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心脑血脉宁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斑块内血肿、斑块内新生血管成熟的影响状况。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中皮拉伤术和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把实验中所纳入的90只兔分模型组30只,心脑血脉宁组30只,假手术组30只,时间为15周,处死后,在其腹主动脉给予苏木精-伊红染色处理,观察其新生血管构成,计算出斑块出血量,检测免疫组方式为源性血小板生长因子表达。结果对比假手术组与模型组PDGFR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模型组与心脑血脉宁组PDGFR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脉宁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斑块中血肿得到减少,对新生血管成熟有促进作用,机制可能和PDGFR表达上调存在关系。

  • 标签: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 心脑血脉宁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通心络胶囊在消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中软斑块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6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划分组别,Ⅰ组30例接受常规基础用药,Ⅱ组35例在常规用药下接受通心络胶囊口服,连续治疗半年,并给予患者1年门诊随访,评估该两种方案对患者软斑块的消除情况。结果Ⅱ组接受治疗后的软斑块消除率、硬化斑块转化率各占20.0%和42.9%,相比Ⅰ组的3.3%和23.3%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治疗前,两组的软斑块体积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治疗后,Ⅱ组的软斑块体积为(57.52±6.48)mm3,相比Ⅰ组的(86.42±8.03)mm3显著缩小,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通心络胶囊对CAS斑块中的软斑块具有明显的消除效果,且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复入院率,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通心络胶囊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软斑块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宫内取环子宫破裂破裂的抢救护理办法。方法选取60例老年人宫内取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宫内取环子宫破裂破裂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能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人宫内取环 子宫破裂 肠破裂 抢救护理
  • 简介:20岁男性患者,表现为双侧耳郭出现群集的小丘疹2年,部分融合成斑块。皮损在冬季反复出现,夏季部分自行消退。文中对斑块型粟丘疹进行了文献复习,发现冻伤可能是青少年发病的主要原因,由温暖地区进入寒区作业应做好暴露部位防护。

  • 标签: 粟丘疹 斑块状
  • 简介:摘要脾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当脾脏受损破裂时,则可因并发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处理是降低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关键。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左右。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以真性破裂多见,约占85%。根据不同的病因,脾破裂分成两大类(1)外伤性破裂,占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裂伤部位以脾脏的外侧凸面为多,也可在内侧脾门处,主要取决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和部位;(2)自发性破裂,极少见,且主要发生在病理性肿大(门静脉高压症、血吸虫病、淋巴瘤等)的脾脏;如仔细追询病史,多数仍有一定的诱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 标签: 脾破裂 护理
  • 简介:研究了《个斑块间人口流动的疫苗接种的SVIR模型的全局稳定性.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求得基本再生数R0.其次,应用非负矩阵以及非主对角元非负矩阵的相关知识给出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并且运用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应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法、Lasalle不变原理并结合图论的方法证明了当R0〉1时,疾病是一致持续存在的,同时地方病平衡点唯一存在且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 标签: SVIR传染病模型 基本再生数 全局稳定性
  • 简介:目的分析降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指标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斑块数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胆固醇(serumtotalcholesterol,T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斑块总数、软化斑块、中间型斑块数目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um,CAC)积分较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脂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血脂水平。

  • 标签: 降脂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早发现宫外孕,进行有效治疗与护理,避免悲剧发生。方法16例宫外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腹痛。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停经史,化验血、尿HCG、妇科检查、B超检查、腹腔或阴道后穹隆穿刺。结果16例宫外孕患者中,宫外孕破裂休克3例。经过紧张有序的抢救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宫外孕破裂抢救争分夺秒,护士要有较强的预见性。抢救迅速,抢救护士镇定自如,动作敏捷,有条不紊。各项操作要求稳、准、精确。密切配合医师,实施正确的抢救与护理,才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宫外孕 休克 抢救与护理
  • 简介:震源动力学中破裂产生的地震动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模拟,是地震学以及地震工程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选取具备灵活网格、高精度高效率计算性能的谱元法,利用有效抑制伪震荡的时间域离散方法——加权速度Newmark方法以及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进行了SCEC/USGS基准项目中TPV5模型的地震破裂过程模拟,得到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和均匀介质模型(后者采用相同破裂模型)的埋深2km的震源参数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具体分析破裂面位错、地震矩、破裂传播时间、上升时间和地表位移,发现层状介质对破裂过程的传播影响较为明显:①层状介质的存在整体增加了破裂面上的位错,在层状介质模型下计算得到的地震矩约是均匀介质模型结果的1-3倍,因此认为层状介质增强了地震破裂过程中的能量释放;②层状介质的存在使得破裂传播至地表的速度减慢,并缩短了地表各点的上升时间,增强了地表的地震动响应;③层状介质对于地表位移有着明显的增加作用,同时协同破裂面上的初始应力异常区域对位移峰值中心的改变有显著影响。④介质分异面附近地震动强烈。对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具有地下层状介质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层状介质产生的场地效应,否则可能会低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 标签: 动态破裂 谱元法 层状介质 场地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迟发性脾破裂患者护理的回顾总结,探讨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案。方法通过对2014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32例迟发性脾破裂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观察护理经验。结果细致的观察护理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患者治愈率。结论对迟发性脾破裂病人及时观察,适时护理,是救治成功的根本保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破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7例2013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破裂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资料和治疗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修补术以及阔韧带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9例、14例、30例以及4例;2例产妇死亡(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产后毒血症、腹腔内出血合并DIC),死亡率为2.99%;59例术后7d拆线并痊愈出院;6例患者因入院时已经存在感染术后出现败血症、切口延期愈合等情况。结论对于子宫破裂患者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要对并发症和死亡等情况给予高度警惕。

  • 标签: 子宫破裂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探究诊断与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经过相关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6.88%,12例保守治疗患者均成功康复;52例手术治疗患者一期手术成功50人,2例患者术中死亡。结论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通过超声、CT、腹腔穿刺等方法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现阶段,脾修补或脾修补联合脾动脉结扎是能达到保留患者脾脏功能中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创伤性脾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导致人类死亡的所有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急性血栓栓塞。病理学上,AS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1)大脂质核薄纤维帽;(2)斑块内出血(IPH);(3)纤维帽破裂或溃疡形成;(4)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或)新生血管化。近年来,作为易损斑块特征之一的IPH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卒中 类胰蛋白酶类 毛细血管通透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脉瘤破裂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接受治疗的的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进行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精神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10.00%,13.75%,7.50%,3.75%,23.75%。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的比例为78.75%,明显高于残疾患者的比例(22.50%),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随访3~96个月,出现生活可以自理,偏瘫以及动脉瘤再破裂的比例分别为6.25%,7.50%,0。结论动脉瘤破裂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恢复,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脾手术在治疗脾破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来我院进行脾破裂治疗的患者84例,研究组采用保脾手术,对照组采用全脾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率以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破裂患者治疗中采用保脾手术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率并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保脾手术 脾破裂 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