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属甲状腺内独立病灶,一般用手可触及,也可用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与正常周围甲状腺组织有着明确界限。一般甲状腺结节触诊检出率约3%~7%,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率约20%~76%。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当前医学常用影像学技术,具有可重复操作、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早期即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提高,有学者尝试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超声诊断标准,也取得超声诊断共识,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优势。本研究探讨超声诊断在早期发现甲状腺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旨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恶性占位性病进行鉴别检查,分析超声检查所发挥的检查价值。方法:分析开展时间范围是2020年3月-2021年5月,检查对象是80例需要进行甲状腺恶性占位性病鉴别检查的患者,其临床资料完整。对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超声检查准确率,观察良性与恶性占位性病的超声特点。结果:超声检查良性占位性病准确率是92.42%,恶性是71.42%,形成组间对比,P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良恶性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鉴别男性乳腺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1WI及T2WI信号,病灶类型,伴随征象。所有病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采用单因素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临床触及肿块,3例表现为单纯乳头溢血。在MRI征象中,乳腺癌均表现为肿块样强化(22/22),良性病多表现为非肿块强化(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仅出现在乳腺癌中,与良性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患者在年龄、病灶位置、T1WI信号、T2WI信号、皮肤有无增厚及乳头有无内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表现为肿块的病变中,肿块大小、形状及边缘在恶性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可用于男性乳腺恶性的鉴别诊断,非肿块强化多为良性病,肿大淋巴结有助于诊断乳腺癌,乳头内陷及皮肤增厚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在乳腺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93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检查,并测量其定量参数值T1、T2、质子密度(P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乳腺恶性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定量参数值对乳腺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9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62例、良性31例。恶性的T2值[分别为103(93,126)ms、83(77,90)ms]和PD值[分别为87.7(72.7,96.7)pu(pu为单位体素内氢质子密度)、73.5(63.3,79.4)p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值=90.5 ms、PD值=84.8 pu为界值,鉴别乳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75,准确度分别为80.6%、78.5%,特异度分别为87.1%、54.8%,灵敏度分别为77.4%、90.3%。结论合成MRI技术能够应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查,且有望成为鉴别乳腺恶性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对乳腺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肿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43例,除常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外,增强前后均行syMRI序列扫描。使用GE AW4.7工作站生成syMRI T1图、T2图和质子密度(PD)图,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得出增强前后T1、T2和PD值,并计算各参数增强前后的变化值ΔT1、ΔT2和ΔPD,同时得到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恶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患者中,良性组13例,恶性组30例。syMRI参数中,良性组的增强前参数T1pre(中位数为1 663.07 ms)、T2pre(中位数为103.33 ms)、增强后参数ΔT1(中位数为1 022.68 ms)、ΔT2(中位数为27.67 ms)均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分别为1 141.74、92.53、664.95和16.19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ADC值(中位数为1.66×10-3mm2/s)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1.00×10-3mm2/s,P<0.05);良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2例,恶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T1pr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高于ADC(AUC=0.806)和TIC曲线类型(AUC=0.697),诊断效能最高。当T1pre取最佳界值为1 282.94 ms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3.3%,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908)。结论syMRI定量参数中T1pre、T2pre、ΔT1和ΔT2对乳腺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pre诊断效能最佳,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集成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对乳腺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肿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43例,除常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外,增强前后均行syMRI序列扫描。使用GE AW4.7工作站生成syMRI T1图、T2图和质子密度(PD)图,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得出增强前后T1、T2和PD值,并计算各参数增强前后的变化值ΔT1、ΔT2和ΔPD,同时得到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恶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患者中,良性组13例,恶性组30例。syMRI参数中,良性组的增强前参数T1pre(中位数为1 663.07 ms)、T2pre(中位数为103.33 ms)、增强后参数ΔT1(中位数为1 022.68 ms)、ΔT2(中位数为27.67 ms)均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分别为1 141.74、92.53、664.95和16.19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ADC值(中位数为1.66×10-3mm2/s)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1.00×10-3mm2/s,P<0.05);良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2例,恶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T1pr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高于ADC(AUC=0.806)和TIC曲线类型(AUC=0.697),诊断效能最高。当T1pre取最佳界值为1 282.94 ms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3.3%,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908)。结论syMRI定量参数中T1pre、T2pre、ΔT1和ΔT2对乳腺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pre诊断效能最佳,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集成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恶性的诊断价值,其中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与DCE-MRI检查,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接受DCE-MRI 检查,B组进行DWI-T2WI检查,C组通过DCE-MRI联合DWI-T2WI检查,对比三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结果:B组与C组的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度优于A组。结论:通过DWI与T2WI结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良性病的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乳腺成簇环样强化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因临床触诊、超声或X线检查可疑恶性而行MRI检查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的68例乳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征象。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病恶性间分布方式、T2抑脂信号强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有无导管扩张、有无周围腺体水肿、有无胸大肌水肿的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恶性MRI影像征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共68处成簇环样强化病变,均为单发病变,其中良性18例(26.5%),以浆细胞性乳腺炎最多见(9例);恶性50例(73.5%),以浸润性乳腺癌最多见(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分布方式呈区域样分布,T2抑脂稍高信号,TIC为Ⅲ型,有导管扩张,有周围腺体及胸大肌水肿;浸润性乳腺癌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分布方式呈区域样分布,T2抑脂等信号,TIC为Ⅲ型,无导管扩张,有周围腺体及胸大肌水肿。在MRI征象T2抑脂信号强度及导管扩张,良性病恶性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3,P=0.003;χ2=7.174,P=0.007);而在分布方式(χ2=5.510,P=0.313)、TIC类型(χ2=3.538,P=0.133)、周围腺体水肿(χ2=0.164,P=0.686)及胸大肌水肿(χ2<0.001,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2抑脂信号强度呈等信号(OR=0.182,95%CI为0.036~0.914,P=0.039)、病变无导管扩张(OR=0.198,95%CI为0.047~0.846,P=0.029)是乳腺恶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MRI检查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的影像征象,T2抑脂信号强度呈等信号、病变无导管扩张是乳腺恶性的相关危险因素,MRI有助于乳腺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成簇环样强化 动态增强 T2抑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合成MRI联合DWI在乳腺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7至9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连续纳入的临床怀疑有乳腺病变的184例患者的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10例)和验证组(74例),并在增强扫描前后均接受常规MRI和合成MRI扫描。在病灶的最大层面沿边缘勾画ROI,记作“tumor”,在肿瘤强化最明显的实性区域内勾画第2个ROI,记作“local”,并测量ADC值(ADClocal和ADCtumor)和弛豫时间值(Tlocal和Ttumor)。以T和T+分别表示增强扫描前后的弛豫时间,ΔT%表示增强扫描前后弛豫时间的相对变化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恶性乳腺病灶的定量参数,并将P<0.05的变量纳入二元logositc回归分析中筛选独立变量并建立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参数和模型的区分度。使用临床决策曲线(DCA)分析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训练组中,单因素分析显示T1tumor值、T1+tumor值、ΔT1%tumor值、T2local值、T2+local值、T2tumor值、T2+tumor值、ADClocal值、ADCtumor值在乳腺恶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T1+tumor、ΔT1%tumor、T2tumor、ADClocal、ADCtumor是预测乳腺癌的独立变量。联合上述变量建立的弛豫时间模型(模型A:T1+tumor、ΔT1%tumor、T2tumor)和ADC模型(模型B:ADClocal、ADCtumor)诊断效能相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914,Z=-1.874,P=0.062),多参数组合模型(模型C:T1+tumor、ΔT1%tumor、T2tumor、ADClocal、ADCtumor)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65)。DCA分析显示当训练组预测概率为21%~99%,验证组为15%~99%时,模型C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和B。结论基于联合弛豫时间值和ADC值建立的多参数组合预测模型可以更高效地鉴别乳腺癌,并且基于该模型建立的列线图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 T2反转恢复压脂(tur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序列图像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time-signal intensity,TIC)曲线在鉴别乳腺恶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恶性患者(共64个病灶)的术前MRI资料,并绘制TIC曲线。采用MaZda软件于Tirm图像提取病灶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参数(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比较乳腺恶性参数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GLCM纹理参数、TIC曲线及二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TIC曲线类型和GLCM参数中能量、对比度、平方和、均和、均差、熵、和熵、差熵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纹理参数中,均和的AUC最高(0.7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77.4%。TIC曲线的AUC为0.89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0%、58.1%。GLCM参数联合TIC曲线的AUC为0.959,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8%、96.8%。结论基于Tirm序列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联合TIC曲线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可以为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参考。

  • 标签: 乳腺病变 灰度共生矩阵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于某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间就诊的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依次采用超声及病理检查方式进行临床诊断,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全部98例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8例(8.16%)患者为甲状腺癌、19例(19.3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6例(67.35%)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5例(5.10%)患者为甲状腺腺瘤;经病理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6例(6.12%)患者为甲状腺癌、24例(24.4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4例(65.31%)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4例(4.08%)患者为甲状腺腺瘤;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病变类型诊断中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的恶性诊断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较精确的区分受检者的甲状腺病变类型及恶性情况,可作为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以及术后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中良性病68个、恶性病变12个。超声诊断结果显示,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中仅诊断出78例病变,其中良性病67个、恶性病变11个,检查率为97.50%。超声诊断、术后病理诊断分型结果显示共包括增生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滤泡性腺瘤以及甲状腺癌,两种诊断方式的分型诊断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中能比较准确的反应病变性质、病灶特点以及血流情况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对甲状腺占位性病的鉴别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经触诊检出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月~2021年5月开展回顾性诊断研究。研究纳入患者均在接受甲状腺占位性病超声诊断后,接受病理穿刺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分析超声对甲状腺占位性病性质鉴别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结果:相较病理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中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占位性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甲亢)诊断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析恶性甲状腺占位性病超声诊断效能后可知,诊断敏感度为86.12%、特异度为93.62%、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91.67%、诊断符合率为94.74%。结论:甲状腺占位性病采取超声诊断技术,具有显著恶性临床早期筛查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随机取样63例(即:2019.12.-2020.12来院就诊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依次行病理诊断、超声诊断,观察检出结果,对比良性、恶性结节血流分级。结果:病理诊断出结节72个,超声诊断检出结节67个,检出率93.06%(67/72),P>0.05,同时,良性结节血流分级以0 级、I 级居多,恶性结节血流分级以II 级、III 级居多,P<0.05。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且具有快捷、无创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6例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超声诊断治疗以及手术病理诊断。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当成诊断检验标准,且设置为参照组的结果,将超声诊断结果设置为研究组,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的精准程度。结果:106例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100例,超声诊断结果为97例,超声检出率为97.00%。结论: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可以保证患者的疾病诊断率,且不会对患者身体带来负面创伤。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手术病理诊断 疾病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6例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超声诊断治疗以及手术病理诊断。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当成诊断检验标准,且设置为参照组的结果,将超声诊断结果设置为研究组,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的精准程度。结果:106例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100例,超声诊断结果为97例,超声检出率为97.00%。结论: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可以保证患者的疾病诊断率,且不会对患者身体带来负面创伤。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手术病理诊断 疾病诊断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措施实施后,甲状腺占位性病各指标状况,评估该措施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样本: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时间:2020年6月-2021年6月。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价值。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措施在各类甲状腺占位性病中的检出率差异较小,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两组肿瘤性质检出评测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对照组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措施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显著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措施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全瘤灌注扫描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恶性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月~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肺部占位性病患者开展课题研究。经病理诊断后,发现所选60例患者中包含39例恶性,21例良性病。对60例患者实施CT全瘤灌注扫描,并分析其灌注成像,确定患者的血容量、血流速、表面通透性和平均通过时间。处理部分病例的组织病理学标本时,建议使用单克隆CD34染色法,观察血管形态的同时,还应对微血管比较丰富的区域展开血管计数,然后计算患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对比良性病患者与恶性患者的BF水平,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良性病患者与恶性患者的BV、MTT、PS水平,良性病患者均显著低于恶性患者,统计学意义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恶性中应用CT全瘤灌注扫描法,不仅能提高表面通透性的敏感度,还能改善血容量的特异性,值得持续应用及推广。

  • 标签: CT全瘤灌注扫描 肺部占位性病变 良恶性 有效性 灌注成像 血管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入的80例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分析,超声诊断良性病灶25例,恶性灶54例,病理学检查诊断良性病灶27例,恶性结节53例,病灶总数符合率为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采用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学检查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超声诊断更便捷、准确,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手段,为医生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