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我今年67岁,大约2年前开始排尿不畅,表现为排尿迟缓、尿流缓慢,逐渐发展为尿流呈滴沥状,很是费力。有时觉得排尿已完毕,一会儿又有些尿意,随即又可以排出少许尿液。经常听到老年男性惠前列腺增生症会造成排尿困难。怎么老年女性也会有排尿不畅的情况呢?

  • 标签: 排尿困难 老年女性 前列腺增生症 排尿不畅 老年男性 尿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在肛肠术后恢复自主排尿中的效果。方法120例行肛肠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一套自在舒适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情况、留置导尿管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增加患者积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能够促进肛肠患者术后恢复自主排尿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几率,减少患者术后恢复周期。

  • 标签: 肛肠疾病 舒适护理 排尿
  • 简介:摘要分析讨论患有肛肠病的患者在手术后产生排尿困难需要采取的解决办法。方法随机选取在两家医院进行治疗的46位肛肠病人,并对其分析讨论,寻找造成手术后产生排尿困难的原因,然后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排尿成功的几率。结果分析讨论得出疾病的解决办法后进行正确处理,全部病人的排尿都能顺利进行,脱离排尿困难的情况。结论如果病人患有肛肠手术后的排尿困难,则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阻止排尿困难,增加治疗的效果,使病人更加满意。

  • 标签: 肛肠术后 排尿困难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排尿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对112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将排尿方式分为四组,对比分析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这四种排尿方式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以血清肌酐值代表肾功能,泌尿系B超、CT或MRI评估上尿路形态。结果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87.5%(7/8)、78.9%(15/19)、20%(10/50)和65.7%(23/35),(P<0.001),膀胱造瘘组出现上尿路损害事件最多,清洁间歇导尿组最少。将排尿方式分为无尿管组(自主排尿+清洁间歇导尿)和留置尿管组(经尿道留置尿管+膀胱造瘘)进行两两比较,后者上尿路损害率显著高于前者(分别为38.3%和81.5%,P<0.001)。结论长期留置尿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瘘可损害脊髓损伤患者的正常上尿路功能,清洁间歇导尿是理想的保护上尿路功能的排尿方式。

  • 标签: 脊髓损伤 上尿路功能 排尿方式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控式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首次排尿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式镇痛泵200例,根据剖宫产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同时夹闭镇痛泵,对照组拔除尿管时不予夹闭镇痛泵。结果实验组有8例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解小便,有1例经诱导排尿后仍不能自解而重置尿管;对照组有24例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解小便,4例重置尿管。结论尿管拔除时夹闭尿管,更能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 标签: 自控式镇痛泵 剖宫产 首次排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不同排尿方式,即持续开放与间断式夹闭,在临床应用中的并发症即尿路感染率及漏尿率有无不同,特别是泌尿系感染率及漏尿率有无区别。方法选择泌尿外科120例使用双腔硅胶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为持续开放式排尿法组,间断式夹闭式排尿法组,护士分别指导两组人员排尿方法,其他护理措施相同,于留置时、拔管时留取尿标本做尿标本培养,并观察漏尿情况。结果持续开放式排尿法组与间断式夹闭式排尿法组相比,在泌尿系统感染率上无明显差异,在漏尿率上明显降低。结论持续开放排尿法较间断夹闭排尿法更适合泌尿系统疾病留置尿管患者。

  • 标签: 留置尿管 持续开放式排尿法 间断式夹闭式排尿法 尿路感染率 漏尿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定时夹管排尿训练,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组尿管持续开放,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有无夹闭尿管,不会影响拔管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拔管 导尿管留置 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外科临床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硬麻手术后排尿困难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临床上收治的56例硬麻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8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中医组28例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5.00%(21/28),中医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27/28),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外科临床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硬麻手术后排尿困难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疾病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硬麻手术 排尿困难 中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行TUR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无排尿困难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分析TURP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早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排尿困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排尿困难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就诊的55例排尿困难女性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逼尿肌收缩乏力24例,占总例数的43.6%;神经源性膀胱11例,占总例数的20%;膀胱出口梗阻(BOO)11例,占总例数的20%;不稳定膀胱3例,占总例数的5.5%;非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占总例数的3.6%;膀胱颈梗阻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2例,占总例数的3.6%;未见明显异常2例,占总例数的3.6%。结论逼尿肌收缩乏力、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BOO)、不稳定膀胱、非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颈梗阻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是女性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女性排尿困难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女性排尿困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残留腺体增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5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残留腺体增生所致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残留腺体增生的程度及临床症状,35例采取前列腺增生药物、17例再次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等处理,效果满意。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残留腺体增生所致排尿困难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采用前列腺增生药物及电切手术等相应治疗措施对残留腺体增生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残留腺体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排尿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中的护理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收进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护理效果。主要对比项目为护理总有效率、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和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情绪恢复状况与护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宫颈癌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与自主排尿时间,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与负担,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宫颈癌 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 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护理手段对创伤性截瘫尿潴留病人排尿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术及间歇导尿术,任其自然恢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按压法。观察两组病人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拔除尿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26.08±6.99)天,对照组拔除尿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63.08±20.35)天,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尿路感染3例,感染率为6.0%,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28例,感染率为56.0%,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65.42±9.56)ml,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92.31±8.47)ml,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实施膀胱功能训练,结合穴位按压方法,可尽早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减少保留导尿时间,进而减少泌尿系感染及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穴位按压 综合护理手段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 标签: 生物反馈训练法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护理干预 排尿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