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以基底节附近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小脑与桥脑,临床上又叫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等。该病发病突然,病情急骤,常出现头痛、呕吐等并发症状,病情常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若抢救不及时或方法不当,致残和死亡率较高,死亡率可达60%[1],患者入院急救和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表现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培训的效果。 方法 在社区内部采用自愿接受培训的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0 年 7 月期间参加培训的人员 850 名,通过对急救知识的培训,观察培训效果。 结果 培训后培训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分数均显著高于培训( P< 0.05)。 结论 给予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培训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效果明显。

  • 标签: 社区居民 院前急救知识 培训 培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选取合肥师范学院2014-2015学年选修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168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意外伤害调查问卷》在《意外伤害与急救》课程授课前和授课后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授课前当面对意外伤害事件时,168名(100.00%)大学生会选择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其中35名(20.83%)大学生拨打完电话后,会离开现场;133名(79.17%)大学生在拨打完电话后,会在急救人员到现场之前安抚病人。授课前仅有27.38%的大学生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能提供现场伤员的病情,授课后比例(63.69%)明显提高,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大学生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能告知意外伤害人数、有无意识丧失的伤员、有无大出血的伤员及有无骨折的伤员者比例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前知晓"运动挫伤后应制动冷敷、开水烫伤后应用流动清水冲患处20min、食物中毒应饮大量清水及催吐、心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对骨折伤员处理应制动固定、对大出血伤口应先止血"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2.50%(21人)、22.62%(38人)、8.93%(15人)、7.74%(13人)、25.00%(42人)和80.36%(135人),授课后学生对这几项急救处理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通过普通网络、专题讲座、普通课程及课程加在线植入4种形式获取急救知识的比例分别为61.31%(103人)、64.29%(108人)、61.31%(103人)及84.52%(142人)。通过课程加在线植入形式学习急救知识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者比例(73.94%,105/142)明显高于其他3种教学形式。结论开设大学生意外伤害与急救课程,可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和急救技能。

  • 标签: 大学生 意外伤害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急救目前的现状等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抽取在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内我院急救科所接受的急救患者病例106例,对这些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急救的现状等。结果本院救护车配备为良好,几乎车的空车率为27.7%左右,需要进行院急救的病种主要为交通伤、急腹症、治安伤、突发心脏病等。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大一般在18-72岁之间不等,在所抢救的患者中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占58.6%左右。呼叫响应间期大约为10-15分钟左右。结论急救对临床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院急救时要结合该地区的一些特点,对急救资源予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急救能够真正做到及时有效。

  • 标签: 院前急救 重要性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比我院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后院急救的各项指标。结果护理流程改造后,急救效果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利于缩短出诊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效果,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流程 急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出诊反应时间
  • 简介:【摘要】:急救是急诊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急救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完善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从而协助临床救助,为后续院内急救提供支持。但是由于急诊患者突然发病,发病场所不固定,加上部分患者出现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医护人员很难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影响救治效率。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妥善安排救助措施,确保临床救治措施的有序开展,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文章主要针对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救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急救是急诊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急救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完善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从而协助临床救助,为后续院内急救提供支持。但是由于急诊患者突然发病,发病场所不固定,加上部分患者出现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医护人员很难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影响救治效率。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妥善安排救助措施,确保临床救治措施的有序开展,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文章主要针对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救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患者诊治中应用急救创伤评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救患者13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9例与试验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试验组采取急救创伤评分方法急救,对比两组急救满意度、临床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救满意度分别为97.10%、78.26%,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转运死亡率、植物生存率、伤残率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救中应用急救创伤评分法,可减少患者死亡,提高预后,促进急救满意度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诊治效果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创伤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运用价值和意义。方法:80例行院抢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有效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本医院的急救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院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结合本医院的急救中心实际情况,评估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对本医院的急救中心的医疗行为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本医院的急救中心质量控制后平均出车时间缩短,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及患方满意度提高.结论急救质量控制体系适应本地经济社会的情况,能提高院急救质量,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救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的诊断、处理致命的伤情或症状,并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良好的准备是急救单元快速出动先决条件,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护士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是确保成功的基础。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