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联合中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将我院收治的50例焦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以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心理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率为96%,对照组恢复率为80%,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联合中药治疗焦虑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缓解负面情绪,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 标签: 心理治疗 中药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团体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服用氟西汀胶囊,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心理治疗,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能纠正认知障碍,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 脑卒中 团体心理咨询 临床应用
  • 简介:综合医院发展精神卫生服务一直缺乏较好的操作模式.通过分析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必要的心理干预在临床科室的缺位,提出介入心理治疗这一操作模式,并对其概念、特点、必要性及可行性加以论证,继而论述具体运行方案,并对本模式存在的不足加以讨论.

  • 标签: 精神卫生服务 医院管理 医疗模式
  • 简介:摘要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质性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及步骤,进一步阐述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 标签: 内容分析 心理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当健康的定义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之时,道德的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儒家学说在塑造道德的人格和如何理解并达成个人的人生意义上有很多重要资源。本文以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联结为出发点,探寻以道德情感为成人依托的孟子和以理性认知为成人依托的苟子在培植中国人的人格上各自提供的独特价值。将孟荀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上的影响,并通过情感生

  • 标签: 儒家 孟子 荀子 人格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糖尿病伴发抑郁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Zung氏抑郁量表(SDS)筛选出100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入选支持性心理治疗加常规治疗,后再行SDS测评;同时在教育前后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糖尿病患者经支持性心理治疗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能够改善抑郁症状,有利于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尤其适合在社区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治疗 糖尿病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常规药物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心理治疗,能否提升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糖尿病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药物支持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心理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值)、HbA1c(糖化血红蛋白还)、TG(血三酰甘油)值,以此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数据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支持配合心理治疗对于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支持 心理治疗 糖尿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在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时使用帕罗西汀、氯丙咪嗪、氟西汀等神经药物进行院前治疗;而在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来缓解内心冲突或做出强烈应激反应的强迫症患者则采用入院接受心理治疗的配合来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强迫症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文化心理学的侧重点在于社会文化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造成的影响,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心理咨询的动机和效果上,西方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对于东方人的心理问题来说并不适用。文化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咨询与治疗应该在国外心理学理论上进行吸收和改造,再结合人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治疗

  • 标签: 文化心理学心理咨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心身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经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在心身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心身疾病 心理护理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40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除了给予药物治疗外,同时实施家庭干预及合理情绪疗法,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6、8周及3个月随访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第4、6周末,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8周和3个月后随访,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辅助治疗产后抑郁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产后抑郁 家庭干预 合理情绪疗法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哮喘儿童临床中的诈用。方法随机对3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9人,治疗上两组均给予吸入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治疗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结果患儿哮喘发作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β受体激动剂的应用两组均减少,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哮喘儿童 心理干预 治疗
  • 简介:文章以航海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阐述了如何对海员开展心理咨询以及正确治疗海员心理障碍的方法,旨在为航海院校及各类航海培训机构开展心理疏导提供参考。

  • 标签: 航海心理学 心理障碍 咨询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女绝经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心里干预心理的疗效。方法把92例绝经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在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对治疗组出现的心理及精神障碍,予心理干预。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无改变。结论绝经综合征实施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也是必要的。

  • 标签: 绝经综合症 心理干预 探讨
  • 简介:摘要在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中,大部分都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长期住院治疗,急性精神症状已基本消失,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能力缺损,已无能力成为社会独立一员,其中有部分病人在停服抗精神病药后,精神症状又复出现;也有部分病人疾病已停止发展,但遗留精神功能缺损,当停服抗精神病药物后,精神症状可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由此可见,对慢性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慢性精神病 精神残疾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神经系统治疗及支持治疗,均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及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心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骨科患者负性心理及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247例骨科手术患者(常规组134例,干预组113例)入院时和手术后负性心理及疼痛等情况进行评定,问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2小时SAS、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干预组分值下降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随着时间的延后而下降,干预组下降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负性心理及疼痛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和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综合性心理干预 骨科 负性心理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