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对比外科主动脉置换(SAVR)治疗主动脉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28,95%CI 0.21~0.38,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RR=0.85,95%CI 0.74~0.97,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RR=0.28,95%CI 0.20~0.39,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1.79,95%CI 1.11~2.89,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2.23,95%CI 1.28~3.86,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6,95%CI 0.38~0.56,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RR=1.89,95%CI 1.13~3.17,P=0.02)及再手术率(RR=3.64,95%CI 1.75~7.58,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5,95%CI 0.37~0.55,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脉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二尖置换时,开展不同手术配合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实施二尖置换的40例患者(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分组,对照组(20例,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20例,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分析手术指标和术后不良情况。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手术指标、术后不良情况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术配合方案,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方案效果更优异,可使患者中时间减少,术后情况良好,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术 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 手术指标 术后不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病患进行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00例病患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病患有50例,接受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其余5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论 依据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术后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针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患在术后实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综合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是当前进行心脏瓣膜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该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进行替换,在相关治疗之后,可以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一定程度改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为了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需要对患者采取体外循环措施,该过程对于患者心肌的保护和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后续的相关工作开展形成帮助。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管理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4月至 2022年 4 月在本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的 80 例患者,按照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体组(44 例)和对照组(36 例)。对照组按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安排进行常规护理,个体组增加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效率,并监测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个体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个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5/4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2/36)(P < 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中操作效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与效果,有助于防控手术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瓣膜 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4月至 2022年 4 月在本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的 80 例患者,按照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体组(44 例)和对照组(36 例)。对照组按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安排进行常规护理,个体组增加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效率,并监测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个体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个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5/4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2/36)(P < 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中操作效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与效果,有助于防控手术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瓣膜 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单叶卡是二尖机械置换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发心脏疼痛、骤停等危险事件。单叶卡发生与血栓形成、机械故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发生概率低,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鉴于此,文章将旋转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二尖机械置换后单叶卡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各位参考。

  • 标签: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 单叶卡瓣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主要是采用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或合成材料制成机械瓣膜的替换手术,该方法是治疗后天及先天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接受手术后,需要对机体进行置管,涉及的管道较多,且手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快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患者术后积极地开展护理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多个护理角度分析,了解具体护理方式,以期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保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的围期护理及应用观察。方法 在2019-2021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置换病患,依据手术护士团队围期护理,进行围期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围期护理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经不同时期病患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术后病患生活质量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VR患者围期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可提高病患术后生命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的围期护理及应用观察。方法 在2019-2021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TAVR病患,进行围期护理,进行围期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围期护理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经不同时期病患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术后病患生活质量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VR患者围期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可提高病患术后生命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超高龄主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治疗,将患者分成对照、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围期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强化护理干预用于风湿性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中,探讨其运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20.8-2021.8收治)。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3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偶数号30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显著(均P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经股动脉逆行导丝跨是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置换中最常见的跨方法。该文报道2例主动脉置换后瓣膜衰败的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导丝逆行跨主动脉难度大,采用穿刺房间隔顺行跨方法成功建立轨道,人工瓣膜经股动脉逆行释放,避免顺行释放可能造成的二尖损伤。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压差明显改善,无明显周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穿刺房间隔顺行跨对于导丝跨难度大的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穿刺房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且术后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1)治疗依从性;(2)治疗有效性;(3)治疗安全性;(4)护理满意度四个层面的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戒烟戒酒、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和定期复查四维度治疗依从性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法华林 依从性 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股动脉入路是TAVR的首选入路,90%以上的患者可经股动脉完成TAVR,替代入路包括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颈动脉、经升主动脉和经心尖入路。对于常规经股动脉或上述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患者,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经腔静脉入路,但该入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具有明确TAVR指征,但股动脉入路和常规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主动脉狭窄病例,通过建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成功完成TAVR,植入球扩式脉系统。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经腔静脉入路 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麻醉管理要点和处置策略,为我国急诊TAVR技术的成熟提供规范化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急诊TAVR手术的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术前资料、围心脏超声数据、预后及30 d随访等数据,并配对比较了患者术后资料与术前资料。结果13例患者接受了急诊TAVR手术,其中患者年龄(75.62±9.63)岁,其中男性6例。11例纽约心脏协会评级Ⅳ级。术前美国胸外科医生协会评分(20.31±15.15)%,术后跨主动脉压差明显降低[(68.92±30.66)mmHg vs.(2.70±2.36)mmHg,P<0.01],术后30 d内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出现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出现中风、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对于主动脉狭窄患者出现危急状况时,急诊TAVR手术是一项可行且有效的抢救策略,建立TAVR手术麻醉标准作业流程有助于保证同质化的医疗行为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急诊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21年11月在本院行导管主动脉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做分析,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无并发症,血压、精神正常,心脏、肺部、神经等器官和系统无异常,成功出院。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护理 病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1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衰弱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术后第3天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共发放156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最终收集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2.95%(145/156)。结果145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谵妄42例(28.97%),术后未发生谵妄103例(71.03%);术前处于衰弱状态76例(52.41%),术前处于非衰弱状态69例(47.59%),其中术前衰弱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31例(40.79%,31/76),术前非衰弱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11例(15.94%,11/69)。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衰弱及术前心功能不全是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年龄>75岁、术前处于衰弱状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谵妄。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7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8例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状态、心理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23.68%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