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在肺周占位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肺周占位患者62例,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CDFI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血流特征分为:无血流、点状血流、线状血流、树枝状血流,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分4类:向心性增强、离心性增强、树枝状增强、混合增强,分析病灶的增强时相及病灶-肺组织增强时间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个病灶,平均大小为(5.2±2.3)cm,其中良性25例,恶性37例。良性病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等回声,以楔形或三角形多见,边界不清晰,内多见支气管征,多呈树枝状血流信号,表面胸膜较平整。恶性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低回声,多呈球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病灶内部支气管气相少见,多见点状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表面胸膜凹陷或呈“兔耳征”,二者的病变形态、血流特征及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的大小、回声及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良性病多均匀增强,呈树枝状及混合灌注模式,恶性多不均匀增强,呈向心型及混合性灌注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开始增强时间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均低于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周边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可显著提高肺周占位的诊断率。

  • 标签: 超声造影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恶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月收治的乳腺恶性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使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恶性方面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恶性者30例,良性病者30例。结论:MRI技术在鉴别乳腺恶性应用中能够增加医生检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帮助患者及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早期增强率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具有一定的辅助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乳腺良恶性病变 鉴别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恶性应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接诊的乳腺肿块病患60例,对所选病例都实行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依据,评价核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恶性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本组60例病患中共发现74个病灶,其中,左乳有28个,右乳有46个;恶性28例,良性32例,当中有10例为多发病灶。在48个良性病灶当中,有29例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提示Ⅰ型,有18例的ADC值大于1.2×10-3 mm2/s,有17例波谱成像中未出现胆碱峰。在26个恶性灶当中,有10例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提示Ⅲ型,有2例提示Ⅱ型,有23例的ADC值小于1.2×10-3 mm2/s,有24例波谱成像中未发现胆碱峰。 结论:于乳腺恶性中积极采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效果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 核磁共振功能成像 应用价值 乳腺良恶性病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肾脏实质恶性诊断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和CT的效果分析。方法:从2019.9-2022.9年在我院诊断的肾脏实质恶性患者中随机选取15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和CT检查后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结果:病理诊断得到肾脏实质恶性性病患者达到100%(15),超声造影和CT诊断影响表现不同,分别为93.33%(14)和86.67%(13),P>0.05,无差异;超声造影和CT诊断时,前者恶性肿瘤的增强强度、假包膜和增强消退时间表现与后者差异显著,超声造影诊断相对于CT诊断的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肾脏实质恶性患者而言,采用超声造影和CT诊断方式均具有疾病诊断效果,但是超声造影诊断效果更好。

  • 标签: 超声造影 CT诊断 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价值,以此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完成本次实验。本次实验所选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且得到了病理证实,计算和记录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检出率及准确率。结果:本次实验所选10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检出人数为93人,检出率为93.00%;在甲状腺占位性病恶性诊断中,超声诊断准确人数为91人,准确率为91.00%。结论:在甲状腺占位性病诊断中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且操作简单、价格较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诊断 检出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恶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本院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患者均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超声诊断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均和术后病理诊断一致(P>0.05),恶性的阻力指数和血流信号存在差异(P<0.05)。 结论 在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准确鉴别疾病性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乳腺恶性诊断过程中,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所实际发挥的效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令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总共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接受常规超声诊断,另一组则是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联合诊断方式。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研究组的诊断方式,整体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因此可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鉴别肺部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5例肺部炎性病患者,将其归入对照组。另外选取55例肺癌患者,将其归入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双源CT双能量扫描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病变位置肿块的体积和CT值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keV下腺癌、鳞癌CT 值同炎性病相比较明显更低(P<0.05)。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化碘含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部恶性,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查方法,可以从患者肺部恶性的体积加以鉴别,也可以借助不同keV下平均CT值加以鉴别,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肺部良恶性病变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1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112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包括良性病60例、恶性52例,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血流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按照磁共振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卵巢囊肿患者66例为对象,均进行磁共振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结合病理学检查本组患者中36例为恶性,30例为良性病,在磁共振诊断中,32例为恶性,34为良性病,准确率为93.94%(62/66),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无差异,P>0.05。对比良性病患者与恶性患者实表观扩散系统以及实指数表观弥散成像,存在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磁共振 卵巢囊肿 良恶性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94例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诊断检查,并参照病理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准确度为95.74%,特异度为90.00%,敏感度为96.43%。且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进一步干预指明方向。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5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时间2020年02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恶性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以患者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内膜病变分为良性病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及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多普勒血流参数,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回声均匀性、是否合并囊性结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完整性、血流评分及供血血管的差异,并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有136例患者在我院手术并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病组72例,恶性组64例。恶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良性病组[(28.75±14.66)cm/s比(22.94±13.62)cm/s、(14.75±8.10)cm/s比(11.56±6.21)cm/s],恶性病变厚径显著大于良性病组[(19.31±8.97)mm比(10.14±4.31)mm],血流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组(14.75±8.10比11.56±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3、2.597、7.452、2.028,均P<0.05)。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超声医师诊断内膜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P<0.001),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性病恶性均有不同的超声特征,恶性倾向于更厚的病变厚度、子宫内膜-肌层交界中断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评分更高及多支供血血管的血供模式,超声预测模型在诊断恶性内膜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60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8月并实施超声(观察组)及CT检查(对照组),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超声特点及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阳性率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对照组,且与金标准一致性高度一致。恶性组多呈高回声、斑点状钙化且血流信号较少;恶性组RI、PI低于良性病组,PSV、EDV高于良性组(P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结节 超声 诊断 回声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医院收治的9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病理组织穿刺活检,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7例患者中有69例患者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阳性率为71.1%;28例患者为单纯甲状腺弥漫性病,阴性率为28.9%。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94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其诊断符合率为96.9%。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χ2=0.017,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进行诊断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医院收治的9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病理组织穿刺活检,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7例患者中有69例患者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阳性率为71.1%;28例患者为单纯甲状腺弥漫性病,阴性率为28.9%。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94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其诊断符合率为96.9%。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χ2=0.017,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进行诊断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与手持超声(HHUS)对乳腺恶性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1月。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应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ABVS、HHUS诊断乳腺肿瘤的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合并特异度、合并灵敏度及95% CI、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等,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无阈值效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灵敏度、特异度、DOR等效应量。ABVS和HHUS的合并灵敏度分别为0.86(95% CI 0.84~0.87)、0.80(95% CI 0.78~0.82),I2分别为89.7%和82.3%;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91(95% CI 0.90~0.92)、0.84(95% CI 0.83~0.86),I2分别为89.7%和92.2%。ABVS、HHUS、二者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954、0.883、0.958。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在乳腺病灶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ABVS较HHUS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Meta分析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 手持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和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以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的指标,计算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共有10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且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组66例,恶性组42例。恶性病变厚度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但两组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688。超声造影诊断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79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恶性,尤其是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子宫内膜恶性较为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

  • 标签: 超声造影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手术病理以及穿刺活检组织结果确诊,在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中出现40例良性病、20例恶性。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乳腺恶性的准确性为91.66%(55/60);敏感性为90%(18/20);特异性为90%(36/40);阳性预测值为81.81%(18/22);阴性预测值为94.73%(36/38)。结论 在进行乳腺恶性诊断中采用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为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增强技术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乳腺良恶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占位性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遴选研究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合计60例,遴选对象时间段2020年01月-2021年12月,遵照病理结果为标准,全部患者均给予介入性超声,分析诊断结果、不同疾病诊断检出率与诊断满意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诊断数据结果相差较小,P>0.05;超声诊断检出率90.00%,诊断满意度96.67%。结论:对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运用介入性超声诊断,诊断检出率高,诊断满意度高。

  • 标签: 介入性超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结果 不统计并诊断检出率 诊断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