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29例抑郁性失眠和30例心理生理性失眠的老年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实验室睡眠,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进展的情况、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及快动眼睡眠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睡眠进展的情况、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及快动眼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快动眼周期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动眼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周期数可作为鉴别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特异性标准。

  • 标签: 抑郁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 多导睡眠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高龄老人的睡眠质量,探索干预性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睡眠,控制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睡眠障碍的高龄失眠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其睡眠质量,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干预性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变化状况。结果本组研究中45例患者中30例PSQI≥7,其中外源性因素13例,占43.3%;心理生理性因素8例,占26.7%;躯体疾病因素6例,占20.0%;药物依赖性因素3例,占10.0%.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SQI评分从(9.89±2.39)分降低为(7.12±2.15)分。血压发生变化,收缩压从(172.65±17.32)mmHg下降到(151.41±14.92)mmHg,舒张压从(105.21±12.94)mmHg下降到下降到(91.86±11.04)mmHg。结论干预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心内科高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降压作用显著。

  • 标签: 心血管 高龄 失眠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探讨焦虑症伴发失眠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例正常睡眠者、25例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脑电频谱、24h尿游离皮质醇数据。结果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原发性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theta、alpha、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高频(HF)、5min平均心率标准差(SDANN)、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均低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HF、SDANN、SDNN、rMSSD、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低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均存在过度觉醒,其中,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高。

  • 标签: 失眠症 焦虑症 过度觉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的失眠患者予以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失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1%;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的治疗中,对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疗效,故在临床治疗上可被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医治疗 神经内科 失眠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影响其身心功能。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失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86例脑卒中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43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失眠改善效果,并对患者进行调查,总结患者出现失眠的具体原因。结果干预组睡眠优良率100%,对照组88.3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失眠患者经常由于心理状态、周围环境影响等原因造成失眠,为了避免失眠患者康复的影响,临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高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失眠 针对性护理干预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脑卒中失眠患者1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调查其失眠原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结论脑卒中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失眠,在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失眠 脑卒中 中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护理组采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理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痊愈,约占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3例痊愈,约占57.5%,护理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失眠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提升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身体的健康程度。

  • 标签: 中医内科 护理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失眠症应用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0例失眠症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睡眠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睡眠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失眠症 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观察经络刺激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将98名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基础病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选择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胆经头部诸穴于每天15∶00~16∶00以及20∶00~21∶00进行循经梳头,每次3分钟,8周为1疗程。结果: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睡眠质量、入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和PSQI总体得分,以及对照组的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和PSQI总体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眠时间及PSQI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为65.90%,对照组有效率为42.22%,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的经络刺激有利于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经络刺激 失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森田疗法联合运动治疗失眠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失眠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森田疗法联合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运动治疗。2组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PSQI及自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分别为:(6.65±1.56)分、(1.13±0.10)分、(1.52±0.16)分、(0.22±0.08)分、(0.24±0.08)分、(1.06±0.05)分、(0.64±0.0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76.00%,P〈0.05)。结论:相比单纯的运动治疗,森田疗法联合运动治疗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森田疗法 睡眠质量评分 运动治疗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失眠症应用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 90例失眠症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睡眠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用睡眠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 简介:失眠症是指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是在脑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临床上,阳虚失眠也不少见,且以老年人多见。临证之时,因证施治,准确辨证论治,可以提高中医治疗失眠的疗效。

  • 标签: 阳虚 失眠 阴阳不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中药熏洗治疗老年失眠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的本院老年失眠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相比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分值较对照组低,且满意分值高达(93.14±1.20)分,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中药熏洗治疗老年失眠患者过程中的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老年失眠 中药熏洗 疗效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眠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晚口服安定5mg,rTMS组行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均为14d,通过PSQI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以及组间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时间增加,睡眠结构趋于正常。结论经颅磁刺激对失眠患者有明显疗效,不仅能够提高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而且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白昼的机能状态,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昼间生活工作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重复经颅磁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的常见原因及护理情况。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病患,共有88例,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所有病患抢眼的基本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给予A组的44例病患展开综合护理服务模式,给予B组的44例病患则展开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所有病患的整体护理情况。结果比较A组与B组的护理满意情况,其中,A组病患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而B组为86.36%,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病患怀着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失眠原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