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方式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院84例疝患者手术方式方法及术后恢复过程。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并发症少、复发低等优点。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干扰正常解剖结构、修补效果好、患者恢复快,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传统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在医学论文中,常常用错“病死”和“死亡”,大部分论文是以“某病的死亡是百分之多少”出现,现将二者的区别分析如下:

  • 标签: 死亡率 病死率 应用 医学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的发生以及OLT术后发生ARF患者早期的病死,并评估OLT术后AR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完成OLT的患者1 669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RF,将患者分为肾衰组(84例)和非肾衰组(1 585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死及影响OLT术后AR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 669例OLT患者中84例术后早期发生ARF,发生5%。51例(3%)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其中肾衰组病死(42.9%)大于非肾衰组(0.9% )。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95%CI 4.453~17.564,P<0.05)、出血量多(95%CI 1.000,P<0.05 )、手术时间长(95%CI 1.004~1.189,P< 0.05 )、术后二次开腹止血(95%CI 1.330~4.972 ,P<0.05 )、术后肺部感染(95%CI 6.105~19.847 ,P<0.05)是OLT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论OLT术后ARF患者病死高,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二次开腹止血、术后肺部感染是OLT术后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保护残余肾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中分子物质清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D患者日趋增加,降低PD患者病死,使其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影响PD患者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相关危险因素 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 病死率 终末期肾脏病 残余肾功能
  • 简介:摘要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后往往出现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并发症,直接或间接危及患者生命。髋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的影响是诸多学者的关注点,然而目前研究结论各异,并给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惑。笔者从手术时机的定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影响及流程改进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人 病死率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的院内病死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湖州市菱湖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高龄THR术后患者130例,对其院内病死进行统计,将死亡者纳入死亡组,生存者纳入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疾病类型、合并症、心血管病史、手术严重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康复训练)的差异,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影响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9例,病死为6.92%。死亡组9例,生存组121例,两组年龄、吸烟、合并症、手术严重度评分、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χ²=5.48,χ²=4.09,t=2.86,χ²=4.03,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85岁)、吸烟(是)、合并症(≥ 3种)、手术严重度评分(≥ 15分)是影响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患者THR术后的院内病死高,年龄 ≥ 85岁、吸烟、合并症 ≥ 3种、手术严重度评分 ≥ 15分是其危险因素,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80以上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心血管疾病 吸烟 合并症 手术严重度 骨质疏松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影响及60天病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971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高危吸烟史、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分级、FEV1%预计值、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输血、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60天病死及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AE-ILD)。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是否发生60天死亡分成2组,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临床分析。结果合并ILD患者80(8.2%)例,非合并ILD患者891(91.8%)例。5例发生AE-ILD,其中4例60天内死亡。多因素分析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27)、ILD(P=0.001)、性别(P=0.023)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ILD(P=0.023)、术后并发症(P=0.01)是发生60天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肺癌合并ILD行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60天内病死明显高于非合并ILD患者,在术后应该特别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术后管理,避免AE-ILD的发生。

  • 标签: ILD 肺癌 手术 AE-ILD 60天病死率
  • 简介:摘要老年人髋部骨折是目前骨科的常见多发病,而且手术风险较大,本研究立足现有的关于P-POSSUM评分系统以及近年关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和术后死亡相关风险因素及主要原因研究的文献报导,结合骨科老年患者病例特点,探讨可能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实际病死与预测病死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及临床意义。

  • 标签: P-POSSUM评分系统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预测病死率 相关风险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恶性肿瘤的分布、发生及死亡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二期管理软件,获取某社区1990年至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随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144例恶性肿瘤资料,其中男1552例,女1592例;死亡1633例,病死51.94%,其中男945例,女688例,男性病死60.89%,女性病死43.22%,男性病死显著高于女性(P<0.05);病死前5位为肝癌、胰腺癌、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男性病死前5位为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肝癌、胰腺癌,女性病死前5位为输尿管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肺癌;死亡病例中,第一位为肺癌,占20.51%,第二位为胃癌,占13.59%,第三位为肝癌,占10.84%。结论恶性肿瘤病死高,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肺癌、胃癌、肝癌占恶性肿瘤的比例最大,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针对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尤其是高危人群。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 死亡 病死率 死因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次心脏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和在院病死,探讨二次开胸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实施心脏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根据是否行二次开胸手术分为二次手术组和首次手术组,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在院病死等进行比较。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146例患者。术中指标方面,二次开胸组体外循环时间[(141.48±47.88)min对(105.31±33.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7.0(70.5,113.3)min对71.5(53.0,92.0)min]、ICU停留时间[2(1,4)天对2(1,2)天]、术后胸腔引流量[750.0(460,1300)ml对610(410,840)ml]、术后输悬浮红细胞[0(0,3.5)U对0(0,2)U]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二次开胸组术后低氧血症[15(10.3%)对6(4.1%)]、急性肾损伤[10(6.8%)对0(0)]、术后感染[24(16.4%)对4(2.7%)]、脑部并发症[7(4.8%)对1(0.7%)]发生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在院病死[7(4.8%)对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心脏开胸手术时间更长,术后恢复更慢,术后并发症发生更高,但不提高在院病死

  • 标签: 二次心脏手术 术后并发症 在院病死率 倾向性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把患者分组,入院后48-96小时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入院后48小时以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ICU转科、30天病死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6.6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26.67%,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讲,在入院后48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但是对病死没有较大影响。

  • 标签: 手术时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把患者分组,入院后48-96小时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入院后48小时以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ICU转科、30天病死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6.6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26.67%,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讲,在入院后48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但是对病死没有较大影响。

  • 标签: 手术时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30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收集了3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30d预后相关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项影响30d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X8,OR2.046,95%C/1.138~5.679)、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X15,OR2.590,95%C/1.226~5.470)、并发症(X16,OR4.820,95%C/1.877/~12.377)、吞咽障碍(X17,OR7.912,95%C/1.280~48.901)和中线移位(X22,OR13.969,95%C/4.760~40.990).回归方程为:Logit(p)=-12.005+0.716X8+0.952X15+1.573X16+2.068X17+2.657X22,该模型的判断正确为87.5%.结论GCS评分、NIHSS评分、并发症、吞咽障碍和中线移位可作为判断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d病死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死亡率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先天性腹壁缺损(腹裂)的发病逐渐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增长趋势的原因及该病的病因。该研究旨在探明瑞典腹裂患儿的出生患病、母亲终止妊娠、伴发异常和病死等情况。方法对所有出生于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瑞典腹裂患儿进行一项全国性、基于人口队列的描述性研究。该队列资料从瑞典医学出生登记和瑞典国家患者登记中收集,并与其他几个国家登记中心沟通以明确最终数据。结果研究共纳入361例腹裂患儿,其中女性占54%。患病为1.52/10 000活产儿,其母亲终止妊娠为21%,1岁时的病死为3.9%,队列中的病死为4.4%。最常见的伴发异常为胃肠道发育异常(11.4%)、肌肉骨骼发育异常(9.8%)和心血管发育异常(7.9%)。结论在20年的研究期间,瑞典腹裂患儿的患病稳定在1.52/10 000活产儿。病死较低,为4.4%,但母亲终止妊娠高达21%。近1/3患儿伴有其他先天发育异常,其中胃肠道发育异常最为常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治愈、致残、死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颅底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防治。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0例患者,全部实施颅底大型脑膜瘤切除术,治愈为90.00%,致残为6.67%,死亡为3.33%。结论目前临床治疗中,颅底大型脑膜瘤治疗的最佳方法为显微手术治疗,在术前、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同时降低致残和死亡。护理是显微手术颅底大型脑膜瘤治疗成功的关键,需要加强护理工作。

  • 标签: 显微手术 颅底大型脑膜瘤 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