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临床常用于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比较临床用于各类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其他类别药物,采用BZD受体激动剂对失眠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结论BZD受体激动剂对失眠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但非处方类、保健类、镇静性抗抑郁及抗精神病类等药物还不具有比较系统的支持证据。

  • 标签: 失眠患者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失眠治疗仪对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失眠治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满意率(93.3%)要比对照组要高(86.7%),组间数据对比具备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失眠患者采用失眠治疗仪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失眠治疗 老年失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2例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失眠患者中,显效为53例,占64.63%,有效为23例,占28.05%,无效6例,占7.32%,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失眠患者应采取尽早治疗,鼓励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态度,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同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失眠症 临床治疗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在干预老年患者失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两年间入住我市某医院的48例老年失眠患者,应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48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医内科护理方式应用于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在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在对照组(n=24)中,患者失眠率为62.5%;而在实验组中(n=24)中,患者失眠率为33.33%;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失眠率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老年性失眠患者在临床中具有着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医内科 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失眠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0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社区老年失眠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静、安眠药物、耳穴贴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都连续治疗观察8周,记录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入睡潜伏期与对照组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失眠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老年人 失眠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在对于治疗老年患者失眠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不同的有关治疗老年患者失眠的案例,将这些案例分为护理组以及对照组这两组,护理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中医内科护理法,对照组所采用的就是一般护理的方法。我们将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通过对照比较以后,发现护理组痊愈的概率在96.9%,而对照组只有59.4%的痊愈度,所以护理组痊愈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老年失眠患者方面,中医内科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失眠状况,是一个值得采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中医内科 护理 失眠
  • 简介:摘要对某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失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健康指导,护理效果显示88例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得分差异显著,护理后的得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说明对心内科失眠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失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顽固失眠汤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顽固失眠汤(党参、麦冬、陈皮、半夏、茯苓、酸枣仁、龙眼肉、枳实、石膏、甘草、夜交藤、阿胶、黄芪、当归)治疗失眠17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8.23%。结论本方具有益气补血,滋阴补肾,清肝降火,镇惊安神之功。化源足,心血充,心神得养,则睡眠酣畅。

  • 标签: 顽固性失眠 益气补血 滋阴补肾 清肝降火 安神镇惊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及储存体力、改善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的压力也在逐渐的增大,这些压力容易导致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现象。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可采用耳穴压豆法的方法,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耳穴压豆法在运用过程中,有着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临床对着分析,来对耳穴压豆的护理方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讨论了耳穴压豆法在护理失眠患者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耳穴压豆 失眠患者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在神经衰弱失眠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36例神经衰弱失眠患者患者入院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价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价有效率为68.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17例,满意度为94.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10例,满意度为55.6%,两组比较P<0.05,X2=7.32。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失眠状况,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衰弱 失眠患者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足浴组各32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西药组每晚睡前服用舒乐安定(艾司唑仑)2mg,足浴组在每晚睡前接受中药足浴,连续干预7d。分别于干预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两组睡眠质量,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足浴组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同期的西药组(P〈0.05,P〈0.01);西药组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较同组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足浴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中药足浴能明显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中药足浴 中风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各类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有失眠症状者60例,对其失眠因素给予问卷调查,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环境、饮食、药物以及精神是导致住院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因素,对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以后,其症状有一定的改善,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的睡眠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老年患者失眠情况,加大临床护理力度,在深入了解患者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分析引发失眠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展开护理干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合理促进患者预后与临床疗效。

  • 标签: 住院老年患者 失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天门穴位按摩治疗高血压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失眠患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服镇静安眠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开天门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开天门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高血压失眠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合并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安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失眠疗效和治疗前后失眠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失眠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3周、4周、3个月失眠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合并失眠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针灸 中风 失眠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方法对40例失眠患者失眠组)和48例正常睡眠者(对照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情景记忆测试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测验。结果失眠者MoCA测试的总分(t=3.240,P=0.002)、命名(t=3.174,P=0.002)成绩较对照组差,即刻记忆(t=3.326,P=0.001)、延迟回忆(t=6.046,P=0.001)成绩较对照组差。不同失眠程度的被试组在命名(F=7.559,P=0.001)、语言(F=3.221,P=0.045)、总分(F=6.721,P=0.002)、延迟记忆(F=8.408,P=0.001)、延迟回忆(F=22.667,P=0.001)差异显著。且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年龄与MoCA总分、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和延迟再认功能相关显著,受教育年限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等功能相关显著。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且失眠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损害范围越广,程度越重。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认知功能 情景记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心内科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12月患有心内科疾病的患者,通过调查,入选的失眠患者为48例,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数据差异。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睡眠潜伏期的时间为33.5±1.6min,睡眠时间6.8±1.25h,觉醒次数1.47±0.21次,患者在睡眠评价中,很好的有15例,好的有6例,一般的为2例,无效的为1例。对照组的患者在睡眠的潜伏时间为17.54±0.89min,睡眠时间4.1±0.87h,觉醒次数为4.21±0.4次,在患者的睡眠评价中,很好的有8例,好的有5例,一般的7例,无效的有4例。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心内科失眠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实践。

  • 标签: 护理干预 失眠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