新西兰兔先天性腭裂模型。

  • 标签: 地塞米松 先天性腭裂 模型,动物 新西兰兔
  • 简介:摘要背景: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导致严重的弥漫性肺损伤以致死亡,但目前尚未发现能够明确降低COVID‑19患者病死率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可调节炎症介导的肺损伤,可能减少COVID‑19 患者向呼吸衰竭进展。方法:在英国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中,将纳入的COVID‑19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或静脉应用地塞米松(每天6 mg,最长10 d)组和接受常规治疗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分组后28天内的全因病死率。结果:地塞米松组共纳入2 104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共纳入4 321例患者。地塞米松组共有482例(22.9%)患者在分组后的28天内死亡,常规治疗组共有1110例(25.7%)患者在分组后28天内死亡(95%CI:0.75~0.93,P<0.001)。在随机分组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地塞米松组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9.3%和41.4%,95%CI:0.51~0.81);在接受氧疗而非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地塞米松组的病死率同样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3.3%和26.2%,95%CI:0.72~0.94)。而在随机分组时未接受任何呼吸支持的患者中,两组的病死率没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7.8%和14.0%,比率为1.19,95%CI:0.91~1.55)。结论:在COVID‑19住院患者中,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或仅接受吸氧治疗患者的28 天病死率,但不降低未接受任何呼吸支持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Ozurdex)植入后患眼短期眼压变化,间接了解22G植入装置巩膜穿刺口的密闭性。方法前瞻、队列设计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52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年龄14~79岁。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43例43只眼,葡萄膜炎伴或不伴黄斑水肿29例2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18例18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巩膜隧道式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植入前10 min(基线)及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采用非接触气动式眼压计行眼压测量。比较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基线时的差异。基线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眼压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患眼基线平均眼压为14.85[四分位间距(IQR):11.60,17.63 ]mmHg (1 mmHg=0.133 kPa )。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平均眼压分别为11.90 (IQR:8.95,16.30)、13.75 (IQR:9.95,16.80)、13.60 (IQR:10.95,17.20)、14.65 (IQR:12.20,17.50)mmHg。与基线时眼压比较,植入后10、30 min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2 );植入后2、24 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280 )。结论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后10、30 min眼压降低较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装式植入装置22G巩膜穿刺口不能立即完全闭合,应适当加强植入后短期眼压监测。

  • 标签: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眼内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 8 年 1 月到 20 20 年 1 月在我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共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30 例 ,对照组 施以地佐辛镇痛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施以 地塞米松超前镇痛 ,对患者术后 1h 、 4h 、 8h 、 12h 的疼痛( VAS )评分、舒适度( BCS )评分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试验组术后 1h 、 4h 、 8h 、 12h 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BC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 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 VAS 评分,同时还能够提升 BCS 评分。

  • 标签: 地佐辛 地塞米松 超前镇痛 老年 食管癌根治术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8月间抽取过敏性休克患者 80例,依据患者的自身意愿进行分组,将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下的 4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余下 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 对比选取患者神智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以及皮疹消退时间观察组均明显较少(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甲泼尼龙在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促进病情改善的作用,用药后患者不适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过敏性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应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 40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 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7.5%,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塞米松冲击对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抗结核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 冲击治疗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前为防止紫杉醇过敏反应,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 min滴注完毕,输注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约2 h后,患者出现尿失禁,无尿急、尿痛,此后逐渐缓解。患者第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2 h,尿失禁症状复现。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改为口服地塞米松片后尿失禁症状减轻。考虑患者的暂时性尿失禁很可能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有关。

  • 标签: 地塞米松 尿失禁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 2018年 3 月 -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肽和地塞米松在海水淹溺性肺损伤中的联合治疗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海水损伤组(S)、海水损伤+地塞米松治疗组(S+D)、海水损伤+肌肽治疗组(S+C)、海水损伤+地塞米松+肌肽联合治疗组(S+D+C)。体外检测单药及两药联合治疗海水淹溺性肺损伤的最佳治疗剂量。(2)基于最佳剂量,在细胞水平上利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3)体内实验: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为5组,大鼠空白对照组(RC)、大鼠海水损伤组(RS)、大鼠海水损伤+地塞米松治疗组(RSD)、大鼠海水损伤+肌肽治疗组(RSC)、大鼠海水损伤+地塞米松+肌肽联合治疗组(RSDC),每组8只。采用气管内滴注(4 ml/kg)的方法制作海水吸入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肺部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海水损伤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组正常细胞为98.3%,细胞凋亡率为1.7%;S组正常细胞为18.8%,细胞凋亡率为81%,损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TNF-α、IL-6水平上升,分别为180.25和61.56 ng/L,与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1。给予药物保护后,S+D组、S+C组及S+D+C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4%、70.9%、42.6%;TNF-α及IL-6的含量也明显降低,且S+D+C组效果最明显(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海水吸入4 h后,大鼠肺部损伤明显,RS组肺组织结构紊乱,肺间质可见出血并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S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量增高。给予药物预处理后,RSD组、RSC组、RSDC组海水吸入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情况较RS组好转,SOD表达量减低(P<0.01)。结论在海水淹溺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地塞米松及肌肽能够减轻海水吸入导致的肺损伤,且两药联合对海水吸入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单药保护作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海水 接近淹溺 肌肽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方法6~7周龄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SP受体拮抗剂)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建立小鼠急性哮喘模型;WIN 62,577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WIN 62,577 300 μg,每天1次,连续7 d;地塞米松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1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 mg/kg,每天1次,连续7 d。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清中SP水平变化。免疫组化观察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在小鼠肺组织表达定位情况。结果ELISA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BALF中SP水平[(45.78±9.1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7.02±2.80)ng/L](P<0.01);WIN 62,577干预组[(25.26±3.48)ng/L]与哮喘组[(45.78±9.15)ng/L]比较,BALF中S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45.78±9.15)ng/L]比较,给予地塞米松干预后BALF中SP水平[(34.03±4.38)ng/L]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6 883.32±1 734.89)ng/L]比较,哮喘组小鼠血清中SP水平[(10 247.62±2 667.38)ng/L]明显增高(P=0.001);与哮喘组[(10 247.62±2 667.38)ng/L]比较,WIN 62,577干预组血清中SP水平[(4 285.99±1 926.36)ng/L]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10 247.62±2 667.38)ng/L]比较,给予地塞米松干预后血清中SP水平[(6 787.22±1 907.45)ng/L]显著降低(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小鼠气道上皮、血管周围、平滑肌层均可见SP及NK-1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SP及NK-1R在哮喘组小鼠气道内表达明显增加;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与地塞米松干预组气道SP及NK-1R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感觉神经肽SP的表达。

  • 标签: 哮喘 感觉神经肽 P物质 地塞米松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曲马多+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20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硬膜外麻醉后剖宫产术中发生寒战反应产妇共9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治疗研究。将产妇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寒战反应后,予以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曲马多+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寒战反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用药5min时寒战反应消失率为95.56%,术后寒战复发率为6.67%,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曲马多 地塞米松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寒战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典必殊眼液联合地塞米松球旁注射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采取典必殊眼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球旁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2.26±1.64)d,参照组治疗时间为(20.06±2.02)d,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研究组随访复发情况为5.88%(2/34),显著低于参照组26.47%(9/34),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70.59%,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7.06%,相较于参照组64.71%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典必殊眼液联合地塞米松球旁注射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较高,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复发的情况,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前葡萄膜沿 典必殊眼液 地塞米松 球旁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与听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突发性耳聋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腺苷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听阈值、临床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听阈值(26.1±5.3)dB低于对照组(42.1±5.5)dB(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优于对照组(81.3%)(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8.3±0.1)mPa·s、全血高切黏度(4.6±1.0)mPa·s、血浆黏度(0.8±0.1)mPa·s]均低于对照组[(9.8±0.1)、(5.3±1.0)、(1.5±0.1)mPa·s](均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腺苷钴胺与地塞米松联合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听力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腺苷钴胺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异烟肼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TB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6月— 2019 年 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60 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33%(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常规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改善脑脊液常规水平,临床症状改善较快,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地塞米松 异烟肼 鞘内注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