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狭窄瓣膜置换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主动脉狭窄患者55例行主动脉置换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拔管时间为28.8±14.2h,ICU停留时间为2.5±1.5天,术后住院时间为30±5.5天,其中53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临床麻醉维持患者的心脏瓣膜置换适度应激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术后早期恢复并拔管。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二尖置换的临创治疗的方法与传统的二尖置换(正中开胸直视手术)手术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术后复查左室射血分数、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0例风湿性二尖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组),此20例患者进行了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置换手术,2016年20里风湿性二尖病变患者坐位试验组(微创组),此20例患者进行了微创二尖置缓手术.两组患者均与手术后顺利渡过脱机拔管,转会普通病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07天,术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2454.88元,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了5.7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4.6%。结论微创二尖置换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具有两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临床观察 术后住院天数 术后住院费用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的等。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抗凝并发症和再次入院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机械置换患者延续护理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定时查血、INR目标值、华法林影响、效果因素、立即就医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延续护理观察组出院后抗凝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入院情况、总国际比值治疗范围率、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术后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再次入院,值得在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开展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 护理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治疗主动脉狭窄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1-2017.1收治的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治疗主动脉狭窄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例。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模式下临床疗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2.272,P<0.05)。结论对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AVI)是近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微创置换技术,TAVI的问世给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和手术风险极高的AS患者提供了新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在路径的选择上,目前最常见的是股动脉路径。有资料显示,80%左右的TAVI是经股动脉路径完成,但由于股动脉、髂动脉的钙化、狭窄、扭曲或主动脉瘤者等原因导致有些患者无法经股动脉路径完成TAVI.本科于2016年5月成功实施了一例由颈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置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I 颈动脉路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髋置换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全髋置换具有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半髋置换具有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式。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和术后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为17天,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及健康指导有助于疾病康复及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6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后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的治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高龄患者,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提高了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可见加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护理是人工肱骨头置换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工肱骨头 置换术 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4 年 6月~ 2016 年 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112 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 60岁。全部入选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 组和对照 组,各 56 例,对照 组行全髋关节置换,观察 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 1年,随访率 100%。观察组 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 83.9 %,对照 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 60.7 %,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 ( P<0.05)。观察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 组,观察组 组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 组,差异存在显著性( P<0.05)。观察组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 组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 P>0.05)。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各具优缺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尽快缓解患者疼痛。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各具优缺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尽快缓解患者疼痛,减少股骨颈骨折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参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较比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围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个月的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参照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实验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其中半髋关节置换创伤较小,但全髋关节置换的远期疗效更好,故临床中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式分为全髋组(n=60,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组(n=60,人工股骨头置换),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全髋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24h引流量、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与人工组相比明显较高,全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人工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各具优势。

  • 标签: 高龄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