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肛肠术后患者排尿排便病程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并总结经验与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肛肠外科的100例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50例与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和排尿排便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性护理,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处理,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因术后因素导致尿潴留5例,发生率占10%,护理满意度为96%;因术后因素导致排便困难患者6例,发生率占12%,护理满意度为96%。常规对照组因术后因素导致尿潴留患者28例,发生率占56%,护理满意度为70%;因术后因素导致排便困难患者30例,发生率占60%,护理满意度为70%。两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比较处理,均存在差异性,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进行肛肠手术后会因多种因素出现尿潴留、排便困难现象,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以便降低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并提升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患者康复度,早日出院,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肛肠手术 尿潴留 排便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首次排尿的影响,总结护理干预实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80例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科对象,按照产科护理方案配置的不同,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参照组(常规性护理),每组40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排尿情况差异显著,P<0.05。其中,实验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6h内)人员为34例(85%),参照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6h内)人员为20例(50%)。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促进产妇产后排尿情况,降低术后尿潴留问题,值得推广。

  • 标签: 顺产产妇 尿潴留 综合护理干预 自行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排尿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导尿、泌尿感染、结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骨折卧床 排尿困难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87例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进行分组。尾数为偶数的患者有42例、纳入研究组范畴;另外45例患者为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成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尿困难改率善明显高于参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骨折卧床 排尿困难 中医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自拟导尿方干预对痔瘘术后患者尿潴留恢复排尿的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肛肠科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空白组2组。空白组常规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药液2mL。治疗组给予口服自拟导尿方,并将药渣局部热敷。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治疗组与空白组在排尿时间上比较,其疗效均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通过中药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可有效缩短排尿时间,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术后痛苦,利于病情恢复,提高了医疗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中使用早期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基础护理;治疗组在基础护理上增加早期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排便排尿困难情况,发生率为10%,患者的满意率为86%;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排便排尿困难的情况,发生率为26%,患者的满意率为60%。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排便排尿困难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肠外科 排便排尿 早期护理干预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尿动力学检查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障碍的原因予以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原因。结果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逼尿急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逼尿肌不稳定原因。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易发生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应用尿动力学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检查,能够及早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术后排尿障碍 尿动力学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挤压排尿法用于处理椎管麻醉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椎管麻醉法行下肢手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法,观察组采用膀胱挤压排尿法帮助其排尿。观察两组患者排尿缓解/解除情况以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缓解/解除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40min内首次排尿时间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排尿法和膀胱挤压排尿法均可应用于改善椎管麻醉术后患者的尿潴留情况,相比而言,膀胱挤压排尿法缓解/解除椎管麻醉术后患者的尿潴留的患者的尿潴留情况更有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挤压排尿法 诱导排尿法 椎管麻醉 术后尿潴留
  • 简介:摘要肾内承接尿液并把尿液输送到输尿管的空腔结构有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按肾窦由前向后的管道排布关系,前中是出入肾门的肾A/V,后面是承接肾实质尿液到输尿管的管道结构,这里简称肾内承接尿液管道。肾窦内承尿管道连于肾乳头和肾大盏者称肾小盏、连于肾小盏和肾盂间的称肾大盏、连于肾大盏和输尿管者称肾盂,肾内管道类型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调查肾窦内承接尿液的管道发育形态即成熟型、胚胎壶腹型、分支型;肾盂与肾门的位置关系肾盂亦有三种类型即肾门内型、肾中间型、肾门外型肾盂类型。调查一定数量肾内承接尿液的管道类型及肾病的发病关系,为临床提供肾盏、肾盂类型出现率及与肾病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的关系。

  • 标签: 肾类管道 壶腹型 分枝型 门内型 中间型 肾结核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7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并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4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可推广的护理方法。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肛肠外科手术 排尿 排便
  • 简介:排尿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后排尿障碍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其影像学特征的学习,从而对卒中后排尿障碍有更深刻的理解。

  • 标签: 卒中 排尿障碍 影像学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患者自主排尿训练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3.7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以及最大尿流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自主排尿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