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该例伴房扑、房颤的AT患者,11例患者中9例AT能被心房电剌激反复诱发及终止,11例AT中有9例能被食管调搏诱发和终止

  • 标签: 导管消融 射频导管 心动过速电
  • 简介:所以消融IVT时主要在左心室间隔部或右心室流出道进行仔细标测,本文11例IVT中有3例VT分别持续3~5天,右心室IVT的标测主要在右心室流出道进行起搏标测

  • 标签: 型特发性 室性 导管射频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水平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本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 60例,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 36例、持续性房颤 24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浆 TGF-β1水平、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术后随访 1年,统计复发情况,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完成 1年随访,复发 18例(阵发性房颤 7例,持续性房颤 11例) ;复发组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 TGF-β1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 P<0.05),且复发、未复发组持续性房颤的 TGF-β1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 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 TGF-β1水平是阵发性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术前血浆 TGF-β1水平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血浆 TGF-β1水平进行术后评估,从而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复发率。    【关键词】 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β1水平 ; 心房颤动 ; 导管射频消融术 ; 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TGF - β 1 level and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60 patients with AF who were treated by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of AF, 36 patients were paroxysmal AF and 24 patients were persistent AF. All the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TGF - β 1 and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operation,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after operation,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currence. Results: after one year follow-up, 18 patients (7 cases of paroxysmal AF and 11 cases of persistent AF) recurred. The levels of TGF - β 1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F and persistent AF in the recurr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 recurrent group (P < 0.05), and the levels of TGF - β 1 in the recurrent and non recurr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aroxysmal AF (P <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TGF - β 1 before operation were paroxysmal and persisten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AF (P <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plasma TGF - β 1 before operation 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 标签:
  • 简介:心动过速消融组中有1例出现了III度的房室传导阻滞,①心动过速消融组,心动过速消融组 

  • 标签: 临床观察 室性 导管消融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5项研究,累计有423例患者,其中214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显著升高,MD为5.21%(95%CI:1.69~8.73,P=0.004),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80%,P=0.0006)。经调整纳入测量指标,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来源之后,重新纳入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间未发现异质性(I^2=0%,P=0.49),此时LVEF的MD变为7.31%(95%CI:5.18~9.45,P<0.00001)。同时,对导管消融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6min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脑钠肽、NHY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进行分析,与室率控制治疗相比,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相比,前者改善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心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趋势更明显,但更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对比CT引导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CT引导下消融治疗的原发或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微波消融组29例,冷冻消融组19例,比较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消融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微波消融组与冷冻消融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48%(10/29)vs42.11%(8/19);χ^2=0.285,P=0.594],术后3个月消融治疗有效率[72.41%%(21/29)vs73.68%(14/19);χ^2=0.009,P=0.923]及疾病控制率[96.55%(28/29)vs94.74%(18/19);χ^2=0.095,P=0.7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72%、81.28%、64.54%、54.91%,冷冻消融组分别为94.07%、81.13%、57.33%、43.04%,2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CT引导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均较为有效且相对安全。

  • 标签: 肺肿瘤 微波消融 冷冻消融
  • 简介:过年期间,小张的“七大姑八大姨”发现她脖子特别粗,感觉有根“大粗链子”戴在她脖子间。爱美的小张赶忙到医院就诊。经彩超检查发现,小张颈部的“粗链子”其实是甲状腺结节,且这个结节已经大到影响美观了。对于爱美的小张,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既消除病灶,又安全美观呢?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微创 爱美 美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微波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手术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鼻腔主观通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2.4%(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腔主观通气情况改善良好,其评分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效果显然优于微波消融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微波消融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 PICC 导管与 CVC 导管在测定中心静脉压 的效果。 方法:选取 PICC 、 CVC 住院患者共 108 例,其中对照组 54 例为 PICC 住院者,观察组 54 例为 CVC 住院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组,对比两组中心静脉压测定值。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基本相同,两组数值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CVC 、 PICC 导管置入患者体内,测量得到的中心静脉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测量一致性好。

  • 标签: PICC 导管 CVC 导管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CIS、DCIS-MI与IDC间的超声特征差异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检查的乳腺癌患者207例,依据病理诊断分为DCIS、DCIS-MI和IDC三组。对比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除存在微小钙化外,其他超声影像特征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乳腺癌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CIS、DCIS-MI与IDC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可依此诊断和鉴别。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展开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时应用达比加群酯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心房颤动患者,均展开导管射频消融术,并于围术期进行抗凝治疗,依据用药差异分组,各38例,A组用药华法林,B组用药达比加群酯,比较2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用药后,A组INR、PT及APTT比用药前增加,B组APTT比用药前增加(P<0.05);A组血栓栓塞率7.89%,B组是5.26%(P>0.05)。结论于心房颤动患者展开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时应用达比加群酯表现出有效性强、安全性高的特征。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术 围术期 抗凝治疗 达比加群酯
  • 简介:射频消融是房颤的主流治疗手段之一,对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长期死亡率和卒中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近日发表于JAMA的CABANA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的随机试验,由来自10个国家的126家临床中心参与,从2009年11月至2016年4月,共纳入2204例65岁以上有1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的有症状的房颤患者。

  • 标签: 房颤患者 临床预后 射频消融 2009年 窦性心律 随机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本院截止2018年1月-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102例肝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干预),评判标准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的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9%,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缓解其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方法在隧洞施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前小导管是沿开挖线以稍大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安插注浆小钢管以形成对前方围岩的预支护,使后续作业在提前形成的围岩支护圈下进行,从而保障各项后续作业安全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是对风化、堆集岩石及裂缝发育较全本身难以自稳的施工面预先向注入水泥浆、水玻璃等材料充填裂缝,防止出现渗水的情况,岩石用胶结。这样是为了使周围岩体的抗剪强度提高,进而能加固围岩,让岩体的整体性完整,同时能抗渗,且岩体结构稳定。施工中的小导管与钢支撑拱架连接,与岩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目的是为了防止隧洞开挖时掌子面前方围岩不能自稳而出现坍塌。苏州高新区建成区水环境整治工程二期六标段的164m穿山隧洞,比较了管棚施工与超前小导管施工的优越性后,施工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的施工工艺。本文对其超前小导管支护的施工工艺加以探讨,以供类似工程参考。以水工隧洞开挖中软弱地层施工为例,阐述了超前小导管注浆中小导管的制作、安装和注浆施工方法,以及超前小导管注浆的质量保证措施。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的辅助施工方法,有效防止了隧洞坍塌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

  • 标签: 隧洞 超前小导管 支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