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26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均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全程护理.结果:26例效果显著.随访24个月,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正确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可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导管射频消融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护理干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从术前和术后进行全面护理,观察并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结果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的100例房颤患者予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患者全部康复出院,且恢复正常体质。结论对房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同时对所有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其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患者手术非常成功,从而有效降低和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房颤 护理 探究
  • 简介:在心内科研究生教学中,采用房颤导管消融模拟系统,重建心脏三维结构,以简单易懂的方式阐明理论基础,帮助研究生理解和掌握心脏的空间解剖结构;同时提供导管操作的虚拟训练机会,以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教学,提升研究生对消融技巧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房颤导管消融 三维标测 模拟系统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胺碘酮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房颤症状消失时间和心房颤动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导管介入消融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科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75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定NT-proBNP、MMP-2和hsCRP。再将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两个组,探讨上述3种指标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结果维持窦律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MMP-2、hsCRP、NT-proBN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MMP-2、hsCRP、NT-proBNP均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相比,MMP-2、hsCRP、NT-proBN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维持窦律患者在心功能、炎症反应及胶原代谢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 标签: 炎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 脑钠肽 心房纤颤 导管消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40例,男女比例1.0∶1.2,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4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24例,游离壁16例.射频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2.5%,随访(17.7±3.6)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16.2%),总成功率为77.5%.结论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RVOT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 标签: 射频消融 右心室流出道 室性心律失常 单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诊间预约模式对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术出院后病人华法林抗凝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一区住院的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出院病人85例,分成门诊常规管理组(对照组)和诊间预约管理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门诊模式的抗凝管理,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新型诊间预约模式的门诊抗凝治疗跟进,3个月后比较两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次数评分、INR达标率、出血及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NR监测次数评分优于对照组[(4.54分±0.88分)与(2.59分±1.45分),P〈0.01];观察组INR达标率优于对照组(56.41%vs26.09%,P〈0.01);观察组出血及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诊间预约模式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达标率、降低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消融术 诊间预约模式 华法林 抗凝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快速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心包填塞1例,穿刺部位渗血、血肿1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冷冻消融术对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3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09年10月。收集冷冻消融术对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3个RCT,2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射频消融术的消融靶点数目明显少于冷冻消融术(p<0.05)外,其消融成功率WMD=1.03,95%CI(0.33,3.24),术后一年内复发率WMD=1.49,95%CI(0.24,9.31),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WMD=0.81,95%CI(0.12,5.41)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研究证据表明冷冻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术后复发、房室传导阻滞方面并无差异,但冷冻消融消融靶点数目明显高于射频消融术。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仍需要大样本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冷冻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冷冻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室上性心动过速 meta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中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乳腺导管内疾病在乳腺导管造影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影像特点,及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疾病诊断的优势,并分析其病理结果,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20例,包括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及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20例:乳腺常规检查诊断导管扩张4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0例,乳腺癌1例;乳腺常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40%。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导管扩张6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9例,乳腺癌2例;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为9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极高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标签: 乳腺疾病 导管 乳腺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导管(PD管)移位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约57%~92%伴有网膜包裹,是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就腹膜透析移位导管复位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腹膜透析 导管 移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研究已表明索拉非尼、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用对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有效。由此,本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联用索拉非尼和RFA及单用RFA对BCLC0-B1期肝癌的疗效,为临床联用索拉非尼及RFA提供证据。方法研究最终纳入了来自中国多个地区12个中心的128名肝癌患者,其中64名患者接受索拉非尼+RFA治疗,与之配对的余下64名患者仅接受RFA治疗。入选标准包括:18~75岁、病理确诊或至少两项影像学研究同时证实诊断、肿瘤数目≤3个、最大肿瘤直径≤7cm、肿瘤为BCLC0-B1期、不愿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肝功能储备良好、ECOG状态评分≤2分。剔除标准为:主要血管癌栓形成和/或肝外转移、既往或现在有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心、肾或其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除外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活动期。索拉非尼的剂量为400mgBid,并在RFA治疗前后60天内开始应用。在毒副反应较大的患者中,减少索拉非尼剂量至200mgBid,如还无缓解则停药。研究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包括临床评估、肝功能、AFP、超声检查、动态CT扫描等。随访至2013年10月31日。结果两组的主要治疗并发症均包括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发热等。索拉非尼+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38%,RFA组为4.69%,无统计学差异。RFA组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41.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8%、85.4%和92.7%。索拉非尼+RFA组患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65.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5%、62.9%和74.5%。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8.6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47.2%、30.9%和30.9%。索拉非尼+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8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6%、64.0%、58.7%和50.3%。统计学分析�

  • 标签: 索拉非尼 BCLC 0-B1 射频消融 肿瘤数目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消融与电解治疗倒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倒睫患者50例76眼,分为激光消融和电解治疗两组进行倒睫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共观察6mo。结果:激光消融组一次治愈率81%,复发率19%,总治愈率94%;电解治疗组一次治愈率49%,复发率63%,总治愈率72%。激光消融组一次治愈率和总治疗率显著高于电解治疗组,其复发率低于电解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消融组患者无特殊不适,治疗部位无瘢痕产生及皮肤色素脱失;电解治疗组患者5眼出现轻度瘢痕。结论:激光消融治疗倒睫成功率高,患者术中无不适症状,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倒睫 激光消融 电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