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培训服务质量,使社区教育服务最大限度的贴近社区需求,笔者展开了对于西宁市社区教育现状的调研,充分掌握社区教育课程学习者特征,了解到社区居民的需求导向,为未来开展社区工作提供现实依据。

  • 标签: 社区居民 社区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医学在社区居民灾害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0名社区居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循证医疗解决培训中发现的问题,提供临床医疗证据,从而不断改进培训方案进行教学,培训后评价两组社区居民灾害知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结果:观察组社区居民灾害知识及自救互救能力较对照组社区居民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循证医学 灾害 培训模式 社区居民
  • 简介:[摘 要]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向注重居住质量发展。通过提升老旧小区软环境以改造小区居住条件的需要与当前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提高小区软环境的难题在于如何破解租住户与老住户间的二元身份对立。据此,推行社区体育发展,促进不同身份居民体育参与是实现社区整合的有效方式。

  • 标签: []老旧小区 冲突 身份认同 社区体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效果。 方法 在社区内部采用自愿接受培训的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0 年 7 月期间参加培训的人员 850 名,通过对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观察培训效果。 结果 培训后培训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分数均显著高于培训前( P< 0.05)。 结论 给予 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培训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效果明显。

  • 标签: 社区居民 院前急救知识 培训 培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根据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介绍提升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一些建议,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于社区居民,提升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 标签: [] 社区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期望及意愿。方法: 2019年 9月在东辛房社区选取 450名居民进行研究,为其介绍我社区家医师服务内容,发放调查问卷让其进行回答,问卷问题主要涉及服务期望、签约意愿。结果:服务期望上,多数居民期望与公立医院医生签约,签约金在 100元以上,期望有多发病诊治和预防,并上门服务,签约意愿上,高文化水平居民、城镇居民、城镇医疗保险、收入稳定者,签约意愿较高,均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如今多数居民对还是有较高签约意愿,但是主要是城镇居民和高文化水平居民,且对家医服务要求较高,后续阶段仍要重视服务内容的改进,并加强宣传,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

  • 标签: 社区居民 家庭医生 服务期望 签约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民进行院前急救培训时选用同伴支持教育对急救知识掌握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参与者为社区居民=200例(时间选择:2020年10月-2020年11月),以急救培训方案进行分组(共2组,各100例)。对照组在此次中采用常规培训,观察组在此次中采用同伴支持教育,比较两组居民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三个指标(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包扎和止血技能掌握、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比较中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

  • 标签: 院前急救培训 常规培训 同伴支持教育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城乡社区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分析动画视频的科普宣传效果,与传统科普方法进行对比,探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预防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 河南省林州市某一社区居民 620 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作为动画视频科普和传统文字科普干预对象,并在干预后对社区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认知进行比较。 结果 进行动画视频宣传的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总体平均分( 18.17 ) 高于 文字宣传人群总体平均分( 1 5.83 ) ,宣传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学习有差异( χ 2 = 37.8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动画视频对提高居民新型肺炎认知效果较好。 结论 对城乡社区居民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预防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对社区居民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对社区居民进行动画视频科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知识薄弱点,有计划性地对社区居民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知识动画视频科普,有助于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相关知识知晓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预防能力,保障全民科普,遏制近来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大规模流行传染态势,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柳州市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拟定柳州市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对 25 名专家进行反馈匿名函询问卷调查,经过 3 轮的整理、归纳、统计,再反馈的方法,第一轮 共发放调查问卷 25 份,有效回收 25 份,有效率为 100% , 第二轮 共发放调查问卷 25 份,有效回收 22 份,有效率为 88% , 第三轮 共发放调查问卷 25 份,有效回收 20 份,有效率为 80% , 最终确定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结果 经过 3 轮反馈匿名函询调查,确定 5 个一级指标, 9 个二级指标及 34 个三级指标的柳州市社区居民 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为柳州市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社区居民 灾害 应对能力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 2018年, 本人成为了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山水社区一名党员联络员,担任社区党总支委员,参与社区党总支会议,研究讨论社区党总支工作和教育管理党员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接触和思考,深感居民自治是社区工作的重心和根本,社区只有把居民自治工作搞好了,工作才算做到了点子上。

  • 标签: 社区党员 教育管理 居民自治
  • 简介:摘要: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15个社区 3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真实了解该地区老年居民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并进行分析。发现:除家政服务项目需求与使用趋于平衡外,其他项目使用率都不同程度地低于需求率;智慧型养老模式目前在老年群体中认同率并不高。

  • 标签: 社区老年居民 养老服务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房地产市场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小区物业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引发纠纷的原因既有合同主体双方的原因,也有相关法规不完善,治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的视角提出构建党建引领居民小区联动机制,“三治融合”小区治理机制、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多元结合的物业纠纷调解体系,以避免和化解物业管理纠纷,实现小区和谐治理。

  • 标签: 小区物业纠纷 化解机制 构建 社区治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10月在沈阳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体检的3 598名60岁以上老年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握力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握力体重指数与MS的相关性。结果握力体重指数与MS[男性(r=-0.213,P=0.000),女性(r=-0.236,P=0.000)]呈负相关。对不同性别居民握力体重指数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划分,调整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随着握力体重指数降低,MS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与握力体重指数>P75者相比,男性握力体重指数<P25发生MS的相对危险度为3.714 (95% CI:2.604~5.298, P<0.001),P25~P50者为2.816 (95% CI:1.997~3.969, P<0.001),P50~P75者为1.655 (95% CI:1.169~2.343, P=0.004);女性握力体重指数<P25者为3.000 (95% CI:2.356~3.821, P<0.001),P25~P50者为2.013 (95% CI:1.592~2.545, P<0.001),P50~P75者为1.885 (95% CI:1.492~2.381, P<0.001)。男性握力体重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0.595~0.657),女性为0.614(0.591~0.637),握力体重指数诊断MS的最佳切点为0.443(男性)及0.351(女性)。结论握力体重指数与MS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评估握力体重指数可为MS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握力体重指数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前,公共性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对我国的社会和谐、经济运行和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面临疫情的严重形势和纷繁复杂的信息,一般民众会产生诸如焦虑、担忧、恐惧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身心健康与工作生活。社区互助具有特别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在个人、家庭情绪疏导等方面的作用,协调社区资源应对公共性突发事件。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了解社区互助对居民缓解焦虑心理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地对当前和今后的疫情防控及心理疏导援助工作提出改进对策。

  • 标签: 新冠疫情,社区互助,焦虑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下北京市某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3月1—4日以网络问卷形式对北京市某社区765名居民进行匿名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评估居民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AD-7)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居民进行测评,并对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65名居民中,男性238人,女性527人。新冠肺炎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知晓率分别为92.94%(711/765)、97.25%(744/765)。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为分别为35.29%(270/765)、31.50%(241/765),其中重度焦虑(GAD-7>14分)、重度抑郁(PHQ-9>19分)者检出率分别为6.01%(46/765)、1.44%(11/765),不同年龄段居民抑郁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38,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居民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防控疫情的同时应注意居民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的知识、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上海市16个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共获取714份有效问卷,对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态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14名上海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总得分为(24.58±7.80)分,得分合格率为36.13%(258/714),其中"人工呼吸知识"维度得分合格率最低,为38.66%(276/714);居民心肺复苏态度总分为(40.95±5.18)分,"学习心肺复苏的态度""实施心肺复苏的态度"的条目均分分别为(3.60±0.45)、(3.22±0.5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觉健康状况、是否听说过心肺复苏、受过心肺复苏培训、遇到过紧急抢救是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或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水平总体较低;居民更偏向于学习心肺复苏和给自己的亲友实施心肺复苏,而非陌生人。年轻、自觉健康状况良好、听说过心肺复苏均有助于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积极态度的提升;女性、文化程度较高、遇到过紧急抢救的居民拥有更好的心肺复苏知识;目前的心肺复苏培训对于居民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的态度有积极作用,今后的心肺复苏培训需要增加培训力度、持续时间,帮助居民提升心肺复苏的知识水平,改善对心肺复苏的态度。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社区居民 知识 态度 问卷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为提高签约率及完善"1+1+1"签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中心城区、郊区分层抽样为原则的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9—11月抽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定点带教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郊区各3家,对其中574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在课题定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对"1+1+1"签约知晓及签约情况等。结果574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98.25%。其中,城区292例,167例(57.2%)已签约;郊区272例,133例(48.9%)已签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中心就诊次数、中心满意程度、健康知识关注状况、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5、8.51、13.89、10.76、6.26、12.98、24.73、76.77,均P<0.05);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情况、患慢性病种类、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4.26、13.83、18.30、18.65、11.96、5.99、5.46、83.44,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1+1+1"签约知晓情况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签约知晓情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频率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区居民因关注自身健康和对签约知晓率较高,"1+1+1"签约率高于郊区,建议政府重视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签约制度的建设。

  • 标签: 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